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農曆七月,無論是街頭巷尾的廟宇,還是家家戶戶的門口,常常能看見香煙繚繞,門口或廟口的供桌上,擺滿了豐盛的祭品。
人們恭恭敬敬地祭拜無形的好兄弟,為的是普度孤魂野鬼,也為自己求得一份心安。
而這場盛大的普度法會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那尊面貌猙獰、頭頂觀音、身披甲冑的大士爺,俗稱普渡公。
許多人或許會被他那副青面獠牙的模樣所震懾,但如果我們能從他身後故事中,看見那份慈悲與智慧,就會發現,這副可怖的形象,其實是觀世音菩薩為救度眾生,所做的慈悲示現。
**************
普渡公的由來,出自餓鬼王與阿難尊者的一場對話。
佛經記載,一個清晨,佛陀「多聞第一」的大弟子,阿難尊者,在樹林間靜坐禪定。
此時,他見到了一位形貌可怖的餓鬼王。
這位鬼王的面容,如同被火焰燒焦一般,臉上噴著烈火,身形枯槁,腹部大如山岳,喉嚨卻細如針孔。
他那散亂的長髮與駭人的面容,讓阿難心生畏懼。
阿難尊者鼓起勇氣,上前詢問:「您為何會變成這副模樣?」
鬼王說:「我生前貪婪吝嗇,不願布施,因此死後墮入餓鬼道,長年處於飢餓的痛苦中。」
接著,餓鬼王對阿難尊者發出了驚人的預言:「你在三天後,也會步上我的後塵,墮入餓鬼道。」
阿難尊者聽聞此言,驚慌失措,立刻跑去向佛陀求救。
佛陀慈悲地教導他一門施食的妙法。
佛陀告訴阿難,只要持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陀羅尼》七遍,就能讓一粒食物化作如山高的甘露美食,遍滿法界,讓所有饑餓的眾生都能飽餐一頓。
阿難尊者遵從佛陀的教誨,設下盛大的齋食,供養十方佛、僧,也平等施予無數餓鬼眾生。
餓鬼們飽足之後,都心生歡喜,最終超升極樂淨土。
這場法會,不僅解救了無數的亡魂,也讓阿難尊者消除了劫難,延年益壽。
而那位警告阿難尊者的餓鬼王,正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所化現的面燃大士。
《普門品》中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這句話,正是對面燃大士最好的詮釋。
觀世音菩薩以他「千處祈求千處應」的廣大願力,為了度化那些因貪心而墮入餓鬼道的眾生,便化身為與他們同類的形象:「面燃大士」。
這副看似可怖的面容,其實是菩薩的方便善巧。
他用自己燃燒的臉龐,警示世人貪婪與慳吝的後果;
他那腹大喉細的形象,提醒人們,若不知布施,最終將受盡飢餓之苦。
這不是恐嚇,而是佛菩薩對眾生最深的慈悲。
後來台灣的民間信仰吸收了這段故事,將「面燃大士」化為普度公。
所以,當我們在中元普度壇上,看到那尊威嚴的普渡公,請不要只看到他的猙獰面孔,而要看到他那份燃燒的慈悲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