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直播主讓·波曼諾夫(Jean Pormanove,本名拉斐爾·格拉文Raphaël Graven)在 12 天連續實況直播中,於 5,000 名觀眾的注視下死亡,畫面被大量轉傳至社群媒體上,累積了數百萬次播放。他的死引發法國社會的震驚與疑惑,尼斯警方目前進行調查中。8月21日屍檢1報告公布,法醫初步排除第三方介入2的可能性,傾向認為死因來自用藥或其引起的中毒反應。
自讓·波曼諾夫死訊傳出後,他過往的影像陸續曝光,內容充斥著輕蔑、威脅、羞辱、嘲諷及肢體暴力──這些都是他在生前所經歷的。隨之而來,與他一同直播,實際參與施暴的合作夥伴歐文C.(Owen Cenazandotti,外號 Narutovie)及薩芬(Safine),迅速成為輿論所指對象。
事實上,早在2024年12月,在法國日報《Mediapart》調查報導後,尼斯檢方便對此展開調查,以「煽動仇恨」、「對弱勢者施暴」以及「散播侵害人格尊嚴的影像」3等罪名拘留歐文C.與薩芬,但兩人皆否認指控。尼斯檢察官達米安·馬爾蒂內利(Damien Martinelli)表示,讓·波曼諾夫本人受詢問時「強烈」否認自己是暴力受害者,並表示那些情境是為了博取關注4、賺取金錢而設計的表演。這段陳述與歐文C.與薩芬的律師菲利普-亨利·奧內格(Philippe-Henry Honnegger)在8月22日發表的回應一致:影像呈現的都是事先寫好的劇本。
此外,讓·波曼諾夫的弟弟也向《巴黎人報》(Le Parisien)透露:
Quand j’entends qu’il y a eu séquestration ou maltraitance…, C’est sûr qu’en regardant juste des extraits vidéo, on a cet a priori, mais la réalité hors caméra était autre. Il était épanoui. Il me montrait sa nouvelle vie : il faisait du jet- ski, posait à côté de Lamborghini, ce qui n’est pas accessible à tout le monde...5 (有人說他被囚禁或虐待⋯⋯當然如果只看某些影片片段,確實會有這種先入為主的感覺,但鏡頭外的生活不是這麼回事。他其實過得很開心。他常跟我提他的新生活:去玩水上摩托車、和蘭博基尼合影,那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
但到底為什麼這些不當的暴力內容能夠在平台上播出長達數月?法國視聽與數位通訊監管機構(Autorité de régulation de la communication audiovisuelle et numérique ,簡稱 Arcom)因此遭受質疑和指責。
《巴黎人報》編輯部總監尼古拉·夏爾博諾(Nicolas Charbonneau)批評,Arcom對電視節目出一點小差錯6都能迅速祭出制裁,但對網路世界卻裝聾作啞7。他認為,用來轉播讓·波曼諾夫死亡的Kick 平台理應立即被停用,因為不論是出於自願遊戲、挑戰,還是任何形式上的酷刑與虐待,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該容許,而Arcom在讓·波曼諾夫死亡前曾被兩度提醒此事件,卻因過於官僚而無實質作為。
理論上,歐盟立法允許處罰這類行為,但現實卻複雜得多。專精新興科技法的律師克萊爾・普瓦松(Claire Poirson)提醒:「Arcom雖然有權採取行動,但它面對的是一家註冊於澳洲,在歐洲完全沒有法律代表的公司。」
直播內容是否被允許在網路上播出,屬於法律監管的層面;而在心理層面上,雖然歐文C.、薩芬及讓·波曼諾夫的弟弟都稱內容僅為演出,甚至讓·波曼諾夫也自認並非暴力的受害者,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提出疑問:他是否充分意識到自己可能正處於某種操控之中?
