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鏡像:古典文明映照當代》(一)L’Antiquité, miroir du monde contemporai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從希臘城邦到羅馬帝國,古文明的形象在我們的公共語言與政治修辭中仍舊活躍。羅馬的全球化、蠻族的遷徙與衝突,乃至希臘城邦彼此間的內耗與聯盟,這些歷史經驗究竟能為我們提供什麼啟示?美國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的常駐撰稿人布雷特·迪弗羅(Bret Devereaux),專門研究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經濟與軍事歷史。他以歷史為切入點,從川普的關稅政策、美國制度的脆弱性、移民問題,乃至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帶領我們重新思考當代政治。


全球化及經濟貿易

在羅馬貴族的觀念中,「體面」的致富方式只有兩種:一是透過繼承財產,二是靠戰爭掠奪1。相比之下,商業與放貸等逐利行為,在當時被認為有損人格尊嚴,玷污道德。當時農民社會地位不高,但因勤勞純樸、自給自足,反而被視為比商人更「純潔」的階層。就像羅馬人認為農民比商販更加純潔,布雷特·迪弗羅指出,在川普眼中,製造業工人比其他人更具道德價值,但若試圖將道德觀念強加於經濟體系時,最終只會走入更大的困境。

 

大多數貴族出身的羅馬人輕視商業,但仍以務實態度推行政策。隨著羅馬共和國擴張至帝國,他們將貨幣標準化2,並在整個地中海地區建立前所未有的關稅聯盟3。如果在地中海上運送貨物,只需支付一次港口稅,並以一張收據作為證明,在埃及就發現到這些收據的殘片;如果需要穿越帝國邊界,也會得到一張小紙條,視為繳稅證明。這些制度促進了龐大區域內的貿易,形成所謂的「羅馬全球化」(mondialisation romaine),英國歷史學家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則偏好用「地中海化」(méditerranéisation)來形容。

羅馬透過統一港口稅和跨境收據,促進地中海區域貿易,形成羅馬全球化經濟體系。

羅馬透過統一港口稅和跨境收據,促進地中海區域貿易,形成羅馬全球化經濟體系。


早在西元前700至800年間,商業活動逐漸興起,羅馬人加速了這股經濟動能的擴張,並從中獲得巨大好處。根據考古證據,尤其是沉船的發現,其實在羅馬主宰地中海之前,貿易就蓬勃發展。一方面,貿易可以課稅,提升經濟;另一方面,它促使各地區的經濟專業化4。例如,從西班牙南部出口的橄欖油可以在羅馬的每個軍事據點發現,甚至遠至英格蘭北部;羅馬貴族穿著來自帝國東部的絲綢;北非勒普蒂米努斯(Leptiminus,今日突尼西亞的蘭達鎮)的橄欖油生產中心發展出一整套陶器產業,在羅馬特斯塔西奧山(mont Testaccio)就發現到堆積數百萬個破碎的兩耳陶罐5

 

經濟專業化使得每個地區更有效率地從事其擅長的產業,同時帶來城市化與人口成長,這正是後來由亞當·斯密斯提出的「比較優勢」(avantage comparatif),各地應專注於生產效率最高的商品。羅馬因此經歷一段空前的繁榮時期,保守估計,當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IB par habitant,等同於GDP per capita)提高約25%。·


從奧古斯都(Auguste)開始的帝國初期到西元235年之間,羅馬帝國處於統一狀態,之後一連串政治危機引發半個世紀的內戰。直到284年,戴克里先(Dioclétien)重新統一帝國,試圖重建一個強而有力的中央政權,並修改當時高度分權的財稅制度。他要求每五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6,以重新評估每個人的納稅義務。然而,這套新稅制無法反映實際的經濟狀況,且工程浩大,遠超過當時帝國的行政能力,事實上,這種普查制度也只實施過一次。

 

