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碩電子(3338)2025年Q2法說會揭示上半年營收達19.14億元,年增2%,伺服器與水冷產品佔比分別增至35%與17%,AI散熱需求推動成長。總經理劉克敏強調產品轉向高階AI伺服器,CDM、LCM、CDU全面出擊,120KW CDU已量產,150KW開發中。公司積極佈局泰國廠,瞄準國際市場,未來展望樂觀。
會議摘要
一、公司介紹與經營理念
泰碩電子(3338)於2025年8月18日舉行上半年法人說明會,由董事長洪邦浩、總經理劉克敏及財務長吳美玲出席。會議聚焦公司營運成果、產品策略及未來展望。泰碩電子秉持「滿足客戶需求、超越客戶期待、贏得客戶信賴」的理念,近年來推動組織年輕化與專業化,並加速從傳統風冷技術轉向水冷技術,產品結構也從筆電(NB)與通訊設備轉向高階AI伺服器應用,積極拓展全球市場。
二、2025上半年營運成果
根據法說會投影片,泰碩電子2025年上半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19.14億元,年增2%,其中Q2營收9.77億元,較Q1的9.38億元成長4%。然而,受匯率波動及泰國廠投資增加影響,毛利率維持20%,營業費用略增至2.73億元,導致營業淨利1.04億元,年減10%。稅前淨利1.15億元,年減37%,每股盈餘(EPS)為1.09元,較去年同期的1.62元下滑,主要因營業外收支減少及Q2匯損影響。
產品結構轉型
- 伺服器營收佔比提升:2025年上半年,伺服器相關營收佔比從2023年的16%大幅增至35%,超越筆電(36%),成為主要成長動能。AI伺服器需求激增,帶動高階散熱解決方案需求。
- 水冷技術佔比成長:水冷產品營收佔比從2023年的8%增至17%,其中AI相關應用如冷卻分配歧管(CDM)、液冷模組(LCM)及冷卻分配單元(CDU)成長顯著,CDM與LCM分別貢獻6%與3%的營收成長。
- 其他應用調整:車用與通訊產品因毛利較低,公司策略性減少低階產品比重,聚焦高附加價值品項。
三、產品與技術策略
泰碩電子積極布局AI散熱市場,針對高效能運算需求,開發CDM、LCM及CDU等核心技術:
- CDM(冷卻分配歧管):應用於AI伺服器,2025年上半年營收佔比達6%,單價較高,毛利表現優異。
- LCM(液冷模組):包括冷板(Cold Plate)、交換器(Switch)及分流器(Manifold),為AI伺服器核心散熱部件,成長3%。
- CDU(冷卻分配單元):已量產30KW至120KW規格,150KW產品開發中,預計2025年第四季完成。120KW CDU已於法說會當天展出,獲客戶高度關注。
公司並推出液對液(L2L)與液對氣(L2A)混合式冷卻系統,其中42U整機櫃液冷模組整合32KW RPU、風冷背門等技術,成功出貨客戶進行測試。泰碩強調技術領先,產品從追趕到追平國際水準,尤其在NVIDIA H20相關應用上表現出色。
四、市場與客戶策略
泰碩電子加速國際化佈局,目標從大中華區市場拓展至全球:
- 客戶結構:現有客戶以台系及陸系為主,涵蓋伺服器大廠如NVIDIA、Intel、AMD等。120KW CDU主要針對台系系統廠需求,未來將透過高階產品切入美系客戶。
- 泰國廠佈局:泰國廠已啟動量產,初期聚焦高附加價值產品如CPU模組,未來將擴展至CDU與LCM組裝。泰國廠將與總部協同,核心技術保留於台灣,確保品質與效率。
- 市場競爭:儘管AI散熱市場競爭加劇,泰碩憑藉技術優勢及規模經濟,預期毛利率將於下半年回升,目標挑戰21%。
五、未來展望
泰碩電子對2025下半年展望樂觀,主要動能來自:
- AI散熱需求持續成長:隨著AI伺服器市場擴張,CDM、LCM、CDU等產品出貨量預計增加,特別是H20相關應用。
- 產品組合優化:公司將持續降低低毛利車用與通訊產品比重,聚焦高單價AI散熱模組,預計提升整體毛利率。
- 國際市場拓展:透過泰國廠及國際展覽(如Computex),泰碩將積極爭取美系及歐系客戶訂單,實現國際化目標。
- 技術升級:150KW及2400KW CDU開發進度順利,預計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