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創作聲明】
本作品由創作者與 AI 協作生成,依據使用者提供設定完成,內容為虛構,僅供觀察與思考用途。
會議室的冷氣吹得過冷,讓人忍不住縮了縮肩。投影幕上,周敬衡的簡報停在首頁,標題下方是一張用戶行為數據圖。他握著雷射筆,語速穩定地介紹背景與測試結果。這份簡報,他花了兩週蒐集回饋,從 UI 細節到使用情境,全用數據與案例支撐。報告前,他已把檔案交給直屬主管,對方只回了句:「OK,照你意思講就好。」
不到十分鐘,行銷部主管抬手打斷:「介面顏色太冷,市場會覺得無感。」
對面的業務部林耀仁立刻附和:「對啊,客戶上次說喜歡亮色系的,你這一看就很沉。」
敬衡握緊雷射筆,語氣平穩地翻到下一頁:「這部分配色,是根據 320 位使用者的 A/B 測試結果,亮色系跳出率高了 18%。」
「數據不等於市場反應啊。」會議桌另一端傳來一聲輕笑,帶著不屑。
設計師小楊替他緩頰:「我們可以在活動視覺補亮色版本,雙軌測試。」
敬衡朝她點頭,繼續報告,但耳邊低聲的「太理想化了」仍斷斷續續傳來。
——
中場休息,茶水間的熱水蒸氣撲上眼鏡,他正擦著霧氣,就聽見行銷與業務在討論促銷方案。
「市場不是數據能算出來的。」有人笑說。 「有些人啊,就是不懂變通。」另一個聲音附和。
他放下紙杯,假裝沒聽見,心裡卻默默記住了每個字。
——
會議結束,桌上仍殘留冷掉的咖啡味。敬衡留在原地收拾簡報與紀錄,螢幕裡的倒影顯得疲憊。
江宇晨走來,語氣柔和:「剛才那段數據分析不錯,但你也知道,有時候市場判斷不只是數據。」
敬衡壓下那句「那我們測試的意義是什麼?」只簡短回:「了解。」
江宇晨拍拍他的肩:「這週多跟行銷聊聊,找個中間方案。」
——
回到座位,郵件通知彈出:「產品經理交流分享會|如何平衡用戶價值與商業需求」。
他盯著這行字幾秒,像看到一盞亮著燈的出口,但沒有立刻報名。
另一封郵件隨之而來,是行銷部的新需求:「配色方案調整,請務必加入亮色版示意」。
他深吸一口氣,點開檔案,複製上一版的版型。
螢幕光落在他臉上,神情看不出喜怒。
那些在會議中被按下去的話,仍堵在胸口——沒人知道,也沒人想聽。
——
❓給讀者的三個推演問題
- 如果你的專業判斷被一次次忽視,你會選擇堅持還是妥協?
- 當數據與市場經驗衝突時,應該誰先退一步?
- 當一場會議變成立場角力,產品經理的角色還剩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