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實說,我過去對理財書都有點戒心,覺得不是太複雜,就是講得太像教條,讀起來壓力很大。但這本書完全打破了我的偏見,書中沒有那些高大上的理論,也沒有要你勒緊褲帶,每天喝白開水、吃麵包。
作者拉米特·塞提(Ramit Sethi)的核心思想很簡單,就是「無罪惡感的消費」。他告訴我們,理財不是要你變成一個守財奴,而是要你設定好一套自動化的系統,讓你的錢自己去工作,然後你就可以安心地花剩下的錢,去享受生活,去買你喜歡的東西,去跟朋友吃大餐,完全不用有罪惡感。這個觀念真的超級棒!
書裡給了一個很具體的六週計畫,一步步教你怎麼做。- 第一章:優化你的信用卡 學習如何利用信用卡,包括如何與銀行協商以獲得更好的費率並免除費用,以及如何擺脫債務 。
- 第二章:戰勝銀行 探討如何開設高利率、低手續費的帳戶,並提供與銀行協商的腳本 。
- 第三章:準備投資 強調即使只有 50 美元,也要開始開設 401(k) 和羅斯個人退休帳戶 (Roth IRA) 。
- 第四章:有意識地消費 介紹一種不需詳細預算的方法,透過將開支分為四個「桶子」來管理,並實現「無罪惡感的消費」 。
- 第五章:在睡夢中存錢 講解如何自動化你的財務系統,讓金錢自動流向儲蓄和投資帳戶,每月只需花很少時間管理 。
- 第六章:理財專業知識的迷思 揭穿金融「專家」的無用性,並說明你可以自己做得更好 。
- 第七章:投資不只是有錢人的專利 指導你如何選擇一個簡單的投資組合來實現財務自由 。
- 第八章:輕鬆維護 涵蓋如何維護和優化你的財務基礎設施 。
- 第九章:富裕人生 討論關係、婚禮、買車和買房等方面的財務問題 。
從第一週開始,先優化你的信用卡,教你怎麼跟銀行談判,怎麼擺脫惱人的債務。接著,教你怎麼選銀行,怎麼開一個高利息的帳戶。再來,就是最重要的部分,自動化你的財務系統。作者說,只要設定一次,剩下的事情都交給銀行自動轉帳,你的錢會自動流向儲蓄、投資帳戶。這樣一來,你每個月只需要花一點點時間,就可以管理好你的財務。
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是它把理財變成了一件非常人性化的事情。它不只教你怎麼賺錢、省錢、投資,更重要的是,它提醒你理財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帳戶裡那些冰冷的數字,而是為了讓你過上自己想要的「富裕人生」。這個富裕人生可能對你來說是提早退休,也可能是可以有時間去學一個新的興趣,或是想買就買,不用再為錢煩惱。當你有了這個目標,理財就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
很多時候,我們讀完一本勵志的書、一本講習慣養成的書、或是一本教我們賺錢的書,當下熱血沸騰,覺得自己終於要改變人生了。但回到現實生活,書一闔上,那股衝勁就像洩了氣的皮球,一下子就沒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缺少了「馬上行動」的習慣。
然而,光是知道這個觀念,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候,我強烈建議大家搭配另一本書一起服用,那就是詹姆斯·克利爾的《原子習慣》。
因為理財本身就是一項習慣,一個好的理財系統,需要由一個又一個的「原子習慣」所構成。原子習慣的精髓在於,它教我們如何將一個大目標拆解成微小的、可以輕易執行的步驟。當我們將《我會教你變有錢》中提到的每一項行動,例如「設定自動轉帳」、「開立投資帳戶」等,套用《原子習慣》的「提示、渴望、回應、獎勵」四步驟時,我們就會發現,建立理財習慣,其實一點都不難。
這兩本書的結合,就像給了我們一張完整的地圖與指南針。你已經有了地圖(《我會教你變有錢》),它告訴你通往富裕人生的道路在哪裡;而指南針(《原子習慣》)則會確保你不會迷路,讓你一步一步穩健地前進。
總結來說,大量地閱讀還是必要的,因為一本書能帶來的改變其實很有限,就像這本書講的我都認為很有道理,但若沒有馬上行動下去做,就不可能有任何改變,對於理財還沒有方向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會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