學院宮牆|永恆與流浪的辯證:細讀鄭愁予的《偈》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偈》 鄭愁予(1954作) 不再流浪了 我不願做空間的歌者 寧願是時間的石人 然而 我又是宇宙的遊子 地球你不需留我 這土地我一方來 將八方離去 在詩的世界裡,有些篇章雖短,卻能開啟宏闊的精神視野。鄭愁予的《偈》正是如此——以寥寥數行,搭建起時間與空間、永恆與流浪的辯證場域。它不是單純的漂泊抒懷,也非抽象的哲理闡述,而是一種凝視:既仰望宇宙的深邃,又俯察人心的孤旅。讀這首詩,如同立於星空下,感受腳下土地的溫度與遙遠星河的冷冽,在對比與張力之間,體會詩人如何以極簡的語言,凝鍊對生命本質的深思。 作品概述與核心主題 《偈》創作於1954年,是鄭愁予早期的重要詩作,以短短七行展現深邃的哲思與宇宙觀。詩人開篇以「不再流浪了」揭示主題,似乎宣告漂泊的終結,卻在後文中流露出對時間、空間與存在的辯證思索——拒絕成為「空間的歌者」,選擇化為「時間的石人」,象徵對永恆與靜止的嚮往。然而,尾聲「我又是宇宙的遊子」又承認生命的無常與漂泊,形成永恆與流浪之間的張力。 意象與象徵 詩中以極簡意象承載哲理:「空間的歌者」象徵流動與變化;「時間的石人」象徵永恆與靜止;「宇宙的遊子」則將個體置於浩瀚星海,顯現生命的渺小與孤旅。 結尾「地球你不需留我」及「將八方離去」延伸出超脫世俗羈絆的意味,與佛教「無常」「空」的觀念暗合,也蘊含對宇宙秩序的敬畏。 結構與語言 全詩以簡潔見長:開篇點題:「不再流浪了」直接引入主旨;中段對比與轉折:以「空間/時間」「歌者/石人」構築哲理對照;結尾擴張:從個人視野推向宇宙,留下開放性的餘韻。語言凝練而富節奏感,短句如「寧願是時間的石人」音韻起伏,兼具哲理性與抒情性。

文學史背景

1950年代臺灣詩壇正值現代詩運動初興,「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社」等相繼成立,推動詩風革新。鄭愁予以浪漫與現代主義兼融的風格著稱,擅用象徵性意象與洗鍊語言探討漂泊、異鄉與存在哲理。《偈》集中體現其早期特色——以宇宙尺度觀照個體處境,並在永恆與流動間尋求平衡。 與西方現代詩的對話 《偈》在意象與時間觀念上,與龐德的意象派詩學、艾略特《四個四重奏》的「靜止與流動」探討頗有呼應。同樣關注個體與永恆的交界,但鄭愁予的詩根植於東方思想,吸納佛教、道家對無常與流轉的觀照,呈現溫婉而超脫的精神基調,與艾略特受基督教神學影響、追求救贖秩序的立場迥異。 哲學延伸 自佛教視角而言,詩中流露對「諸行無常」的體悟,否定固著的歸宿,將自身置於無限流轉之中。 自存在主義視角觀之,在有限生命裡,個體渴望永恆,卻必須承認孤獨與無常,正如薩特、加繆所探討的生命張力。

詳看這首詩,既有佛教「空」的超脫,也有存在主義在無意義中自我賦義的清醒。 總結而言,鄭愁予的《偈》以簡短篇幅凝聚永恆與流浪、無常與歸宿的辯證。它既是1950年代臺灣現代詩革新的一環,也是東西詩學與哲理交會的結晶。其開放的多義性,使讀者無論置身何種文化背景,都能從中讀出屬於自己的啟示與感懷。

