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史賓諾莎診療室》|不是每個人都能選擇怎麼死,更少人能選擇怎麼好好活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閱讀《史賓諾莎診療室》|當醫學遇上哲學,死亡也可以是一種溫柔


不是每個人都能選擇怎麼死,更少人能選擇怎麼好好活。


《史賓諾莎診療室》不說該如何面對死亡,而是透過一位醫生的日常診療,緩慢地問出一些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當技術無法給出解方,當死亡是無可避免的日常,我們能否在有限的日子裡,留下一點選擇的餘地?

raw-image

▍醫療,不只是技術的堆疊

這本小說沒有常見的醫療推理或奇蹟式救援,更像是一則關於倫理的提問:「在醫學之上,我們究竟在照顧什麼?」

主角雄町哲郎原是擁有高超內視鏡技術的大學醫師,卻選擇離開地位與資源,轉而投入京都一間小醫院,面對人的痛苦與選擇。他與病人共處、共問:「如果你被預告死亡,你想怎麼過完它?」

這部作品對「死亡」的描寫並不讓人感到恐懼,這與雄町醫生的倫理觀與溫柔態度密切相關。他曾對罹癌的病人說:

「不必勉強,也不能操之過急。前往另一個世界的路,基本上是單行道。太急著走,也太可惜了。」

raw-image

▍關於史賓諾莎

雄町醫師喜歡史賓諾莎——十七世紀的哲學家。史賓諾莎拒絕教授職位,只為保有思考的自由,選擇靠研磨鏡片維生。

醫師對外甥說:「史賓諾莎不像但丁怨懟、也不像尼采諷刺,而是始終維持理性與靜謐。有時候,他的某一句話會剛好回答我心裡的疑問。」

小說中不斷提出問題:「老去」與「病危」是否就是不幸?什麼又是「幸福地活著」?

這些問題讓「死亡」成為一種日常中的哲學練習,也實踐了史賓諾莎思想的核心:「自由不是擁有選項,而是理解必然並在其中找到平靜。」


raw-image


▍京都風景與點心,是日常的慰藉

小說裡,京都的四季、午後光線與甜點穿插其間,形成一種溫柔的節奏。

雄町醫生說:「這世上有三種非嚐不可的美食。矢來餅、阿闍梨餅、長五郎餅。」

這些看似輕描淡寫的日常,卻讓人在療程與陪伴的過程中,有喘息與回味的空間。提醒我們:照顧的對象不是病,而是整體的人——包括他們的習慣、味覺、羞怯與懷念。

raw-image


▍不急著活、也不急著死

作者夏川草介的文風清淡溫暖,讀來平靜,經常在某個段落讓人停頓深思,沒有刻意的感傷,呈現出一種可能性:死亡,不必絕望。

書頁闔上的時候,留下了溫暖而靜默的影響——我們可以不急著活、也不必急著死,我們可以選擇去理解,去問:「這樣的結束,會不會也是一種活法?」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親自協助母親離開人世的作者畢柳鶯醫師說:「死亡的過程也是醫療的一部分。」

