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敏兩條路:禮物與傷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前言

會寫這一篇也是陪伴孩子成長中遇到的現象行為與人格特質做深度的發掘與探討。個性是從小就具備的,人格特質也是,但強度與影顯是成長過程的累加。人的特質不會只有一種,但認識人格特質後可以去了解與控制,這樣就可以把一些本來是劣勢的變成優勢。以下是我在資料收集時發現的不一樣,也順便做個紀錄。

很多人都聽說「高敏感」,但真深入但真相是:高敏感並非單一的樣貌。它既可能是一份天賦的禮物,也可能是一道後天的傷口。分不清這兩者,就容易把「本來能成為光的敏感」誤解為「一生的負擔」。

一、天生的高敏 :禮物

科學研究顯示,大約 15–20% 的人屬於 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族群)。這是一種基因與神經系統特質。

特徵:

  • 感官細膩,對光、聲、氣味特別敏銳
  • 情緒共感力強,能深刻感受他人心情
  • 思考深度大,容易在小事中看到大方向
  • 在滋養的環境裡,能展現積極、樂觀、開朗

潛能:

  • 成為藝術家、創作者,捕捉細膩之美
  • 成為療癒者、傾聽者,帶來深刻的理解與安慰
  • 成為先覺者,因為感受細膩而能預見問題與解方

👉 天生高敏是禮物,不是困境。

二、後天的敏感:傷口

但更多人所謂的「高敏」,其實是 後天受傷的產物。長期的否定、比較、批評,會讓一個人失去自我核心,只能透過他人眼光確認價值。

特徵:

  • 過度在意他人評價
  • 容易自責、懷疑自己
  • 為了取悅而忽略自身需求
  • 活成「別人的影子」,沒有真正的自我

本質: 這並不是「真正的高敏」,而是一種防衛性過度反應。他們的敏感不是來自於天生的感受力,而是來自「害怕不被愛」的恐懼。

👉 這樣的敏感不是禮物,而是傷口。

三、關鍵差異對照

raw-image

四、兩條路的分岔口

其實,無論天生還是後天,每一個「高敏」都有機會走向不同的路。

  • 遇到善的環境 → 禮物開花
  • 遇到惡的環境 → 傷口加深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高敏卻樂觀助人,有的人高敏卻困在情緒籠子裡。

五、如何把傷口轉化為禮物:三個步驟

1. 看見傷口:分辨敏感的來源

先問自己:我的敏感是來自「害怕不被愛」還是「本來的細膩感知」?

  • 如果是來自恐懼 → 需要療癒與重建安全感
  • 如果是來自天性 → 需要好好善用這份禮物

👉 覺察是第一步,分清楚自己是在「防衛」還是在「感受」。

2. 接納自我:建立內在肯定

  • 練習不依賴外界評價,而是用「自己的標準」來評估自己
  • 可以每天寫下:「今天我做得好的三件事」,慢慢訓練自我肯定
  • 學會說「這就是我」而不是「我該更像別人」

👉 當內在核心建立起來,敏感就不再是負擔,而是辨識力。

3. 轉化能量:把敏感用在助人與創造

  • 把細膩的感受轉化為創作、寫作、藝術、音樂
  • 把共情力用在理解、傾聽、陪伴他人
  • 把敏感化為洞察,成為團隊裡的預警系統、和諧推動者

👉 一旦敏感找到出口,它就會從「消耗自己」轉為「照亮世界」。

六、為什麼需要釐清這兩種高敏?

根據網路討論的觀察,我們發現一個重要現象:一般人談論的「高敏」幾乎99%都是「後天傷口」類型

常見的討論內容包括:

  • 「玻璃心」、「脆弱」、「受不了批評」
  • 「容易受傷」、「胡思亂想」、「討厭衝突」
  • 「害怕給人添麻煩」、「容易有罪惡感」
  • 強調痛苦、逃避、被動防衛

而真正天生高敏(HSP)的正面特質:創造力、洞察力、藝術天賦、深刻的愛心幾乎很少被提及。

這就造成了一個嚴重的誤解:社會把「高敏感」等同於「有問題」,需要被「治療」或「改善」。

七、結語

高敏不是標籤,而是一條路口。你可以選擇讓它成為:

