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部片看得醍醐灌頂,7個篇章像7堂重新接近自然認識生命的課。這些生態對於我如同DISCOVERY頻道裡那種難得一見,又因為很多都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而有莫名的陌生又親近。
攝影師徐仁修鏡頭底下的珍禽異獸,不單只是展現生物外貌的獵奇及美,他拍了50年,根本一位生態專家,他會逐一講解這些生物的習性愛好,正在求偶、追捕、纏鬥,各種生存樣貌。甚至會說生物向他傳遞的訊息。他像一位說書人,說的都是長年置身荒野孤寂裡所悟得的地球哲學。

我在荒野做了一場夢
最感動我的是這位台灣生態攝影先驅如何地經年累月投入,很多跟拍的鏡頭裡能看到他獵人般的敏捷姿態,發現目標時的目光如炬。他即使年事已高卻依然多麼熱衷,在專注的事物上,體悟出滿滿的思想,而且他還將這些精神與知識持續傳承給後輩。值得尊敬的職人精神。
沈可尚導演讓這位攝影者願意成為被攝者,萃取了徐仁修的精彩職能,也鋒利解剖其人性的堅硬與脆弱。雖然延伸出關於他的生活和家庭等其它面向讓我因而產生好奇,但選擇沒有一應俱全都收羅,似乎也更明確這個主軸。
我很欣賞本片的剪輯,有條有理。對比近期看過的紀錄片,這一部顯得思路清晰又詩情畫意。每一分鐘都讓人目不轉睛,就連7個篇章名稱字卡環節也不放過,那些滿版的巨石或建築石材的畫面,像在玩味大自然與人工化的對照。
整部片的音樂是一場饗宴,應該是沈可尚作品裡最多音樂的一部。自然生態的聲音的豐富度已經非常巨量,音樂又增加了更多故事性和生命力。雙重催化之下,我一再地肅然起敬,對於視與聽的藝術展現,對於徐仁修,對於沒有極限的大自然。

沈可尚導演(右)與徐仁修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