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語:文章內容並非買賣邀約,這是分享觀察心得以及教學概念,並非任何投資建議,勿做下單參考。引用資料:Goodinfo、jihsun.com.tw、優分析等其他理財網站or新聞擷取,歷史走勢可以參考,但不一定一樣

在眾多財報與數據中,投資人最常困惑的是:到底該如何挑出真正具備潛力的公司?其實,若能同時掌握 營益率成長、營收成長、法人買超 這三大條件,往往能在眾多標的中篩選出最具爆發力的強勢股。
1️⃣ 營益率成長:企業體質的核心
📌 什麼是營益率?
「營益率」的正式名稱是 營業利益率。
公式是:

- 營業利益 = 營收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換句話說,就是公司在「扣掉製造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之後,還能留下多少錢。
📍 舉例:
- 如果一家公司營收 100 元,扣掉成本和費用後還剩 20 元,營益率就是 20%。
- 這代表「每賺進 100 元營收,公司能留下 20 元營業利益」。
📌 如果營益率成長會怎麼樣?
- 體質改善
- 營益率提升,代表公司不是單純靠營收增加,而是「賺得更有效率」。
- 例如:成本下降(原料變便宜)、產品毛利提升(漲價成功)、營業費用控制得當。
- 競爭力提升
- 如果同業營益率只有 10%,而某公司能做到 20%,代表它的商業模式或產品更有優勢。
- 投資人會認為這家公司「比同業更會賺錢」。
- 獲利動能強
- 營益率成長 → EPS(每股盈餘)也通常會跟著上升。
- EPS 上升 → 股價通常會反映基本面改善。
- 資金面加持
- 法人(投信、外資)在選股時,非常重視「營益率趨勢」。
- 當營益率持續成長,法人會更願意進場買超,推升股價。
重點來了:
營益率代表的是公司在扣除營業成本後的獲利能力。當營益率呈現成長,意味著公司不僅能賺更多毛利,還能有效控管費用,這是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具體表現。營益率上升,往往象徵著產業趨勢向上或公司策略奏效。
2️⃣ 營收成長:市場需求的佐證
「營收成長」指的是公司營業收入相較於之前的 月、季或年 有增加。
常見衡量方式:
- 月增率:和上個月比 → 短期動能
- 年增率:和去年同月比 → 長期趨勢
- 季增率:和上一季比 → 季度表現
📍 公式:

如果營收成長會怎麼樣?
- 市場需求擴大
- 營收成長代表產品或服務賣得更好。
- 例如:AI伺服器需求爆發,相關公司營收跳增。
- 規模經濟效應
- 當營收規模變大,公司有機會分攤固定成本,利潤率也可能上升。
- 這時營收成長會帶動 毛利率、營益率 進一步提升。
- 股價動能來源
- 營收是「最即時的財報數字」,每個月公告一次。
- 當營收連續數月成長,市場會提前預期獲利增加,股價往往先反映。
- 吸引法人資金
- 法人選股常用「營收連續成長」當作第一道篩選條件。
- 因為營收成長是最直接的「成長證據」,法人資金會因此進駐。
重點來了:
單月或單季營收的增長,顯示公司產品或服務正在被市場廣泛接受。尤其是營收「月增」與「年增」同時轉強時,更代表需求不是短暫現象,而是具備延續性的長期動能。
營收成長 = 公司東西賣得更多 / 價格提高 / 市場擴張 → 預告未來獲利可能成長 → 股價提前反應。
3️⃣ 法人買超:資金流向的驗證
什麼是法人買超?
「法人」就是專業投資機構,包括:
- 外資(外國法人,像摩根大通、高盛)
- 投信(台灣基金公司)
- 自營商(券商自己操作的帳戶)
「法人買超」= 法人買進的股票數量 大於 賣出的數量。
反之,若賣出大於買進,就是「法人賣超」。
如果法人買超會怎麼樣?
- 股價有支撐力
- 法人資金龐大,買進通常是大額單,會直接推升股價。
- 即使短期震盪,只要法人持續買超,股價就有底氣。
- 市場信心提升
- 法人有研究團隊、內外部資源,能比散戶更快掌握資訊。
- 當法人買超,往往被視為「專業投資人看好」的訊號,市場信心跟著增強。
- 趨勢可能延續
- 法人不像散戶短進短出,他們偏向「中長期佈局」。
- 一旦開始買超,往往會持續數週甚至數月,推動股價形成上升趨勢。
- 族群效應
- 法人資金不會只買一檔,常常是「一個產業鏈」一起布局。
- 例如外資看好 AI,就會同時買超整個族群上漲。
股價要上漲,最重要的動能來自資金。當三大法人(外資、投信、自營商)出現連續買超,通常意味著市場專業資金對該公司後勢看好。法人買超能夠強化股價的支撐力,讓股價不僅漲得快,還能漲得穩。
法人買超 = 大資金進場 → 股價獲得支撐 → 容易形成趨勢行情。
✨ 三者結合的威力
當一檔股票同時出現 營收成長 + 營益率成長 + 法人買超,往往就是最具爆發力的強勢股。
當一家公司同時具備「營益率成長」、「營收成長」、「法人買超」三大條件時,就形成了 基本面、營運面、資金面 的黃金鐵三角。這樣的公司不僅體質優良,還有市場需求支撐,更獲得資金認同,自然容易成為盤面上的焦點股。
能把這三大條件視為篩選依據,等於是用最簡單的方式,鎖定最有潛力的標的。未來投資布局中,不妨將這三大關鍵列入觀察清單,往往能幫助你在市場中快一步找到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