王美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王美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8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7/20
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作為人類心智中最為核心而深奧的現象之一,長期以來是哲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綜合各學科觀點,探討自我意識的定義、形成機制、物種分布、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其對人類存在意義的深層影響,並對其未解難題與未來發展進行延伸反思。
Thumbnail
2025/07/20
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作為人類心智中最為核心而深奧的現象之一,長期以來是哲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綜合各學科觀點,探討自我意識的定義、形成機制、物種分布、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其對人類存在意義的深層影響,並對其未解難題與未來發展進行延伸反思。
Thumbnail
2025/07/09
何清漣的《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是深入分析中國政府透過媒體擴張全球影響力的學術性著作,於2019年3月由台灣八旗文化出版。本書以嚴謹的研究與豐富的案例,揭示中國自2009年啟動的「大外宣計畫」,如何透過資金、收購、滲透等手段控制全球華文與部分西方媒體,進而塑造有利於中國政府的國際形象。
Thumbnail
2025/07/09
何清漣的《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是深入分析中國政府透過媒體擴張全球影響力的學術性著作,於2019年3月由台灣八旗文化出版。本書以嚴謹的研究與豐富的案例,揭示中國自2009年啟動的「大外宣計畫」,如何透過資金、收購、滲透等手段控制全球華文與部分西方媒體,進而塑造有利於中國政府的國際形象。
Thumbnail
2025/07/06
對台灣而言應怎樣看待雅克.德希達的著作?《馬克斯的幽靈》不僅是一部哲學文本,更是深刻的思想叩問。當我們對民主化與科技發展感到自豪,是否仍記得,那些尚未獲得回應的歷史債務?那些來自白色恐怖的創傷、原住民族的土地正義、外籍移工的勞動處境、或世代貧富差距的加劇,是否正以無聲的幽靈之姿,在我們社會邊緣盤旋?
Thumbnail
2025/07/06
對台灣而言應怎樣看待雅克.德希達的著作?《馬克斯的幽靈》不僅是一部哲學文本,更是深刻的思想叩問。當我們對民主化與科技發展感到自豪,是否仍記得,那些尚未獲得回應的歷史債務?那些來自白色恐怖的創傷、原住民族的土地正義、外籍移工的勞動處境、或世代貧富差距的加劇,是否正以無聲的幽靈之姿,在我們社會邊緣盤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豐享山川遊名勝 歷遍環宇千奇景 一筆書畫天地物 晚霞客來話不停 學庸96.05.24/13:23 作品號03-0419-03
Thumbnail
豐享山川遊名勝 歷遍環宇千奇景 一筆書畫天地物 晚霞客來話不停 學庸96.05.24/13:23 作品號03-0419-03
Thumbnail
本隱居南陽 天下沸揚揚 茅廬三顧情 身死猶未央 學庸2006.12.28/19:35 作品號03-0368-03
Thumbnail
本隱居南陽 天下沸揚揚 茅廬三顧情 身死猶未央 學庸2006.12.28/19:35 作品號03-0368-03
Thumbnail
我輩莊周徒 為求身溫飽 慨然入紅塵 歷劫境無極 學庸2006.10.10/19:10 作品號03-0330-03
Thumbnail
我輩莊周徒 為求身溫飽 慨然入紅塵 歷劫境無極 學庸2006.10.10/19:10 作品號03-0330-03
Thumbnail
曾為紅塵五光十色渲染 恣意妄為的怪誕行徑 你解說人生的狂 你說的是莊周的道 誠然 你想從紅塵中尋找一份自我 然而 以今日的面目啊 你該如何面對昔日之我 你肆意地毀城 讓黑暗佔據心靈 光明的眼 晦暗不明 如今 在了悟際 走入獨孤 是否 從今而後 不涉紅塵 學庸2005.03.26/00:
Thumbnail
曾為紅塵五光十色渲染 恣意妄為的怪誕行徑 你解說人生的狂 你說的是莊周的道 誠然 你想從紅塵中尋找一份自我 然而 以今日的面目啊 你該如何面對昔日之我 你肆意地毀城 讓黑暗佔據心靈 光明的眼 晦暗不明 如今 在了悟際 走入獨孤 是否 從今而後 不涉紅塵 學庸2005.03.26/00: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兩句詩用對偶句式,語氣激越,感情強烈。前兩句用排比、誇張的手法,寫出了詩人登高望遠所看到的景象:眼前空曠無垠,看不到古人,也看不到來者。這不僅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景。詩人放眼歷史,看不到可以比肩的先賢,也看不到
Thumbnail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兩句詩用對偶句式,語氣激越,感情強烈。前兩句用排比、誇張的手法,寫出了詩人登高望遠所看到的景象:眼前空曠無垠,看不到古人,也看不到來者。這不僅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景。詩人放眼歷史,看不到可以比肩的先賢,也看不到
Thumbnail
「無塵的童子,顏回的化身。」用這一句話來形容老查居士是最貼切不過的。
Thumbnail
「無塵的童子,顏回的化身。」用這一句話來形容老查居士是最貼切不過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