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乾卦卦辭:元亨利貞。
文言曰卦辭: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大,嘉會足以合體,利物足以合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利、亨、貞。
前面彖傳講「元亨利貞」是講述一個人的四德品行猶如天道一般的正道遵循。所有的易經之卦都是由乾坤兩卦所組合而成的,在繫辭傳裡有說大衍之數五十有五,三五數變,二四變數,懂得乾坤兩卦的變化,就幾乎懂得卦象的變易了
在文言傳這篇章繼續說四種德行的形成與運作,首先萬事以善事為先,在上位者不應鼓動不善之事,巧言奸佞之事,是乃品德之一。在道德經第四十九章聖人無常心裡說到:「聖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我亦善之,德善。信之,我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以上是說明一個有德行的人不管何時何地都像孩童般一樣廣受大家的喜愛。在上位者恩澤德福兼具普照天下,天下蒼生無不愛戴之。
在繫辭傳裡有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因此,易經所鋪設顯示出來的卦辭和爻辭都是在說明天地人三才之道行為作用之理,缺一視為不完善。何以有變數?爻辭生變,物物相雜就是變數,在在說明天地人三道的吉與凶。
所以在上位者體會仁德之美,才能夠領導人民,合眾之美才符合禮儀,能夠愛護身邊的事物,才能夠產生和諧,和諧有了堅定才能夠處理事物,君子實踐這四種美德符合天道運行,該遵守簡約,該行正不變,該通變達化,一樣也不能減少的運作,適度的產生社會激盪讓禮義仁慈充滿社會,社會也隨著和順安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