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區塊鏈的理解,可能是「加密貨幣就是詐騙」,而且有位擁有 70 萬粉絲的 AI 虛擬網紅 Luna,在 TikTok 直播中「送出」價值 1000 美元的加密貨幣,後來才發現被詐騙了!
AI 不是應該比人更理性嗎?當 AI 越來越聰明、甚至能自主掌握金流、做出決策的時候,我們能不能相信它?這次的主題,來自未來商務展的論壇,我們將從中了解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應用和未來趨勢。當 AI × Web3 結合邊緣運算,會有什麼樣的新商業模式與挑戰?
區塊鏈的價值:讓陌生人也能零信任合作
《雲端封建時代》提到,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為了確保比特幣價值,設計了總量上限2100 萬枚,但人們更傾向於「囤幣」而不是「花幣」,變成「早買者致富的資產遊戲」。但區塊鏈技術當然不是沒有價值,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在於用技術取代過去不得不的信任,讓陌生人也能在沒有中介的情況下進行交易與合作,因為所有資料都可以驗證、不可竄改、可追溯,也能夠大幅降低傳統交易過程中的時間與成本。

現在如果要做跨境匯款,不只是要透過銀行、還要經過中介機構,一筆錢可能轉個兩三道、好幾天才到帳,手續費還超級高。但如果用加密貨幣呢?你可以直接從台灣轉到美國、從美國轉到日本,幾乎是即時、而且手續費低,完全不需要經過這些繁瑣的流程。
AI × 區塊鏈:從可信數據流到自動支付
其他具體的例子,像是用區塊鏈結合 IoT,確保那個數據是真的沒有被改過。重點是,你要先有一個可以相信的資訊流,然後再加上 AI 的分析處理,最後透過區塊鏈來付款、做記錄,確保零信任,單純透過程式碼完成。
AI 的發展需要大量數據來學習,而區塊鏈提供了可信任的數據流。
Web2 與 Web3 的 AI 差別:從工具到「代理人」
那有關未來 AI 與區塊鏈結合的重要趨勢與應用場景有哪些呢?這次未來商務展,其實特別強調的就是 AI agent。很多人會問,Web3 跟 Web2 的 AI 有什麼不一樣?其實從技術面來看,AI 本身是一樣的,差異是在「應用場景」。
Web2 的 AI 比較像是工具,它就是來協助你完成某個任務;但 Web3 的 AI,更像是一個「打包好很多工具」的代理人,甚至像有意識的機器人,能自己判斷、自己做決定,還能連接到區塊鏈去執行動作。
AI Agent 與 DAO:自動投資、治理與金融操作
這樣的 AI agent,連接區塊鏈,就能參與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治理。
DAO 就是沒有老闆的組織,它的所有決策都靠區塊鏈上每個參與者投票來做決定。而 AI agent 在這裡,不只是參與者,它還能根據預設規則,自動幫你投票、管理資產,例如自動幫你選擇投資項目、分配資金,參與 Defi 去中心化金融。以前你要每天盯盤、手動操作,現在 AI 可以全自動幫你處理。
新消費模式:AI Agent × 加密錢包 × 自動化服務
AI 跟區塊鏈整合的一個大趨勢,就是從單純的資訊流,進化到可以信任的資訊流(資料可驗證),然後再接到金流支付。
先講一個我在論壇蠻印象深刻的觀念,就是或許大量使用區塊鏈的,不是人,而是 AI agent。AI agent 將成為新的消費模式,可以協助你處理許多事務。

例如訂機票、訂餐、進行支付,這些 AI agent 未來很可能會直接連到你的那個加密貨幣錢包,甚至未來的想像是透過「Agent to Agent」與身份驗證技術結合,實現金融服務的自動化,例如開戶、登入、身份驗證。
而 agent 的實體就是現在很夯的商機,機器人,可能會自己挖礦、賺 token(代幣),然後再拿這些 token 兌換能量、支付服務費。
支付怎麼辦?穩定幣與 RWA 成為關鍵
談到支付,如果支付要去中心化不靠銀行,穩定幣、RWA 這兩個詞就要知道。
先講穩定幣。穩定幣的發明,是為了應對加密貨幣高波動性的風險,由於加密貨幣市場波動很大,就需要穩定幣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價值參考點,還有交易的工具。而穩定幣對標的就是法幣,用以維持價格。