根據法國新聞廣播電台(Franceinfo)的報導,一位年約20歲、化名皮耶爾(Pierre)的吹哨者8自2024年2月以來,持續收集讓·波曼諾夫在直播中遭受羞辱、毆打與辱罵的片段,共擷取了1,739 段影片。皮耶爾堅信,讓·波曼諾夫所承受的一切並非任何形式的表演,而是處於被操控的狀態。他特別指出,歐文C.曾在多段影片中威脅要將讓·波曼諾夫趕出公寓。據他所述,該公寓實際上登記在歐文C.叔叔名下,且租金是以私下現金方式支付,因此讓·波曼諾夫隨時面臨被迫搬出公寓的風險。
如沒有觀眾,就不會有表演者。在螢幕前觀看讓·波曼諾夫遭受虐待的畫面的訂閱者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呢?精神科醫師安東萬·佩利索洛(Antoine Pelissolo)從物種演化觀點來解釋,人類社會的起源建立在生存競爭上,暴力因子其實深植於體內,是文明與教育逐步抑制9了這種傾向。而網路世界的匿名性,讓人更容易展現自己暴力傾向的本能。
值得注意的是,讓·波曼諾夫頻道50萬名的訂閱者中,青少年佔多數。歐洲數位教育計畫 « Internet sans crainte » (網路無懼)的負責人阿克塞爾·德桑(Axelle Desaint)指出,青少年在社群媒體上點閱最多的影片向來是暴力內容,Kick和所有社群平台一樣缺乏足夠的審核及防護機制,但與一般零散流傳的情況不同,Kick將這些暴力影像呈現在一個正規頻道上,甚至以日常節目的形式加以播出。阿克塞爾·德桑補充道:「那些為實況主辯護的人,缺乏道德判斷,根本意識不到這是羞辱。在Kick上完全沒有年齡驗證,而青少年正是這些暴力娛樂性內容的主要目標10。」
Arcom方面目前已與Kick 在馬爾他設立的法律代表取得聯繫,以獲取該平台在法語區域的內容審核資源細節,以及關於讓·波曼諾夫頻道的具體資訊。面對外界批評,Kick發言人表示正在審查此事件,同時也為平台辯護:「使用條款旨在保護創作者,我們堅持此安全性標準。」
Lexique:
1. Une autopsie:(n.f.) 屍檢。也可比喻對某事物進行剖析,如faire l’autopsie d’un texte 對文章進行剖析。
2. L’intervention d’un tiers:第三方介入。Un tiers (n.m.) 第三者。
3. Une provocation à la haine, des violences sur personnes vulnérables et diffusion d’images portant atteinte à l’intégrité des personnes:煽動仇恨、對弱勢者施暴、散播侵犯人格的影像。注意介系詞的使用,如provocation及atteinte都是固定搭配à。
4. Faire le buzz:引起轟動、製造話題。 buzz來自英文,表示嗡嗡聲、流言、網路熱潮。
5. 本段單字與文法
[1] Séquestration:(n.f.) 非法限制他人自由的行為。Séquestrer (v.t.) 非法關押。
[2] 副動詞en regardant,表示同時性:en regardant juste des extraits vidéo指僅僅在看一些影片片段的時候。
[3] Un a priori:名詞短語,表示先入之見,預設印象。
[4] Être épanoui:(adj.) 幸福的、神采飛揚的。來自動詞 épanouir綻放、開花。
[5] Être accessible à:可接近的。
6. Un faux pas:(n.m.) 失言、失態,錯誤舉動。直譯「錯誤的一步」,faux (adj.) 假的、錯的; pas (n.m.) 步伐。
7. Être sourd et aveugle:又聾又瞎,比喻對某事完全不理會、不想知道。Fermer les yeux 指裝作沒看到。
8. Un lanceur d'alerte:吹哨者。
9. Inhiber:(v.t.) 抑制,壓抑。
10. La cible privilégiée:主要目標、優先攻擊對象。
本文參考:
Enzo Guerini et Damien Licata Caruso, « Les dérives des tréfonds du Web », in Le Parisien, N 25191, jeudi 21 août 2025, pp.2-3
Aurélien Thirard, « Tout ce qui prouvait lens sévices a été supprimé », https://www.franceinfo.fr/internet/reseaux-sociaux/mort-du-streameur-francais-jean-pormanove/temoignage-tout-ce-qui-prouvait-les-sevices-a-ete-supprime-un-lanceur-d-alerte-publie-1-700-videos-pour-prouver-les-mauvais-traitements-subis-par-jean-pormanove_7447378.html, consulté le 23 août,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