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中,老師要求回想那些曾讓自己感動或快樂的時刻。
可是,我突然發現,這對我來說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我翻遍腦海,想要抓住一個清晰的瞬間,但空白一片。沒有哪一句話,沒有哪一件事情,能讓我確定地說:「是的,這一刻,我感到快樂。」或者「這一刻,我被感動了。」或許,這就是作為照顧者的現實。
日復一日,生活被照顧的責任填滿,自己的感受被暫時擱置在一旁。
孩子的需求、長輩的狀態、家庭的瑣事,像是一條條緊繃的繩索,拉扯著我的每一個日常。
快樂與感動,彷彿成了奢侈品,偶爾經過我的視線,但從未真正停留。
有時,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失去了感受快樂的能力。
或許快樂真的存在,只是太零碎,太短暫,以至於無法成為記憶的一部分。
我甚至開始懷疑,這種缺席感本身,也許就是我的生活——一種被責任、焦慮與疲憊編織而成的日常。
然而,在這份空白裡,也隱約透露出另一層意義。
缺少明確感動與快樂的記憶,不代表我的生活沒有溫度。
它提醒我,長期照顧他人,是一種沉默而深沉的付出。
也許,未來有一天,我會慢慢發現那些被忽略的微小感動:孩子一個不經意的笑容,長輩安穩入睡的表情,這些零碎而微妙的瞬間,都可能成為屬於我的感動。
在此刻,我只能誠實地承認:我無法清楚敘述曾經感動或快樂的記憶。
我開始意識到,感動與快樂在家庭中,並不只是片刻的愉悅,它們是心理的養分。
這些情緒能讓家庭關係更緊密,也能給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的力量。
當我們感到快樂時,內心的疲憊會稍微得到釋放;當我們被感動時,對彼此的理解與連結也會增強。
缺少這些時刻,生活可能變得平淡而沉重,心理也會因此長期累積壓力。
但這份空白,也是一種真實,反映出作為照顧者的我,長期專注於他人的生命,暫時把自己的情緒擱置在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