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是當代法國解構主義大師、當代最重要亦備受爭議的哲學家之一。德希達一生總共發表超過40多部著作,以及數百篇散文。
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於1993發表的《馬克斯的幽靈:債務國家、哀悼活動與新國際》(Spectres de Marx: The State of the Debt, the Work of Mourning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堪稱其晚期思想的重要結晶。
此書無論標題、論點、措辭都十分聳動。不僅回應了冷戰終結後全球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劇烈轉變,也標誌著德希達哲學從語言與文本分析,逐步轉向倫理與政治關懷的深化。面對日裔美國作家、政治經濟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宣稱的「歷史終結」以及自由資本主義的勝利敘事,德希達提出「幽靈學」(hauntology)的概念,藉此挑戰歷史線性終結的幻象,並重新喚起馬克思主義中未竟的批判潛能。
幽靈學:一種倫理/存在論的思考方式
「幽靈學」為德希達於本書中所獨創之觀念,兼具存在論與倫理政治的複合特性。他借用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時間錯亂」(the time is out of joint)的意象,指出歷史並非線性推進的封閉體系,而是一個充滿殘餘、裂隙與未竟使命的開放結構。
那些未完成的事件、被壓抑的聲音與未兌現的正義承諾,往往以幽靈之姿,穿梭於現實世界之中,干擾我們的思想與行動。
這樣的幽靈,自非超自然之物,而是歷史債務的哲學顯影。德希達提醒我們,馬克思主義不應被視為過時或失敗的思想遺產;相反地,其未竟的理想正以幽靈狀態持續召喚我們承擔倫理責任、開啟新的政治行動。
債務與哀悼:歷史的倫理責任
書中另一核心主題,是對「債務」(debt)與「哀悼」(mourning)的深入探討。德希達所言之債務,不僅是經濟層面的欠缺,更指向對歷史不義、沉默群體與未竟政治理想的道德承擔。這些對幽靈的責任,無法透過遺忘或切割來化解,而需經歷一種深刻而誠實的哀悼工作——既是對過去的辨認與記憶,也是對未來的倫理許諾。
哀悼不意味著沉溺於歷史創傷之中,而是透過承接與辨識那些被壓抑的記憶,開啟新的政治可能與行動路徑。唯有如此,正義才能不再是抽象空泛的口號,而成為實際修復裂痕、回應歷史呼聲的倫理實踐。
新國際:超越疆界的倫理聯盟
在全球化擴張與新自由主義主導的時代,德希達提出「新國際」(New International)的構想,作為對抗單一化世界秩序的倫理政治想像。這個新國際不同於過往以國族或意識形態為基礎的聯盟,而是一種跨越疆界、以正義與責任為核心的連結形式,旨在聚合那些在全球資本邏輯中被排除、邊緣化的群體。
它不是一個具體的組織,而是一種開放而流動的倫理召喚,呼籲來自不同處境的人民,回應歷史中的未竟之事,在面向未來的方向上,彼此呼應、攜手共行。
全書的核心架構
《馬克斯的幽靈》融合哲學論述、文學解讀與政治批判,展現德希達解構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全書圍繞四個核心向度展開:
1. 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性:重申其對全球資本主義之批判仍具穿透力。
2. 歷史的非線性與幽靈回返:質疑歷史終結論,強調過去未竟之事對現在的干預。
3. 倫理與哀悼的實踐:主張唯有承擔歷史債務,方能開啟真正的正義。
4. 新國際的構想:提倡一種超越疆界、以責任與關懷為基礎的全球政治聯盟。
對台灣的警示:傾聽幽靈,重構正義
對於飽受馬克斯思想騷擾、共產國家威脅台灣而言,應怎樣看待雅克.德希達的這本有關馬克斯思想的著作?
其實,《馬克斯的幽靈》不僅是一部哲學文本,更是一記深刻的思想叩問。當我們在民主化與科技發展的敘事中自信前行,是否仍記得,那些尚未獲得回應的歷史債務?那些來自白色恐怖的創傷、原住民族的土地正義、外籍移工的勞動處境、或是世代貧富差距的加劇,是否正以無聲的幽靈之姿,在我們社會的邊緣盤旋?
真正的正義並不建立在遺忘之上,而是必須從與幽靈對話、承認債務與創傷的行動開始。在社會分歧日益明顯、公共討論愈趨情緒化的今日台灣,幽靈學提供了一種重新思索歷史、政治與倫理的可能路徑。我們能否承擔起歷史的召喚?能否在碎裂的現實中重構共感與責任,真正走向一個更為深刻與包容的民主社會?
對中共政權的警示:壓抑幽靈,終將反噬
歷史幽靈不會消失,只會潛伏。中共長期封鎖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六四、新疆問題等歷史創傷,試圖以遺忘維繫秩序。然而,這些幽靈正透過網路、文學、流亡等形式回應,干擾其壟斷控制。 拒絕為歷史受難者進行哀悼與平反,將注定削弱其政治合法性。沒有哀悼就無從辨識歷史債務、從而實踐正義,因此必須常期訴諸強硬的民族主義與信息操控,暴露其內在的焦慮與脆弱。 中共仍以馬克思主義者自居,卻在治理中走向極權與資本結合。德希達提醒: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一種「未竟的幽靈」;中共如果只借用其語言,卻失菭其解放的理想,終將陷入語言空洞與歷史矛盾。 當全球資訊連結與公民社會跨界協作增強,中共對訊息與記憶的掌控將被繞過。這種倫理聯盟,將在國際舞台形成另一股正義審視力量,使其長期壓抑的幽靈被迫回返。
總結而言,德希達企圖以此書回應歷史終結的幻象,警醒世人:歷史從未封閉,幽靈從未離去。我們所繼承的,不只是記憶與殘骸,更是對未竟正義的回應責任。對台灣而言,唯有正視那些幽靈的召喚,方能走出表面繁榮的幻影,建立一個面向未來、具備倫理深度的政治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