戴克里先的另一重大措施是透過法令限制物價,以應對通貨膨脹,但這項基於中央集權思維的政策同樣失敗。雖然最終經濟穩定下來,但生產力明顯下降,帝國依賴皇帝個人決策,使其更難抵禦外敵。君士坦丁大帝掌權後,不僅沒有放鬆稅制,反而使經濟更加僵化7。他禁止佃農離開自己的土地,造成勞動力流動性降低,成為日後歐洲農奴制度的雛形8。到了五世紀,西羅馬帝國開始瓦解,羅馬經濟體系隨之崩潰,城市逐漸消失,人口總數下降,嬰兒死亡率也不斷上升。貿易的衰退,是造成生活水準下降的一大主因。

 

raw-image


多元族群的融合 

從伊隆·馬斯克到史提夫·班農(Steve Bannon),川普周圍的許多人士似乎對羅馬帝國懷有近乎迷戀的執著;他們一方面著迷於羅馬的過去,一方面又憎惡多族群、多文化與多語言的社會。川普本人則不斷將移民描繪為野蠻之徒,試圖將其與犯罪連結。2016年總統參選發表演說中,川普使用充滿情緒的詞語形容墨西哥移民,稱其為「強暴犯」及「殺人犯」;2024年的競選活動中,移民甚至被描繪成吃貓吃狗的野蠻人,甚至被比喻為動物。

 

然而,擁有多族群、多文化與多語言的社會恰恰就是羅馬的真實樣貌。在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有兩種官方語言——拉丁語與希臘語,羅馬人的最大優勢,正是在於他們能夠「羅馬化」來自極其多元背景的人們。

 

當時的「羅馬身份」建立在公民資格9之上,只要你擁有羅馬公民權,無論你來自何方,就被視為羅馬人。西元前88年,整個義大利半島的居民都獲得羅馬公民權。皇帝奧古斯都(Auguste)與提貝里烏斯(Tibère)則規定:外籍士兵在服役結束後,也可獲得公民權。到了212年,皇帝卡拉卡拉(Caracalla)頒布《安東尼努斯敕令》(Constitutio Antoniniana),幾乎所有自由身的帝國臣民都被賦予羅馬公民身份。

 

從今天的美國視角來看,羅馬帝國的人民似乎都是白人,其他有色人種都是「外來者」;然而對當時的羅馬人而言,「蠻族」只是用來描述「外族」,指不說希臘語的人。來自高盧(Gaule,今法國)或日耳曼(今德國)的蠻族,在文化上比希臘人或迦太基人更為遙遠,可這些族群在後來的帝國時期都派出代表進入元老院。


此外,除了汪達爾人以外,幾乎所有被稱為蠻族的民族,其實都在羅馬帝國末期「被邀請」進入帝國。因為羅馬當時經常發生內戰,需要士兵與農業勞動力,常以割讓一些領土作為交換,請求外族支援軍力。羅馬共和國的軍隊超過一半的成員為非公民,這樣的軍事結構讓他們擊敗了迦太基,並征服了亞歷山大大帝曾經統治的疆域。

 

然而,這套整合機制最終出了問題,導致帝國體制的破碎。西元四世紀末,羅馬雖急需勞力,卻已無法再成功羅馬化新來的族群。這些來自外部、原本受邀從軍的「蠻族」不再被轉化為羅馬公民,更別說成為元老。他們開始在帝國之內建立自己的小國家,但仍視自己為忠誠的羅馬子民。

 

在476年,奧多亞塞(Odoacre)推翻了最後一位西羅馬皇帝,卻從未自認為是在摧毀帝國,他只希望在羅馬體制中謀求更有利的位置。蠻族與羅馬人犯下的最大錯誤,是他們都以為帝國已經存在那麼久,以至於無論發生多少政變、內戰或暗殺,它都不會垮台。事實證明,帝國的結構終究還是崩潰了,並開啟了一個更加嚴酷、貧窮且難以生存的新世界。同樣地,美國憲法已經實施超過兩百年,人們因此誤以為它是永恆不變的。然而,即使是看似堅不可摧的憲政體制,一旦你削弱它到某個程度,也有可能在危機中崩潰。

