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逛著市場時,妹妹忽然拉著我說:「把拔,你看那邊有地鼠!」
厚片爸爸心想:蛤?我來市場這麼多次,怎麼都沒發現過有地鼠?
正納悶的時候,就聽到姊姊笑著補槍:「哎呦,那是地瓜跟番薯啦」
其實,挑食真的是孩子的天性之一。
尤其青菜類,很多小孩能不吃就不吃。 但為了飲食均衡,爸媽總是得絞盡腦汁,想辦法讓孩子願意動筷子。
於是我們也摸索出一些小妙方:
1.一同採買
神隊友媽咪常趁著帶姊姊、妹妹一起上市場時,介紹各種蔬果的名字與特色。
她們也會參與挑菜、付錢這些小任務,瞬間覺得自己像個小大人,超有參與感。
2.前置準備
回到家後,媽咪會分派「小小幫手任務」。
像是:把高麗菜的葉子剝下來、把四季豆分段。 這些過程看似簡單,卻能讓孩子感覺自己也是料理的一份子。
3.營造切身感
到了開飯時,媽咪就會說:
「今天這道菜是姊姊挑的,很甜很好吃喔。」 、「這個豆子是妹妹挑的,超脆的,快吃吃看!」 孩子聽到大人這樣一說,往往就會願意嚐幾口。
本來看到青菜就默默放下筷子的姊姊和妹妹,因為有了「這是我準備的」的成就感,往往能多吃一點,甚至還會連帶著試試別的菜色。
入寶山滿載而歸
對我們來說,市場其實是一個寶庫。
孩子能親眼看到桌上菜餚最原始的樣貌; 透過參與買菜、準備、上桌的過程, 她們會更懂得食物的來處,並學會珍惜與感謝。

後記
對了,離開攤位前,厚片爸爸跟姊妹說:
「孩子們,那不是地鼠,也不是地瓜跟番薯,是蓮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