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第一篇破蛋文章是受到《圖書館老鼠》的啟發,那麼第一次的心得分享便非它莫屬。
故事內容是說有一隻住在圖書館的老鼠山姆,他就住在兒童閱覽區,因為長年讀了很多書,讓牠有了創作的念頭,開始趁圖書館閉館的夜晚創作,每寫好一本書,牠就會把書拿去放在圖書館相同的種類書架上。隔天早上,孩子們發現這本有趣的新書,便拿去問圖書館館員,館員發現這不是圖書館的書,但是看了內容很有趣,就在圖書館的共讀時段、作文寫作班拿出來讀給大家聽。接連三天都是如此,於是大家都很好奇,作者到底是誰,很想見作者一面,便在圖書館的公告欄張貼了關於大家喜歡作品還有希望能跟作者見面的請求。山姆晚上讀了這張公告(那個表情讓我看了還蠻感動的。)
但是,牠知道老鼠不能出現在人類面前,便用圖書館書桌上的一些東西,做了一個道具。隔天早上,小朋友來圖書館看到那個道具,被鼓舞了自己創作的念頭,大家就開始踴躍創作,也把作品放在圖書館的書架上讓大家共讀。(至於道具是什麼,這份驚喜我想留給各位親自閱讀繪本時再自行解答。)
讀後啟發:
1.環境是形塑個人涵養最大的資產之一:
故事一開始便提到山姆是住在圖書館的兒童閱覽區,從對閱讀興趣的啟蒙,還有閱讀量的培養,環境的薰陶功不可沒。有了這樣豐厚的閱覽基底,山姆從一開始寫作就是無痛上手,點子也源源不斷的浮現,從那些小小讀者的反應觀察,便可得知作品的受歡迎程度。
2.閱讀,讓一個人的視野更廣闊:
故事裡似乎沒有提到山姆過去的際遇,究竟是一直住在圖書館裡,還是曾經雲遊四海最後選擇在圖書館落腳?不過,因為這項興趣,讓牠對自己的生涯規劃,有了與其他老鼠截然不同的選擇。大多數人就有如那些泛泛鼠輩,每天光是能吃飽穿暖就佔了生活絕大部分時間與注意力,且「大家都是這麼過活」,眼前事打理完,大概又是日復一日的循著軌道奔跑。反觀閱讀為山姆開拓了視野,牠清楚知道自己的喜好,知道自己可以活得不一樣,知道自己有能力去定義理想的生活。山姆跟其他老鼠一樣,只能在閉館後的時段才能在圖書館裡穿梭,吃的食物也是從走廊垃圾桶人們吃剩的食物碎屑果腹,也就是說,上天給牠的打獵技能跟其他老鼠都一樣。唯一的不同,是牠除了滿足了基本生理層次,會給自己一些餘裕照顧「心靈」的需求,透過閱讀與學習,大大增廣視野,且樂在其中。一點一滴的累積,讓牠有了寫作的創作實力。
3.先求有,再求好的行動力
從山姆寫作的歷程,到故事的結尾山姆為大家準備的小驚喜,讓孩子們自然而然的有了創作慾望並產出許多作品,讓館藏更豐富、更童趣。繪本中所呈現的畫面是輕鬆上手的,透過山姆的文字,告訴大家,創造就是把你腦袋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就分享什麼,不要想得太難。我便是受到這份行動力的鼓舞,決定不再拖延。只要去做、且持續不斷的做,就像郝旭烈郝哥分享做podcast 的心得,一直做下去肯定有一個要素只會進步不會退步,那就是「總集數」。就這麼簡單的念頭,心裡也比較不會被雜念糾結,也比較不會因莫名的壓力產生抗拒而卻步。
4.快樂來自於分享:
我原本以為山姆可能會像《料理鼠王》裡的老鼠那樣從幕後走向舞台,經歷一番身分的掙扎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告訴大家英雄不怕出身低之類的道理。但山姆反而是繼續在幕後創作,除了始終保有自己真實身分的隱私,最讓我動容的是牠把大家對牠寫作天賦的讚賞、榮耀放在心底開心,更建築了一個「人人皆可創作」的平台,讓所有來兒童閱覽區的孩子們都能一同享有閱讀及創作樂趣,是一個真心喜歡文字創作大過於個人名聲建立的角色,好欣賞這樣的故事結尾。
故事最後提到山姆至今仍是不斷的在創作,你呢?
書籍連結:圖書館老鼠 (第3版) │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87102682323804008?utm_source=app&utm_medium=share&utm_campaign=s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