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鬆溫暖又充滿各種哲學深思,實在是太好看的一本書,大推!
封面用清雅的水彩筆觸畫出悠然的京都一角,跟書的內容以及氛圍相當符合,彷彿看到書裡的主角雄町哲郎慢悠悠地騎著腳踏車的身影。
內容簡介
在生命的盡頭,點亮了希望之光──
「生而為人的幸福」究竟是什麼?
人所能做的事,少之又少,
但儘管如此,我們仍要努力不懈!
不是看病,而是看人!這就是史賓諾莎教我們的事。
原任職於大學醫院的雄町哲郎,在妹妹過世後,為了照顧外甥,
決定搬至京都的一座寧靜小鎮擔任內科醫師。
他時常騎著腳踏車,在酷暑與風鈴聲中探訪病患。
同時以蕨餅、長五郎餅、阿闍梨餅等京都名菓,
慰藉著面對生命中的許多無能為力。
某日,哲郎的舊識花垣準教授,安排年輕後輩南茉莉前來研修。
然而這裡所追求的並非「治癒」,
而是「陪伴患者走向終點」──
作者所言
成為醫師已經超過二十年。而這部作品,是我以自己的詮釋,重新細緻描繪出一直以來所凝視的「人的生命樣貌」。
雖然是以醫療為題材,但沒有「奇蹟」發生, 也沒有那些心機深沉教授們的權力鬥爭,更沒有醫生一邊大喊「快回來啊!」一邊進行心臟按摩的戲碼。
然而,盡可能地寫下的是,那些比奇蹟、陰謀與吶喊等,更加重要的事。
如今,我們正處在一個看不見未來的艱難時代。
即使人生再苦,怒吼與揮拳也不代表就能打開一條出路。
至少曾深深留在我心中的患者們,還有那些支撐著醫療現場有的醫師們,並不會選擇那樣的方式,來迎戰困境。他們選擇懷抱勇氣、尊嚴與溫柔,並且在任何時刻都不放棄「希望」。
史賓諾莎
荷蘭哲學家。
以研磨鏡片維生,專注於思索與寫作。其與笛卡兒、萊布尼茲是17世紀理性主義的先驅,啟蒙時代以及現代聖經批判學的開創者,他的作品引導了現代對自我及宇宙的認識,因此被認為是「近世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 史賓諾沙繼承了勒內·笛卡兒的思想,是荷蘭黃金時代的哲學領軍者。
讀後感想
作者筆下將京都這個充滿悠久歷史以及觀光災害的現狀描述得十分恰當,一方面想像著曾經踏過的京都土地,一邊想像在地京都人如何繞路避開蜂擁著觀光客的地段在小巷裡穿越。 還有那些有著漫長歷史的知名菓子店的甜點,看著看著也好想跟著主角尋訪品嚐啊。
主角雄町哲郎是個很特別的醫生,整個人給人很放鬆自在又溫暖的感覺,曾經待在大醫院,因為丈夫逝世、獨立撫養孩子的妹妹罹癌離世,為了照顧尚且年幼的姪子,即使身為內視鏡的明日之星備受期待,依然毅然離開忙碌的大醫院到地方小醫院就職。
在這邊,追求的不是「治癒」,而是如何讓病患少痛苦一點,平和一點地走向終點。 在這邊看到的不僅僅只有各種數據與影像資料,更多地是看到每一個罹病的人與他的生活。這或許是退步,也可以說是回歸醫療初心,讓醫療不再那樣細部地分科專業化,而是讓診療的醫生陪伴整個過程,提供了「安心」的感覺。
這部小說裡沒有熱血,也沒有灑狗血的感動環節,讓人清楚看到了醫療的極限,死亡緩步接近的樣子。 但認真面對病人、清楚自己與醫療的渺小無助,還有知道艱難也不畏挑戰、或是痛苦也努力消化後再次面對病人等等眾醫療者的身影,還是讓人不自覺地感動。 身為醫療同行,裡面諸多角色都讓人很喜歡,很想要跟這樣的人共事啊。
喜歡的句子
不管是地位、名聲還是財富,光是擁有這些,都無法讓一個人幸福。人這種生物,是無法獨自一個人得到幸福的。
不過,能看見病患,也就是同理病患的感受。同理心對心裡來說,是相當辛苦的重活。尤其是對悲傷與痛苦共鳴時,必須非常小心。一但過度同理,有時會讓心的容器出現龜裂。僅是龜裂的話,就只是掉眼淚而已;萬一破裂,便難以恢復原狀了。在精神科的世界裡,被定義為「發病」。
即使疾病無望痊癒、即使剩下的時間不多,人還是可以過得幸福,而這也是我的個人哲學。不過為了實現,我能做到什麼呢?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醫生也需要往上爬。」
......
過去拋棄私生活,全心投入的最先端醫療,現在卻感覺異常遙遠。遠離以前看起來那般耀眼華麗的世界,默默走向餘命有限的病患身邊,連自己都覺得恍如隔世。
不管是努力、技術,還是經驗,當然是愈多愈好,不過這些也不是萬能,畢竟醫生面對的是「人」。
「他曾經說過,世上沒有慈悲,也沒有慈愛,努力和忍耐毫無用處。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無數齒輪彼此崁在一起、永無止境地運轉的冰冷空間。」
史賓諾莎的有趣之處,在於儘管提出了這種宛如絕望的宿命論,他卻肯定人的努力是有價值的。如果一切都已註定,努力應該也毫無意義才是。然而他卻說:『正因為如此,人才需要努力。』
......
人能做到的是微乎其微,史賓諾莎卻說:『即便如此,人還是應該要努力。』
這看起來很矛盾,但我卻完全理解這個思維邏輯。
曾經也很苦惱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後來我找到讓我自己滿意的答案,但聽起來就是這樣充滿矛盾、看似枉然的答案。
人是無力的,如果不彼此幫助,馬上就會被殘忍的世界吞噬。儘管攜手合作,也沒辦法改變世界,但看到的景色會稍微有所不同。若能在一片漆黑之中,暫時點亮一盞微光,而這盞微光,一定能為同樣在黑暗中顫抖的他人帶來勇氣。 像這樣萌生出一絲勇氣與安心,是不是就是人們所說的『幸福』呢?
裡面醫生對於疾病對於生病的無助或是思考,都很平實地呈現出來。 主角雄町哲郎的前上司花町即將升為教授,但心心念念想要把哲郎在拉回大醫院工作,不願擁有高超技巧、研究也厲害的這個後進埋沒在地方小醫院裡。 花町曾說,醫生分為兩種,一種是科學家、另一種是哲學家,大部分人都是處在中間,但哲郎卻兩者皆是,既有高超的內視鏡技巧、精準地判斷病況的專業技術,又不時在思索人生、醫療、生病等等的真實意義。藉由雄町哲郎在醫院看診、到府探視(已經進入安寧階段但希望留在家不住院的病患)、或是跟前輩花町塞來見習的學妹南醫師面前的思考,自然地讓讀者跟著思索或是至少看見哲郎的思考、掙扎。 然而整本書卻顯得輕快詼諧、毫不沈重,覺得作者在角色塑造、節奏掌控上做得非常好。
很推薦喜歡京都、喜歡甜食、喜歡日本文學輕快溫暖風格的讀者入手這本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