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年代龍頭公司

Top10 公司市值集中度
美股從1900年開始到現在一百多年間,每個時期都有流行的新興產業最後變成獨霸市場的大型股,而市值Top 10集中度也隨著市場廣度與投資人愛好而高高低低。
1900年開始最流行的就是鋼鐵/石油/鐵路股再加金融,當時美國經濟正值大成長爆發期,基礎建設大舉出台,到處蓋鐵路,煉鋼,挖石油和跟銀行借錢,因此造就出世界首富-石油大王洛克斐勒,鋼鐵大王-卡內基,金融大亨-摩根等人物。
1930年美國經濟面臨大蕭條後,製造業佔市值比重開始興起,電氣GE與汽車GM變成新寵,當然原本的能源與電信股也還是很大,標準石油因壟斷而強制分拆(後來AT&T也面臨一樣命運)。
1950年二次大戰剛結束,流行類股還是大型電器/汽車/石油股,不過科技電腦股IBM開始登場,也開啟稱霸早期科技股年代。股市進入百花爭鳴年代,消費產業與IPO公司越來越多,股市集中度開始逐年下降,前十大公司市值佔比從四成逐年一路下降到90年代初期剩16%。
1980年石油危機剛結束,消費電子與日常消費公司-可口可樂/製菸公司陸續上榜,老牌大型股開始不受青睞,1990個人電腦革命,資金大量轉進電子網路股,也開始推升股市集中度。
2000年網路泡沫,NASDAQ幾年間大漲數倍,科技股首次稱霸,Top10集中度推升到26%。當年Wintel叱吒風雲,對比現在看僅存微軟轉型成功,intel卻沒落已久。
2010年金融海嘯剛結束,美國印鈔QE推動股市,殺手級科技品-手機正式出場,將蘋果推上市值寶座,也開始帶動網路-谷哥/臉書水漲船高。
2020年疫情橫掃全球,科技股受惠遠端工作與生活而全面爆發,FAANG火紅佔榜,僅剩巴菲特的波克夏持續在榜上。
2025 NOW,依舊以科技為主,但轉向AI題材,輝達和幾家雲端大廠再加特斯拉等七雄,將市值拱到極致,Top10集中度也創下近40%的高點。市場資金完全流向特定個股上,因為只有這幾家公司最賺錢,成長最快。錢會自己找出路,是否會繼續?短期內或許,但長期總是有新的產業或公司會出現,能顛覆舊有的行業與市場規則。
所以該如何選產業?從AI興起後,的確帶動起新的應用與製造,也是目前看來最有持續力的,重點是現在僅是初期,未來想像空間極大。
歷史學家哈拉瑞在人類大命運中描述到未來人類的三件大事,追求長生不老/幸福快樂/神格化。若轉成投資概念就是生命科學相關(不是要不死,是如何能年輕化,降低器官老化或更新器官),有意義的快樂(虛擬休閒概念),說起來有點偏科幻,不過大方向是靠著AI進化與應用,讓這些過去太貴或找不出方法的事成真。
總之,要10年前就預測出AI將出現而買輝達,難。就像電動車特斯拉也是苦撐多年才爆發。個人投資還是買ETF,跟著市場一起成長,雖然無法大賺數倍,但八成不會看錯,而且不用怕沒跟到。若要選下一個十至二十年週期來看,科技(VGT/QQQ ETF)相關應該還是主流,只是裡面公司變動更替一定很劇烈。目前的Mega7(七雄),彼此各據一方,但高處不勝寒,壟斷問題,政治地緣問題,看看一二十年後還剩下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