 

raw-image


國際關係中的「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10」理論常在政治學領域被引用,其核心觀點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當今是指中國)將不可避免地與現有霸權(美國)發生衝突。但修昔底德在其所著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Guerre du Péloponnèse)中,強調的其實是「偶然性11」與歷史的「不可預測性」。例如,開戰前,斯巴達內部對是否該與雅典開戰存在嚴重分歧,經過投票才以些微差距決定走向戰爭;戰爭初期,雙方其實都有機會撤退,但他們選擇繼續對抗。在皮洛斯(Pylos)戰役後,贏面一度傾向雅典;後來又因斯巴達在安菲波利斯(Antipolis)取得戰果而逆轉。因此,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並不是命中注定,而是政治選擇的結果。


伯羅奔尼撒戰爭最終削弱了所有參戰的希臘城邦,無論是雅典、斯巴達,或它們的盟邦,都在這場漫長的內戰中耗盡國力,無一倖免。這場衝突沒有真正的勝利者,反而讓希臘整體陷入衰弱,為北方馬其頓的崛起鋪平道路,最終導致整個希臘世界的獨立與自主徹底終結。


布雷特·迪弗羅提醒,這段歷史並非只是古代悲劇,而是對當代世界的警示:當一個國際體系內部彼此對立、爭奪霸權,卻無力維持共同秩序時,結果往往不是一方勝利,而是整體崩潰。


放眼今日的國際局勢,這一教訓仍深具啟發意義。工業革命發生在歐洲,出於資本主義發展、制度穩定與殖民主義等歷史因素,造成了西方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巨大鴻溝,亦即所謂的「大分流」(la grande divergence)。然而隨著科技擴散與經濟制度的全球模仿,各國的差距有可能逐步縮小。


如今各國將目光集中於中國,但中國當前已面臨結構性的經濟挑戰,而印度、巴西,甚至奈及利亞等國,也可能成為下一波新興強權。我們應期望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強權能認清:靠征服將一無所獲,唯有透過和平發展,才能獲得長久的成果。對美國與歐洲而言,挑戰在於如何避免重蹈歷史覆轍——即避免重大戰爭,同時推動一種有利於所有國家的世界秩序重塑。這不僅需要合作,更需具備足夠的威懾與戰略耐心,才能防止整個體系走向瓦解。


 



Lexique:

1.   原文是Deux moyens convenables pour devenir riche: hériter de sa fortune ou s’enrichir à travers la guerre兩種體面的致富方式:透過繼承財產或靠戰爭掠奪:

[1]  Convenable (adj.) (在道德上)可接受的;合適恰當的。

[2]  Hériter de qqch. 繼承某物;héritage (n.m.) 遺產;héritier/-ère:繼承人。

[3]  S’enrichir來自 enrichir (v.t.) 使富有,加上反身代詞 se,使「自己」變得富有。常見用法如s’enrichir sur le dos de qqn. 靠剝削某人發財、s’enrichir à tout prix不擇手段致富等。

2.   Standardiser la monnaie:標準化貨幣。Standardiser (v.t.) 來自英文 standard +法語化字尾 -iser。

3.   Une union douanière:關稅聯盟。Douane (n.f.) 海關,關稅是droit de douane。

4.   Une spécialisation économique par régions:地區的經濟專業化。

5.   Une amphore:(n.f.) 雙耳陶甕。

6.   Un recensement:(n.m.) 人口普查。

7.   Assouplir et rigidifier

[1]  Assouplir (v.t.) 使柔軟,來自 souple (adj.) 柔軟的。

[2]  Rigidifier (v.t.) 使僵化,來自 rigide (adj.) 僵硬的。

8.   La main-d’œuvre (n.f.) 勞動力,un métayer (n.m.) 佃農,佃戶,le servage (n.m.) 農奴制。

9.   La citoyenneté:公民的身分與權利。Citoyen (n./adj.) 公民,市民(的)。

10.  Le piège de Thucydide:修昔底德陷阱。掉入陷阱,動詞是tomber dans le piège。

11.  La contingence:偶然性,與必然性la nécessité相對。Contingent (adj.) 偶然的。

 

