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態表示學習(Multimodal Representation Learning)是一種機器學習技術,旨在從多種不同模態(如文字、圖像、音訊、視頻等)中自動提取並整合特徵,學習一個統一的表示空間,使得多模態資料能彼此對齊、互補並協同工作。
其核心目標是促使模型捕捉不同模態間的關聯性和共同語義,從而提升在多模態理解、分類、檢索及生成等任務中的表現。這種學習方法能減少單一模態的局限性,充分利用多源信息以取得更豐富的資料表示。
多模態表示學習的關鍵特點包括:
- 跨模態統一表示:將不同模態投影到共享的潛在表示空間,使得語義相似的跨模態數據在該空間中彼此接近。
- 自動特徵提取與融合:運用深度神經網絡(如卷積網絡、循環網絡、注意力機制)從多模態數據中抽取有意義的特徵並融合。
- 捕捉模態間的相互依賴:學習模態之間的互動與關聯關係,而非各模態獨立處理。
- 促進跨媒體任務:像是視覺問答、情感分析、影像標註、跨模態檢索(例如用文字檢索圖片)等應用。
常用技術與方法:
- 早期融合(Early Fusion):將多模態的特徵在低階進行合併,一起送入後續模型學習。
- 晚期融合(Late Fusion):先各模態獨立提取高階特徵,最後再合併決策或輸出。
- 注意力機制(Attention-based Fusion):利用跨模態注意力學習重要特徵間的關聯,實現動態融合。
- 圖神經網絡(Graph Neural Networks):將多模態信息建模成圖結構,捕捉複雜的模態間關係。
- 對比學習(Contrastive Learning):拉近同一語義內容的多模態對應向量,分離無關向量,提升跨模態匹配精度。
應用範例:
- 圖像+文字的跨模態檢索與生成(如DALL·E、CLIP)
- 視訊分析結合音訊與文字描述
- 多感官融合的人機交互和智能監控
簡言之,多模態表示學習是融合並理解多種不同類型數據的技術,使人工智慧系統可以更全面、深度地理解世界,從而支持多樣且複雜的跨媒體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