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櫃塞爆,我還在跟自己的穿衣風格搏鬥中
某天早上,我站在衣櫃前面,盯著那一整排衣服,心裡只浮出一句話:
「我到底每天是怎麼出門的?」
衣服很多,風格很多,顏色也很多——但「想穿的」沒有幾件,「穿得出去的」更少。
就像冰箱裡明明堆滿東西,卻還是會說:「沒東西吃」。
我承認,關於穿衣風格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還是一團迷霧。雖然經歷過幾波大掃除、幾次試圖走向極簡的努力,還是無法很肯定地說出「這就是我的風格」。還在摸索的路上,持續搏鬥中。
我買過很多衣服,但有些從來沒出過門
想過要變得俐落帥氣,買了西裝外套;
想嘗試文青感,買了寬褲+亞麻上衣;
想變成「氣質路線」,結果買了一條到現在還不知道該搭什麼的長裙。
還有幾件「穿起來很像會發熱」的設計款,現在安安靜靜地窩在衣櫃角落,連標籤都還在。
有些衣服,買的當下我以為我會變成另一種人——
結果沒有。那個人只是穿過我的腦海,然後留下一件很難搭的衣服。
但也不是沒有進展
雖然戰績慘烈,但我發現有幾件衣服一直都在陪我:一件穿了快十年的T恤、一條怎麼洗都不會變形的牛仔褲、還有一件雖然褪色但怎麼穿都舒服的襯衫。
這些才是我旅行時會舒適地穿、在家耍廢也會套上的東西。
它們不是最時髦的,但就是合拍。 穿上它們,我不用假裝自己是誰,不用吸肚子,也不用調整肩膀角度拍照。
慢慢的,我開始分得出來——
哪些衣服是我喜歡的,哪些只是我「以為自己應該喜歡的」。
斷捨離一點都不神奇,但真的試一次看看也很有趣
近年開始清衣櫃了。沒有那種一次丟光三分之二的灑脫劇情,但有乖乖地分類、裝箱、搬出去——賣掉了不少。根據 2nd Street 的紀錄,居然已經賣出了一百件衣物(?)
一百件,這數字聽起來很猛。但我的衣櫃看起來還是很多衣服。
(就跟人說斷捨離過但房間還是一樣亂是一樣的道理)
而那些賣掉的衣服,有牛仔褲、外套、圍巾、絲巾、領帶……應有盡有。
雖然賣一件可能也換不到一杯美式,但想一想—— 少一件懊悔,多一點空間,不用再被某件衣服默默羞辱自己。這交易也不錯。
還在找,但不急著找答案了
現在還是會買錯東西,還是會一時衝動刷卡,還是會被網拍照片騙。但比起以前,更能接受「還沒完全找出風格」這件事,也更願意把失敗穿搭當成學費,不是失敗人生的證據。
總有一天,我會擁有一個不太會讓我翻白眼的衣櫃。
裡面有的不是什麼「風格明確」,而是: 穿得舒服、搭得順手、照鏡子時會點頭的衣服。
給也還在混亂穿搭地獄裡的你
如果你也是那種衣服爆炸、常常穿著出門又懷疑人生、斷捨離失敗十次的人,先握個手。
我們還沒找到,但我們正在練習。 這就夠了。
穿衣風格不是一夜之間的啟示,它是一次次失敗後,留下來的東西。
只要我們還願意翻衣櫃、問問自己「這真的適合我嗎?」就還在路上。
路上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