目前穩定幣市場規模龐大,約 2300 多億美元,其中 USDT 和 USDC 佔據主導地位,合計市場份額超過 99%。
這 2 大穩定幣的儲備多為高信用、低風險的美國國債,像是泰達幣 Tether(USDT)已成為美國政府第 19 大債主,美國也已通過相關穩定幣法案,對它的價格穩定性、儲備價值、交易速度(一分鐘內到帳)和交易成本進行規範。
房地產、債券到黃金:RWA 打開 2 兆美元市場
那穩定幣的下一步呢?要創造未來價值,關鍵就是實體資產代幣化(Real World Assets, RWA)。
RWA 簡單來說,就是把現實世界的資產,像是債券、房地產、甚至黃金、藝術品,透過區塊鏈,把它發行成數位代幣。

把房子變成代幣,有什麼好處?我們可以想想看,以前那些流動性很差的資產,比如說房地產,很難切開來賣對不對?但變成代幣之後,你就可以把它切成很小的單位,像買股票一樣,在全球市場上快速交易。
RWA 商機預估 2030 年上看 2 兆美元,好處就在於可引進國外商品,把我國東西銷出去,因此,台灣若只代幣化本地資產卻無法對外銷售,可能錯失 RWA 的最大價值。
Luna 案例:AI 若缺乏安全與情境判斷,容易被操縱
但這種互動模式,也帶來新的風險。要讓 AI agent 可以自主運作、自主簽約、自主支付,有 3 塊特別需要:使用體驗、安全和合規。
法規很重要,但核心問題還是信任。AI 代理人幫你管錢包,真的安全嗎?
例如第一個「被詐騙」的 AI「Luna」,這名字有點不吉祥(因為之前有個幣崩盤),但這件事情告訴我們,AI agent 拿到了金流的自主權,但如果它缺乏足夠的安全機制、或沒有足夠的情境判斷能力,很容易被人類誘騙。
應對 AI 帶來的挑戰:安全與信任是最終考驗
Agent 時代,有人提議把私鑰交給 AI 管理、讓它全權處理資產運作,但這就會衍生出更嚴重的隱私與資安風險。我們能確保 AI 不會把你的資產轉錯對象嗎?還是最終還是要人類回來當監護人?
再者,還有 AI 給你的東西,如果他只讀免費的公開資料,有些有價值的其實是付費內容,鎖起來你根本找不到,出來的結果會不會根本是錯的?要怎麼去驗證 AI 給你的資訊來源是真的?
內容經濟新協定:x402 讓 AI 自動付費閱讀
針對這塊,有個很酷的技術叫 x402,它是一個讓 AI agent 能夠「自動看文、並自動付費」的瀏覽協定。這意思是說,如果有篇文章是付費內容,只要裝上這個協定,AI 就可以自動幫你付錢讀文章,不用再經過人類點擊或解鎖。

這種設計,有可能重塑整個內容經濟(即便它早就存在,只是被遺忘),讓 AI 也變成具備「授權概念」的付費使用者。那要用什麼支付?就是網路上原生的錢,加密貨幣。
所以你會發現,AI 要能真正發揮價值,它需要 3 件事:看懂資料、能付錢取得內容、還能簽名驗證行為。而這 3 件事的基礎,全部都需要區塊鏈來支撐。從資料的可驗證性、到支付的無摩擦性、再到交易的可追溯性,缺一不可。
AI 的底層挑戰:能源、資安與倫理
回歸根本,不要忘了技術,也就是 AI 本身。當前 AI 發展面臨能源、資安與倫理三大風險。一個 ChatGPT,每年的電費與碳排放,和一個小型國家差不多——全球每天使用,更等於烤一億隻雞的能源。
倘若雲端模型持續擴張,勢必加劇對能源的依賴,也可能造成碳排無法控制的風險,再者,資訊運作若完全託管於外部平台,將導致使用者喪失資料自主性。
Bloomberg Intelligence 預測指出,到 2032 年,邊緣 AI 晶片市場規模將是雲端 AI 的 3.37 倍。透過私有化與邊緣部署,兼顧效能、安全與資料主權,才能讓 AI 不再是巨頭壟斷的資源,也讓資料掌握在自己手中。
AI × Web3 將重塑信任、所有權與責任
AI 最需要的是資料, Web3 就是讓資料變得「值得信任」的管道。
AI 能不能自主,區塊鏈能不能被信任?未來,AI 不只是工具,而會成為我們的「代理人」; Web3 也不只是投資,而是能讓 AI 有法理依據、資訊驗證、金流整合的基礎建設。
當家裡的聯網裝置或是自己的 agent,也能自己去賺加密貨幣,自主地用區塊鏈去管理,甚至去賺數位資產的時候,我們要怎麼重新去看待在數位世界裡的信任、所有權,還有責任這些問題呢?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