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創作聲明】
傍晚六點五十分,楊若淳剛把桌上的文件歸檔,準備關筆電。電話卻響了。
「若淳啊,明天董事長要看新的提案,今晚先給我一版喔。」電話那頭的客戶語氣自然,就像是在說「幫我買杯咖啡」。
她愣了兩秒,才擠出一句:「可是我們之前約的交稿期是三天後——」
「我知道啦,但董事長臨時加的,你懂的。」對方語氣帶笑,卻沒有一絲討論的餘地。
電話掛斷後,她的心口像壓了一塊石頭。
她把訊息轉到內部群組,設計部同事回了一個「……」的表情符號,企劃同事則乾脆貼了一張「加班預告」的貼圖。
「這不可能今晚交吧?我們素材還沒齊。」企劃小周忍不住抱怨。
她盯著手機,心裡其實也同意。可主管很快在群組裡回了一句:「先答應,客戶最大。」
那一刻,她感覺自己被推到牆角。要嘛逼同事熬夜救火,要嘛得背負「沒有顧好客戶」的罪名。
她回到座位,深吸一口氣,把原本排好的三天時程拋到腦後。打開電腦,把企劃未完成的段落接上自己找來的資料,連圖片都臨時去素材庫抓,邊修邊排。
凌晨一點,眼睛酸到發紅,她終於拼出一個能看的草稿。
這時,同事 Ruby 傳來訊息:「若淳,下次能不能不要幫客戶開這種口子?我們不是救火隊。」
螢幕上的字像一道刺,讓她手指停在鍵盤上。想回什麼,卻一句也打不出來。
清晨五點,她把草稿寄出。
沒多久,客戶回覆:「收到了,這方向可以,等你們正式版本。」
短短十幾個字,沒有謝謝,沒有辛苦了,彷彿她和團隊熬了一整夜,只換來一聲「知道了」。
她靠在椅背,閉上眼,腦子一片空白。桌上的冷咖啡早已失去溫度,就像她此刻的心境。
走出辦公室時,她腦海裡只剩下一個模糊的疑問:
——客戶最大,那誰來顧我們?
❓給讀者的三個推演問題
- 如果你是她,會替客戶「先答應」還是堅持內部流程?
- 客戶經理應該是「客戶的代言人」還是「公司與同事的保護傘」?
- 在「客戶最大」的環境裡,個人的職涯價值該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