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バッタを倒しにアフリカへ
作者:前野ウルド浩太郎出版年月:2017.05
推薦度:★★★★★ 5/ 5
有聲書表現:★★★★★ 5 / 5
購書平台:Amazon(電子書)/ Audible(有聲書)
⬛昆蟲界的《葬送的芙莉蓮》
一本堪稱為昆蟲界版《葬送的芙莉蓮》的冒險故事。擔任勇者欣梅爾角色的,正是本書作者----浩太郎!!!
浩太郎自小誤打誤撞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法布爾在日本好像是家喻戶曉等級),從此化身為熱血昆蟲控,尤其對「沙漠飛蝗」情有獨鍾。無奈就算有個昆蟲博士名號,研究飛蝗在日本根本無任何用武之地。於是乎,為了討伐非洲魔王——沙漠飛蝗,勇者浩太郎毅然踏上非洲茅利塔尼亞啦~~~
⬛關於沙漠飛蝗

Christiaan Kooyman 作品,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88023
書裡附上大量飛蝗的照片(沙漠飛蝗其實長得還蠻卡通的,連怕蟲的我也忍不住多看幾眼XD),以輕鬆語氣,介紹沙漠飛蝗的生態與習性。
簡單來說,沙漠飛蝗依照是否群聚與否,分為孤獨相與群生相兩種,群生相的飛蝗是勇者浩太郎所要討伐的對象,因飛蝗白天飛行最高可達上百公里,當大量成蟲會合飛行時,形成浩太郎口中的「蝗網恢恢,蝗雨欲來」的恐怖場景,易造成非洲農作的損害。
而且,沙漠飛蝗很能順應極端的沙漠氣候,白天升空飛行,夜晚沙漠氣溫奏降,飛蝗選擇下降並藏匿於非洲特有的巨型荊棘植物中,避開天敵的逆襲。若被驚擾,飛蝗們會立刻裝死並僵硬利用重力垂落逃逸,可謂戲精本蝗。
每當看見蝗群,就像見到偶像,勇者浩太郎的內心都會ドキドキ不已,或坐或臥猛按快門。為追蹤飛蝗遷徙路線,他甚至在沙漠裡開車追蝗,狂熱程度不輸追星族。
⬛在茅利塔尼亞的三年

茅利塔尼亞是日本邦交國之一,從日本飛過去要 35 小時。浩太郎在此駐留三年,不只研究昆蟲,還要試著適應與日本截然不同的非洲文化。
好比,茅利塔尼亞人偏愛胖女生,主要源於非洲長年面對貧窮與飢荒,遊牧民族的生活更充滿不確定性,茅利塔尼亞人認為「豐腴=富足」。這點與臺灣早期長輩愛挑「有福氣的媳婦」頗為相似。
醫療觀念也有顯著差異,有次浩太郎夜晚在沙漠中觀察飛蝗到難分難捨之際,被號稱「沙漠夜行殺手」的蠍子狠咬一口,傷痛之餘,痛苦求救,不料,每位非洲同事們的起手式卻只是嚴肅地摸著浩太郎的傷口,喃喃祝禱一番,就說傷「應該沒事了」……,勇者浩太郎擔心小命不保,只好立刻向大使館醫療官求助相關藥品。
⬛沙漠風情與求生智慧
雖然有文化上的差異,但我很喜歡茅利塔尼亞的沙漠風情,浩太郎描繪了其中的乾渴與困境,展現游牧民族如何用智慧在這片黃沙中生存:
- 5 天以上不洗澡是常態;
- 上廁所後洗手,一壺水大家共用洗;
- 特定樹枝可以做為牙刷使用;
- 解渴要喝熱到燙口又甜膩的熱茶,才能有效舒緩被沙磨乾的喉嚨刺癢感;
- 晚上不能露天生火煮飯,以免招來蚊蟲或恐怖分子驅光而來;
- 夜宿沙漠毛毯不能垂地,否則蠍子會趁機爬上來。
浩太郎沒有刻意塑造沙漠的美好,誠實地告訴讀者,在沙漠中看到綠洲雖會讓旅人為之振奮,但綠洲也並非如電影裡那般詩意,伴隨的是混濁的水窪,四周佈滿動物糞便與腳印,氣味更是難以形容。沙漠的浪漫,是建立在極高的風險與現實之上。
⬛心得
很喜歡這類輕鬆的科普書,就算是蟲盲,也可以看得開心起勁,順帶瞭解不同國家的生態及文化,這是昆蟲迷必收藏的一本好書!
以下為朝日新聞訪問作者短短的四分鐘影片。帶有濃濃的非洲風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