醫療的未來,不是更快的機器或更準的數據,而是思考何謂人的幸福,視「善終」為一種醫療行為。

不冀求控制命運的權力,在有限中,研磨出一種可以看見人的清明之光。

據說史賓諾莎研磨出來的鏡片,通透明亮,完美無缺。

◍ 作者|夏川草介

◍ 出版|悅知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博
115會員
150內容數
雜讀者,不評論書籍,單純紀錄(極私人)閱讀感受,對象有時真實、有時虛構
安博的其他內容
2025/08/06
【藝術不撒謊:橫尾忠則對談錄】 ◎ 橫尾忠則 吉本芭娜娜:「為什麼有時候一到某個地方就覺得待著不舒服呢?後來我發現,或許真正敏感的不是心靈,而是肉體。」 橫尾忠則:「現代社會都把內心放在第一位,可是心多麼會撒謊啊!還會迷茫,會優柔寡斷,相比之下還是身體誠實。」 橫尾忠則的思想好奇
Thumbnail
2025/08/06
【藝術不撒謊:橫尾忠則對談錄】 ◎ 橫尾忠則 吉本芭娜娜:「為什麼有時候一到某個地方就覺得待著不舒服呢?後來我發現,或許真正敏感的不是心靈,而是肉體。」 橫尾忠則:「現代社會都把內心放在第一位,可是心多麼會撒謊啊!還會迷茫,會優柔寡斷,相比之下還是身體誠實。」 橫尾忠則的思想好奇
Thumbnail
2025/06/10
【閱讀觀點|笑著爆肝,淚中偷活】 《社畜有點BLUE》◎懶迪 Randy 我在這裡是為了維持生活,不是為了獲得認同。 ▍「嘿,你覺得我也能過那種生活嗎?」 有時候我會想,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只有我在過? 打卡、上班、忍耐、假笑,心累到一邊整理報表一邊懷疑人生。但《社畜有點BLUE》
Thumbnail
2025/06/10
【閱讀觀點|笑著爆肝,淚中偷活】 《社畜有點BLUE》◎懶迪 Randy 我在這裡是為了維持生活,不是為了獲得認同。 ▍「嘿,你覺得我也能過那種生活嗎?」 有時候我會想,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只有我在過? 打卡、上班、忍耐、假笑,心累到一邊整理報表一邊懷疑人生。但《社畜有點BLUE》
Thumbnail
2025/06/04
【日系攝影 II:寫真的美學技藝與人間共感】 ◎ 千紅 「因為即使必然失去,仍想記憶清晰。」 ▍ 只願那些好日子回來 快樂的當下不會惆悵,直到過了又回頭望,才發現我曾經擁有,而又失去了些什麼。 千紅的新書《日系攝影Ⅱ》,不只是攝影技藝,花了更多篇章來提醒我們人間值得被記得,影像承載
Thumbnail
2025/06/04
【日系攝影 II:寫真的美學技藝與人間共感】 ◎ 千紅 「因為即使必然失去,仍想記憶清晰。」 ▍ 只願那些好日子回來 快樂的當下不會惆悵,直到過了又回頭望,才發現我曾經擁有,而又失去了些什麼。 千紅的新書《日系攝影Ⅱ》,不只是攝影技藝,花了更多篇章來提醒我們人間值得被記得,影像承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Thumbnail
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Thumbnail
死,從來就不是結束,卻永遠都是開始。死,是打開門,而不是關起來。 當你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象,是為了讓你非常關切你的肉體,因而幫助你相信你是你的肉體。然而你不是你的肉體,因此,肉體的毀滅對你沒有關係。 死應該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應當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無常(
Thumbnail
死,從來就不是結束,卻永遠都是開始。死,是打開門,而不是關起來。 當你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象,是為了讓你非常關切你的肉體,因而幫助你相信你是你的肉體。然而你不是你的肉體,因此,肉體的毀滅對你沒有關係。 死應該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應當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無常(
Thumbnail
在你「死」後,你可以選擇讓你所曾提出的任何問題都得到答案——並接受你從未夢想過的問題。你可以選擇跟「一切萬有」合一。你有機會去決定你下一步要的是什麼和做什麼。 你會選擇回到你最近的一個肉體嗎?你會選擇再以人的形象——但另一種不同的人——來體驗生命嗎? 你會選擇留在「靈界」——在你那時正經驗著的境
Thumbnail
在你「死」後,你可以選擇讓你所曾提出的任何問題都得到答案——並接受你從未夢想過的問題。你可以選擇跟「一切萬有」合一。你有機會去決定你下一步要的是什麼和做什麼。 你會選擇回到你最近的一個肉體嗎?你會選擇再以人的形象——但另一種不同的人——來體驗生命嗎? 你會選擇留在「靈界」——在你那時正經驗著的境
Thumbnail
「你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活着,可是也許你已死亡,只是在光中重新再活一次。 别跟我來那套,什麼那不是真實的。這個地方可比你想像的要真實的許多。」 現在,我來告訴你:之前你已經看過-看過許多次了,不然你現在不會在這裡-而且你將再次觀看。 
Thumbnail
「你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活着,可是也許你已死亡,只是在光中重新再活一次。 别跟我來那套,什麼那不是真實的。這個地方可比你想像的要真實的許多。」 現在,我來告訴你:之前你已經看過-看過許多次了,不然你現在不會在這裡-而且你將再次觀看。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這集節目將探討未知的死亡,從克里希那穆提《活著這件事》II、III 部和《莊子》談及死亡的三個故事,讓我們重新感受死亡。準備好咖啡,讓我們輕鬆地談天說地吧~
Thumbnail
這集節目將探討未知的死亡,從克里希那穆提《活著這件事》II、III 部和《莊子》談及死亡的三個故事,讓我們重新感受死亡。準備好咖啡,讓我們輕鬆地談天說地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