 

參考來源:

Thomas Mahler, « Les vraies leçons à puiser de l’Antiquité », in L’Express 3862, pp.18-21

ABC News, « What Donald Trump Has Said About Mexico and Vice Versa » , le 31 août 2016, ABC News, https://abcnews.go.com/Politics/donald-trump-mexico-vice-versa/story?id=4176770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d Astra的沙龍
4會員
78內容數
這個平台提供關於法國時事、心理學、科學、歷史、文化、藝術和哲學等領域的文章,文章內會介紹該領域的法文詞彙和使用到的文法,希望分享知識的同時,可以幫助對法文有興趣者學習法文。
Ad Astr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6
面對西方國家逐漸退出對抗貧窮的戰場,比爾·蓋茲提醒,這些預算其實連捐助國 GDP 的 1% 都不到,且其價值並非僅止於道德層面:「如果你想避免來自非洲的疫情蔓延,或遏止失控的移民潮,就必須從源頭進行控管。」他也坦言,單憑自己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阻止未來五年內預計上升的兒童死亡率。
Thumbnail
2025/08/06
面對西方國家逐漸退出對抗貧窮的戰場,比爾·蓋茲提醒,這些預算其實連捐助國 GDP 的 1% 都不到,且其價值並非僅止於道德層面:「如果你想避免來自非洲的疫情蔓延,或遏止失控的移民潮,就必須從源頭進行控管。」他也坦言,單憑自己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阻止未來五年內預計上升的兒童死亡率。
Thumbnail
2025/07/31
2025年4月1日,維基媒體基金會揭露,AI產業已嚴重干擾其網站的正常運作。該基金會表示自2024年1月以來,由於OpenAI、Meta、Anthropic等企業派出網路爬蟲蒐集維基百科的文本與維基共享資源上1億4400萬個多媒體檔案,導致多媒體內容的下載流量增加了50%。
Thumbnail
2025/07/31
2025年4月1日,維基媒體基金會揭露,AI產業已嚴重干擾其網站的正常運作。該基金會表示自2024年1月以來,由於OpenAI、Meta、Anthropic等企業派出網路爬蟲蒐集維基百科的文本與維基共享資源上1億4400萬個多媒體檔案,導致多媒體內容的下載流量增加了50%。
Thumbnail
2025/07/24
歐洲與亞洲分處廣袤大陸的兩端,兩者間的交流極為緩慢。在16世紀前,歐洲對亞洲的認知主要來自於這片遙遠土地的傳說與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來自13世紀的《馬可·波羅遊記》。威尼斯商人之子馬可波羅為蒙古人效力並記錄旅途見聞,成為歐洲了解亞洲的重要來源,該書在當時被視為權威之作。
Thumbnail
2025/07/24
歐洲與亞洲分處廣袤大陸的兩端,兩者間的交流極為緩慢。在16世紀前,歐洲對亞洲的認知主要來自於這片遙遠土地的傳說與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來自13世紀的《馬可·波羅遊記》。威尼斯商人之子馬可波羅為蒙古人效力並記錄旅途見聞,成為歐洲了解亞洲的重要來源,該書在當時被視為權威之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羅馬帝國的繼承人選定方式,是相當不明確的。它既不是明白地告訴你家族繼承,也不是真正共和地選賢與能。一切都是各方勢力喬出來的結果。 我認為這是因為,羅馬從共和過渡到帝制的過程,也相當不明確。屋大維之後的統治者,明顯已經與普通的元老不同,但總還要文飾一下,維持共和制度,假裝一切安好,皇帝只是元老之一等
Thumbnail
羅馬帝國的繼承人選定方式,是相當不明確的。它既不是明白地告訴你家族繼承,也不是真正共和地選賢與能。一切都是各方勢力喬出來的結果。 我認為這是因為,羅馬從共和過渡到帝制的過程,也相當不明確。屋大維之後的統治者,明顯已經與普通的元老不同,但總還要文飾一下,維持共和制度,假裝一切安好,皇帝只是元老之一等
Thumbnail
