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材科技(3374)114年Q2法說會顯示上半年營收30.82億元,毛利6.99億元,年減30.5%,稅後淨利4.07億元,EPS 1.5元。3D感測需求下滑及台幣升值導致毛利率降至22.7%。12吋晶圓測試營收年增47%,新廠稼動率提升,預計Q3滿載。下半年挑戰嚴峻,但CIS CSP新案可望於115年貢獻營收。
會議摘要
一、公司介紹與經營理念
精材科技(3374)於114年8月14日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由董事長暨總經理陳家湘、財務長暨發言人林樹敏及業務協理暨代理發言人馬忠文主講。會議聚焦114年第二季及上半年營運成果,並展望下半年發展。精材科技以「誠信、創新、客戶導向」為核心理念,專注晶圓封裝與測試業務,產品涵蓋3D感測、CIS影像感測器封裝及12吋晶圓測試,積極應對市場挑戰並擴充新廠產能。
二、114年第二季及上半年營運成果
根據投影片,精材科技114年上半年營收達新台幣30.82億元,年減0.1%,營業毛利6.99億元,年減30.5%,毛利率22.7%,較去年同期下降9.9個百分點。營業費用2.44億元,佔營收8%,營業淨利5.06億元,年減36.5%。稅後淨利4.07億元,年減37.4%,每股盈餘(EPS)1.5元,較去年同期的2.4元下滑。
第二季財務表現
- 營收與毛利:Q2營收15.37億元,季減0.6%,年減6.4%。毛利2.4億元,季減47.8%,年減54.7%,毛利率15.6%,主要受新廠量產成本(電費、薪資、折舊)增加及台幣升值影響。台幣對美元升值7.4%(平均匯率30.5),使毛利率減少約5個百分點。
- 營業外損失:Q2營業外支出9200萬元,主要為匯兌損失1.07億元,導致稅後淨利6500萬元,季減81.1%,EPS僅0.24元。
- 銷貨量:8吋約當晶圓封裝銷量6.7萬片,季減4.4%;12吋晶圓測試銷量28.8萬片,季增46.7%,年增192.6%。
產品結構分析
- 晶圓及尺寸封裝(49%):營收7.47億元,季減17%,年減35%,主要因3D感測及車用電子需求減少。
- 晶圓測試(44%):營收6.71億元,季增34%,年增78%,受惠新廠產能開出及12吋測試需求成長。
- 晶圓後護層封裝(6%):營收9500萬元,季減7%,變化不大。
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
- 資產負債表:Q2末現金及有價金融商品46.69億元,佔總資產32.1%。應收帳款10.18億元,存貨1.93億元。長期銀行借款15.63億元,負債比率39.4%,股東權益88.2億元,每股淨值32.5元。
- 現金流量:Q2營運活動現金流入2.87億元,資本支出6.06億元,折舊及攤提2.49億元,自由現金流量淨流出2.99億元。全年資本支出預估35.3至37.5億元,91%用於新廠無塵室及設備。
上半年總結
上半年營收與去年持平,但3D感測封裝需求年減30%,車用CIS封裝年減6%,導致毛利下滑。12吋晶圓測試營收年增47%,但新廠開辦費及折舊提列限制毛利成長。匯兌損失9200萬元進一步壓縮獲利。
三、產品與技術策略
精材科技專注於3D感測、CIS影像感測器封裝及12吋晶圓測試業務:
- 3D感測封裝:主力產品,應用於手機及消費電子,但因客戶採多源供應鏈策略,市佔率受壓,營收年減30%。
- CIS影像感測器封裝:涵蓋車用、醫療、AR/VR等應用,車用CIS受歐美汽車市場低迷影響,營收年減6%。12吋CIS CSP新案逐步導入,預計115年顯著貢獻營收。
- 晶圓測試:12吋測試為成長亮點,Q2銷量年增192.6%。新廠Phase 2無塵室於Q2陸續啟用,稼動率提升,Q3預計接近滿載。
四、市場與客戶策略
- 客戶結構:主要客戶涵蓋手機、工業及車用領域,部分為策略夥伴委託測試業務。3D感測受新競爭者影響,市佔率下滑,但公司透過客製化服務爭取訂單。
- 新廠布局:Phase 2新廠無塵室已於Q2部分投產,月產能達去年1.6倍,稼動率達80-90%,Q3有望滿載。測試業務以策略夥伴提供機台為主,降低資本投入。
- 市場挑戰:美國關稅戰及終端消費市場疲軟影響訂單,客戶庫存控管嚴格,急單拉貨後旺季表現可能不佳。
五、未來展望
精材科技對114年下半年展望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