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的追求 就是找到至少一個義無反顧的守護
▋我做過很多工作
如果看到我的自介,有的人可能會想問我:「怎麼換那麼多工作?或是想問為什麼 」
以前的我還沒辦法回覆。
但現在的我會回答:「以前會覺得是為了生存,現在是為了守護。」
▋打工起手式:我從什麼工作開始做起
這要從我高中就開始去打工的經歷說起。
我從比較不要求學歷的工作開始做起,洗碗工、餐廳服務生、便利商店工讀、工地水電工…等等。
後來轉到社群行銷,又嘗試接案、當過小編。
最大的影響是一頭栽進的全職交易的市場。
賠光後,再回職場去工作,當工程師,現在半隻腳踏入產品經理的領域。
▋好像沒專業,其實我學會了這個
這樣看起來,做了很多工作,好像沒有培養到什麼專業技能。
其實不然,我確實不是什麼都精通。
但我個人認為我培養起最有用的技能是「思考習慣」與「整合應用」。
▋那時候我只是想過得舒服一點
而我認為,當時剛開始工作,目的是想要尋找,找到一個讓自己生活的舒服的模式。
雖然最一開始,真的只是先找到新鮮感。
後來變成,找到一個可以證明自己的舞台。
證明我也有能力賺錢、能夠自己養活自己。
▋靠自己生活,原來只是幻覺
當洗碗工的那段時間,薪水雖然不高,但我很滿足。
因為那時候我真的有一種「我可以靠自己生活」的感覺。
學費是我自己繳的,生活費自己賺的,還可以負擔家裡經濟,因此還覺得很驕傲。
但那份驕傲撐不到離家獨立的第一個月。
搬出去、開始繳房租、自己煮或外食,才發現當年在家裡打工的狀態,若當時真的出去自強,其實根本撐不了幾週。
原來,我一直以為的自立,背後是因為還有家可以回,還有家裏煮的飯可以吃。
▋社會現實:不是做了就好,還要有產值
現實哪有那麼浪漫。
為了好好生存在這個社會,要具備的經濟狀況,是要牽扯到個人能更帶給人什麼幫助利益的。
要在一定時間內,產生什麼影響,有怎樣的效應,然後要有個的指標,去量化這些付出。
而我那時候,不過是用一點點青春,加上工時去換一點稍微能夠叛逆的本錢而已。
▋能賺就做,然後一頭栽進交易
我前面有稍微提到,我轉戰很多工作過。
接案、做行銷、當小編、寫文案、做水電、搬水泥、漆油漆,很多很多等等。
然後人生最大的轉折的確就是全職交易員。
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全職交易員這件事,就是單純的可以用最短的期間換取 $$ 的最快職業。
我曾經有著,坐在電腦前操盤,不用五小時就能賺十幾萬的能力。( 這邊我只是想表示說,你要說聰明還有學歷,與要靠交易賺到錢,不太是那麼直接與絕對的關係 )
當時我真的覺得,啊就花一點時間就能有不錯的收入,這就是我的天命職業了。
▋結果是,我賠光了
這個世界最喜歡給我一個,很值得銘心刻骨的課程。
抱著驕傲的心的「我以為」,只是屬於自己偏誤的自我感動。
當時也正好面臨我打算轉換人生的下個階段。
就是我已經開始接受自己身邊有人陪,打算結婚組成自己家庭的階段。
結果呢?我沒控好風險,沒守住底線跟紀律。
把一切所擁有的積蓄給賠光,而且還倒貼。
在我以為一切都準備好的時候,自己被自己給打敗。
▋那段時間,我的難受
那段時間,心裡所承受的經歷。
真的就是悲傷的五個階段。
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
而總會有個想法是,我不是很想承受這一切,乾脆不要活了。
不單只是因為投資失利,還有再加上我不想讓另一個人陪著我負擔這種深淵。
特別是那個人,是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想好好相伴的人。
▋奇蹟出現了,我遇見她
我以前以為我這輩子因為身體的緣故會單身。
可我還是與我的奇蹟相遇了。
與她相遇,然後重塑扭曲的自己。
雖有曾經人生的高光時刻,但就結果來說,那又怎樣?
▋我對關係的感悟
題外話一個,我當時願意與她過一生的底氣,就是我以為我所擁有的資產。
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絕對不只是一廂情願的給予。
不是我覺得香菜好吃,你就應該要給我吃下去的那種。
總之就是要不斷地明白人家願意與你相處的需要,互相打配合。
▋回職場,但我心還在交易
後來我重返職場,從頭再來,轉行去當別的產業的工程師。
工作感覺是穩定了,心卻還一直躁動。
我一邊上班,一邊還在試著用交易「翻身」。( 所以我現在看到「快速翻身」我就很煩躁 )
我以為我可以靠雙手把之前欠的補回來,證明我有能力改過。
結果就是越想彌補,越想快點回本,就越容易失控。
我後來才想明白,我當然依然是用「證明」的心態活著。
只要心裡還在想「我要贏回來」,就永遠會輸掉更多。
▋現在的我想說的話
所以回到開頭,如果你問我,這麼多年來,我換那麼多工作,是為什麼?
我以前會說:「我想找到生活的自由,可以自己決定生活大小事,證明我可以靠經濟讓自己活下來。」
現在回頭看,當時那個答案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我了。
現在聽到這個問題,我會想要回答的其實是 : 「怎麼會想問這個問題 ?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