學生時代在讀明末滅亡的通俗歷史時,經常會讀到「欠發軍餉」是明朝貪腐罪惡的一大象徵。不過讀過比較多其他帝國的歷史後,就發現了一件事情:欠軍餉的帝國比不欠的還多。而且,欠餉與國勢鼎盛與否沒有絕對關聯。 西班牙帝國在其鼎盛的黃金時代,就已經發生過欠餉或延遲未到的問題。尼德蘭深受其害。 東羅馬帝國號稱最
Thumbnail
學生時代在讀明末滅亡的通俗歷史時,經常會讀到「欠發軍餉」是明朝貪腐罪惡的一大象徵。不過讀過比較多其他帝國的歷史後,就發現了一件事情:欠軍餉的帝國比不欠的還多。而且,欠餉與國勢鼎盛與否沒有絕對關聯。 西班牙帝國在其鼎盛的黃金時代,就已經發生過欠餉或延遲未到的問題。尼德蘭深受其害。 東羅馬帝國號稱最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羅馬,一個擁有2800多年歷史的城市,被譽為「永恆之城」(拉丁語:Urbs Aeterna)。這裡是古羅馬文明的發源地,見證了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的興衰,並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成為西方世界的宗教信仰中心。
Thumbnail
羅馬,一個擁有2800多年歷史的城市,被譽為「永恆之城」(拉丁語:Urbs Aeterna)。這裡是古羅馬文明的發源地,見證了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的興衰,並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成為西方世界的宗教信仰中心。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走進羅馬,就是走進歴史,據說走在路上隨便踢到一顆小石頭,就是碰觸到兩千年前的遺物。羅馬帝國統治當時西歐到西亞的大部份區域。
Thumbnail
走進羅馬,就是走進歴史,據說走在路上隨便踢到一顆小石頭,就是碰觸到兩千年前的遺物。羅馬帝國統治當時西歐到西亞的大部份區域。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一起來讀《興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一起來解決羅馬帝國留給我們的幾個難題吧!
Thumbnail
一起來讀《興亡的世界史—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一起來解決羅馬帝國留給我們的幾個難題吧!
Thumbnail
2000年前羅馬橫掃世界的時期,世界超夯的商品是中國絲綢。絲綢是征服埃及之後,充滿財富的羅馬貴族最想要的奢侈品。 同等重量的絲綢和黃金的價格相同。 羅馬的一位歷史學家寫道:每年流向絲綢之國(漢朝)的黃金達7噸。
Thumbnail
2000年前羅馬橫掃世界的時期,世界超夯的商品是中國絲綢。絲綢是征服埃及之後,充滿財富的羅馬貴族最想要的奢侈品。 同等重量的絲綢和黃金的價格相同。 羅馬的一位歷史學家寫道:每年流向絲綢之國(漢朝)的黃金達7噸。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古罗马帝国的历史。在古罗马时期,有一个关键时刻,那就是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过渡。这个转变意味着未来几个世纪罗马文明的进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变化的发生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罗马领土的不断扩张。在共和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古罗马帝国的历史。在古罗马时期,有一个关键时刻,那就是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过渡。这个转变意味着未来几个世纪罗马文明的进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变化的发生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罗马领土的不断扩张。在共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