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背後 一定會隱藏著需求
最近公司也在討論導入 AI 的工具,但是由於需要花費時間成本掌握學習。
所以我們部門表示沒有人力可以去協助執行,但是主管還蠻有興趣的。
我就想到一個現象。現在這個世代,因為 AI 的關係,所以給人家的壓力很大! ( 我這邊有分享 AI 時代活下去一系列文章 )
好像一直有種怕被 AI 取代的焦慮?
感覺好像不會用 AI ,也不懂原理也不知道跟上最新資訊,就好像隨時會被別人追趕一樣。
科技追趕不上就算了,還被那些懂得使用 AI 的人追上。
感覺壓力很大,怎麼辦?
我不太能給予怎麼辦的答案,但我想我能給的是一個建議。
那就是 — 去找另一半吧。
為什麼找另一半比學 AI 更重要
找另一半肯定比你在職場怕被追趕的壓力還大。
比如說你會煩惱怎麼跟自己喜歡的另一半在一起?
又或是要怎麼吸引到目光?
我個人認為,這個焦慮應該會比你覺得你會被取代的焦慮更為重要。
你知道你喜歡什麼樣的另一半嗎?
或是你會覺得找另一半就跟交朋友一樣?笑哈哈 ( 本來想要用笑死,但是死這個字不好,我在戒掉當中 ),難道交朋友就有比較簡單了嗎?
首先,你會先知道自己喜歡怎麼樣的氛圍,然後找到因為有誰在你才喜歡怎樣的氛圍。
然後莫名其妙你就會想要知道怎麼接觸,然後一段分析下來,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喜歡怎樣個性的人,不喜歡怎樣個性的人。
阿如果說知道個性了那又怎樣?也要看你自己是不是人家喜歡的吧?
這些都只是找到另外一半的不斷退而求其次的思考。
一直退後,最後發現自己自己退無可退?
開始覺得怎麼人生那麼困難,要養活自己怎麼這麼難。
連交朋友都好像沒有辦法一樣,更何況要找到另一半?
真正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其實害怕被 AI 取代的焦慮,根本問題是不知道怎麼定義自己的價值。
就跟想要有個人陪一樣。
是因為想要有人分享共同愛好 ? 還是喜歡一起做些什麼事情的感覺 ?
是看別人都結婚生小孩了自己也應該要有 ?
但事實可能是,很多時候,覺得自己一個人過就很好了。
想找另一半是因為明白自己的不足,想找個扶持 ?
或是在對方身上看到會讓自己為之一亮的地方,進而想擁有 ?
然後就會面臨到,要從自己的角度思考起,怎麼跟人家溝通或接觸。
阿總歸一句話,阿你的需求是什麼 ?
找另一半跟用 AI 的關聯
那我就想問,那你所期望的另一半是怎麼樣?是彭于晏的身材?朴寶劍的臉蛋?周杰倫的才華?陳奕迅的嗓音?薛之謙的幽默?還是什麼?
每個人因為接觸到,才有可能有個理想或是目標。
到了最後有了目標,還有理想才發現,阿理想還真的只能想想?怎麼辦越講越焦慮了?
就個人經驗來說,相信我這些都是小 Case,真的在一起之後,成為一家人的焦慮,幾乎遠遠大於還沒有在一起的時候。
應該沒有人會想敲碗說要分享什麼經驗談,所以我就先解釋一下,我為什麼會給出「找另一半比學會用 AI 更重要的建議」 。
因為你有了另一半之後幾乎就等於可以駕馭 AI 了。
就好比拿現在最流行的 Vibe Coding 來說好了,就是寫寫一些文件來請 AI 幫你完成你想要做的事情。
好像就跟哆啦 A 夢一樣,大雄每次遇到什麼都會哭著找哆啦 A 夢,然後就會拿出個道具來展開一系列的故事。
知道從中的共通性是什麼嗎?
是需求,要有很明確的需求之後,然後開始透過問問題來了解真實的情況。
目的與需求的差別
人跟 AI 目前最大的差異就是目的,要帶著怎樣的目的來滿足需求。
分享我體會最深的這兩個元素,目的與需求。
目的與需求這兩者看似很像,對我來說不太一樣。
我自己的定義是,「需求」 是自己擁有的,「目的」 則是一種想法。
就像是我需要多點收入養家活口,這是需求。
而透過使用 AI 來當斜槓副業來賺錢,這是目的。
如果要說目的就是要多點收入養家活口,那也可以,那為什麼需要養家活口?
有目的背後一定會隱藏著需求。
學會問對問題
我覺得最重要的自我提問就是,我要什麼 ? 為什麼要?以及如何做?
因為這不僅適用在找另一半的情境上,這些提問對於使用 AI 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比如原本焦慮的點是該學 AI,那為什麼要學?要如何學 ?
在沒有需求以前,問這些問題發現答不出來,那就是沒有需求。
可以等找到需求後再開始。
現在 AI 能夠輔助的領域太多了,有設計、行銷甚至還有心理學健康,那什麼是屬於自己想要專注去行動的呢?
就跟我過去主張的一樣,帶著問題,找答案。
只不過這邊就是帶著需求,找辦法。
問題最重要的一步是定義問題,所以需求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定義需求。
回到一開始導入 AI 的話題,結論就是我覺得要有意識到需求,大家才會比較買單。
就像是一段兩個人都舒服的關係,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是需求都被滿足嗎 ? 那需求被滿足的話至於誰的目的重要嗎?
在僅限資訊有限的情況下,怎樣才能獲得更多的資訊呢?
那就是問問題!
具體的練習就是,在想要或是焦慮的事情上,問為什麼?如何?要什麼?
所以回到公司導入 AI 這件事
我們部門說沒有人力協助執行,其實背後的真實情況可能是:
- 不知道導入 AI 要解決什麼具體問題
- 不清楚學會之後能帶來什麼實際效益
- 擔心投入時間成本後沒有對應的回報
如果主管真的有興趣,那最重要的第一步不是找人學 AI,而是先定義需求。
比如:現在工作流程中哪個環節最耗時?哪些重複性工作最讓人煩躁?客戶最常抱怨什麼問題?
有了明確需求,自然就會有人願意投入時間學習,因為學會之後能直接改善自己的工作體驗。
總之
我想,不管是找另一半、學 AI,還是面對任何人生選擇,核心都是一樣的:
先搞清楚自己要什麼,再決定怎麼做。
如果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那再多的工具和方法都只是讓自己更焦慮而已。
所以下次當感到焦慮時,建議可以先問問自己 what how why ( 我好壞 )。
答得出來,就去行動。
答不出來,就先放著,等需求出現再說。
畢竟 "帶著需求找辦法",永遠比 "帶著焦慮找需求" 舒服。
所以想問問各位,最近有沒有什麼焦慮的事情可以分享的呢 ?
Just share to you ~ 我是 Joker 咱們下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