  • 一份天賦,帶來理解、藝術與愛
  • 或一個枷鎖,困住自我,活在他人眼光中

🌸 當你學會把傷口轉化為禮物,敏感不再是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深刻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重新教育社會:真正的高敏感是一種珍貴的天賦,不是需要被修正的缺陷。當我們開始用正確的眼光看待敏感,那些天生的高敏感者就能自信地展現他們的禮物,而那些後天受傷的敏感者也能找到療癒的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覺行の靜心創作
45會員
184內容數
「覺行」——覺悟而行。 喜歡用簡單的話,說深的理; 像一筆勾勒,畫出複雜中的秩序。 細節是我眼中的光,結構是心裡的靜, 文章是圖,也是一場心的對話。 我把佛法放進生活,讓故事說話, 讓智慧在日常裡發芽。 而與AI的對話,是另一場修行。 我相信,真正的溝通,不止於語言,共同走向覺醒的路上。
覺行の靜心創作的其他內容
2025/08/18
情緒勒索是複雜的人際互動模式,本文深入剖析其表象、互動、心理及真相層面,探討其背後雙方深層恐懼與依附關係。提供三步驟轉化方法:溝通、信任與轉念,並區分磨合期與控制型情緒勒索,給予不同應對策略,最終旨在回到愛的本質,以智慧與慈悲化解這個人性課題。
Thumbnail
2025/08/18
情緒勒索是複雜的人際互動模式,本文深入剖析其表象、互動、心理及真相層面,探討其背後雙方深層恐懼與依附關係。提供三步驟轉化方法:溝通、信任與轉念,並區分磨合期與控制型情緒勒索,給予不同應對策略,最終旨在回到愛的本質,以智慧與慈悲化解這個人性課題。
Thumbnail
2025/08/16
從噪音到覺知的探索,帶你層層剖析生氣的源頭,非外在刺激,而是內在認知。透過七個階段的推理,理解立場、認同感、同理心、覺知與自我等概念,最終找到解決生氣的關鍵:內在的『觀察者』。這篇文章採用體驗式學習,引導讀者一步步探索,而非直接提供答案,體會發現答案的過程,更能內化知識,將抽象概念轉化為自身的洞察。
Thumbnail
2025/08/16
從噪音到覺知的探索,帶你層層剖析生氣的源頭,非外在刺激,而是內在認知。透過七個階段的推理,理解立場、認同感、同理心、覺知與自我等概念,最終找到解決生氣的關鍵:內在的『觀察者』。這篇文章採用體驗式學習,引導讀者一步步探索,而非直接提供答案,體會發現答案的過程,更能內化知識,將抽象概念轉化為自身的洞察。
Thumbnail
2025/08/07
是文字的溫暖 還是內容的溫暖 是華麗詞語的溫暖 還是點出事實真相的溫暖 是劇情設定讓人感動的溫暖 還是自己入戲的溫暖 是寫的人溫暖 還是讀的人溫暖 是夜深時翻開書頁的溫暖 還是闔上書本後久久不散的溫暖 是初次相遇時的一見鍾情
Thumbnail
2025/08/07
是文字的溫暖 還是內容的溫暖 是華麗詞語的溫暖 還是點出事實真相的溫暖 是劇情設定讓人感動的溫暖 還是自己入戲的溫暖 是寫的人溫暖 還是讀的人溫暖 是夜深時翻開書頁的溫暖 還是闔上書本後久久不散的溫暖 是初次相遇時的一見鍾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總是能感受最細微的變化,不論是環境中的光線或別人的心情,彷彿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同身受,但是孩子可能一開始會不知所措,那該怎麼適應這樣的天賦,活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呢?
Thumbnail
總是能感受最細微的變化,不論是環境中的光線或別人的心情,彷彿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同身受,但是孩子可能一開始會不知所措,那該怎麼適應這樣的天賦,活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呢?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孩子偏差行為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本文探討了孩子偏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並提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父母應給予的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偏差行為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本文探討了孩子偏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並提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父母應給予的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一直都屬於冷靜、理性的小孩,然而人總有多重面向,有堅強、穩定的一面,就會有脆弱、無助的一面。了解自己,也理解別人,能讓我們看待事情更平靜。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一直都屬於冷靜、理性的小孩,然而人總有多重面向,有堅強、穩定的一面,就會有脆弱、無助的一面。了解自己,也理解別人,能讓我們看待事情更平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