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方格子J Premium的小聚會中,收到蘿娜自語伉儷親手製作的手工書,萬分感謝!這本書的書名是The Stranger on the Road to Emmaus,是一本關於如何有系統的學習聖經的書。它的卷頭語就深深打動我:
Many of us have experienced religious zealots, who cram shattered fragments of Bible down our throats with the predictable effect of stimulating the spiritual gag reflex. This has left people inoculated with just enough Bible information to create misunderstanding, but not enough to generate true comprehension.
我們很多人遇過宗教狂熱者,他們把聖經的隻言片語塞進我們的喉嚨中,引發我們可預測的靈性咽喉反射。這只能讓人們接受到足夠產生誤解的聖經資訊,而不足以產生真實的理解。
以上知識碎片化的情況不只發生在聖經,只要是經典著作,不論篇幅,都難逃這樣的命運。尤其在網路席捲一切、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追求「金句(有價值的名句)」和「乾貨(中國用語,指文章的精華)」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一本好好的書被這樣處理之後,就只剩下寥寥數語的「金句」和「乾貨」,統統變成台灣的證嚴法師最喜歡講的那種沒頭沒腦的「靜思語」。
這種資訊碎片化的負面效應,就是造成社會的群體極化,不同陣營的人對事實抱持著殘缺的理解,彼此都無法理性溝通,最後就只能訴諸情緒動員,造成社會無謂的撕裂。像是最近要進行的核三延役公投,其理由書無視台灣不論是低階核廢料或是高階核廢料皆無處可去的現狀,連「核廢料」三個字都不敢出現,這種避重就輕、刻意偏頗的說法,居然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日常。習慣於碎片化的資訊,以及沒有追究前因後果的動力,讓現代台灣社會成了不實消息的重災區。對於受過基本教育的國民,好好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絕對沒有那麼困難,至少比投資股票獲利還來得簡單。能夠好好的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的國民,才能夠好好的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閱讀本來就是重質不重量的心靈活動,與其追求一年讀了幾本書,不如追求把一本好書從頭讀到尾的耐性與從容。以聖經而言,儘管我之前已經大致讀過一遍,但是想要更深入了解聖經的內容,需要更系統化的學習。剛好得到這本跨海來台的The Stranger on the Road to Emmaus,就讓我一字不漏的從頭讀到尾,來產生對聖經更真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