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復活戰 | 評價 7/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zh-tw/netflix/81710053
當韓國的《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以其史詩般的製作與對「完美肉體」的極致追求,為全球體能競技實境秀樹立了難以企及的標竿時,人們不禁好奇:日本會如何回應?Netflix 推出的首部日本原創「肌肉×生存」實境秀《最後復活戰》(ファイナルドラフト / Final Draft),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卻又極具日本文化底蘊的答案。它並非一場單純的肌肉碰撞,而是一部包裹在生存遊戲外衣下的「人性紀錄片」,深刻探討了榮耀褪去後,英雄們在人生下半場的掙扎、脆弱與重生。
第一章:人生最後的選秀 — 顛覆性的命名與製作哲學
《最後復活戰》的核心概念極具吸引力:25 位曾因「戰力外通告」或自行退役的前頂尖運動員,為了開拓截然不同的「第二職涯」,共同爭奪高達 3,000 萬日圓的獎金。節目的宣傳標語「― 戦力外から、帝王となれ ―」(從戰力外到成為帝王),精準地捕捉了這種從谷底反彈的悲壯與決心。節目的英文標題《Final Draft》本身就是一個絕妙的雙關語。在職業運動的世界裡,「選秀」(Draft)是新人選手開啟輝煌生涯的起點,是夢想的開端 。然而,這部節目卻將其定義為「最後的」選秀。參賽者們爭取的並非生涯的第一次機會,而是在職業生涯結束後,為自己的人生贏得最後一次被「選中」的機會。這個命名巧妙地將一場體能競賽,與日本社會長期存在的「運動員第二職涯問題」這個沉重議題緊密相連,讓標題本身就成為了一種主題宣言。
此外,製作公司極東電視台的選擇,也預示了節目的調性。該公司在日本以製作強調人性戲劇與心理挑戰的綜藝節目聞名。因此,節目中那些看似冗長的個人訪談、充滿爭議的殘酷規則,以及對人際關係的細膩描寫,並非預算不足或製作上的瑕疵,而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敘事策略。它注定不會成為一場華麗的運動盛典,而是一部以情感驅動,將體能挑戰作為催化劑,藉此逼出人性最真實樣貌的戲劇。
第二章:挑戰者群像—當傳奇光環褪去
節目的靈魂,無疑是這群背負著昔日榮光與今日迷惘的參-賽者。他們的故事線,構成了一幅關於身份認同、掙扎與救贖的動人群像。
- 漂泊的「超人」:糸井嘉男
被譽為「超人」的傳奇棒球選手糸井嘉男,職業生涯總收入超過 34 億日圓,他參賽顯然不是為了錢。他在退役後感到一種無所適從的焦躁,渴望再次挑戰身體的極限 。他的存在,完美詮釋了「第二職涯危機」不僅是經濟層面,更是關乎生存意義的心理困境。當一個為挑戰而生的人失去了戰場,他該何去何從?
- 傳奇的最終回合:長谷川穗積
作為三階級制霸的世界拳擊冠軍,長谷川穗積是拳擊界的活傳奇。他參賽的動機極為純粹:「能再次站上戰鬥的舞台」。在對競賽內容與其他對手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他憑藉著運動員的本能「盲目」地投入這場戰鬥。他的旅程,是對一個專精型鬥士的技能,能否轉化為全方位體能挑戰能力的殘酷檢驗。 - 平民冠軍:大久保嘉人
J 聯盟史上進球王、前世界盃國腳大久保嘉人,提供了節目中最能引發共鳴的故事線。他最初參賽的理由竟是為了減重,當時體重高達 83 公斤的他,將節目視為一個減肥的好機會。然而,隨著賽程推進,這份輕鬆的初衷,逐漸被為四個兒子爭光的強烈好勝心所取代。他從一個尋求健身的退休居家男人,重新變回了那個在球場上令人聞風喪膽的頂尖射手,其轉變深刻地展現了沉睡在退役運動員體內的競爭者靈魂。 - 女性的力量與困境:登坂繪莉
里約奧運摔跤金牌得主登坂繪莉的加入,本應是展現女性運動員力量的絕佳機會 。然而,節目中多數關卡設計嚴重偏向純粹的力量與體型,使得她與其他女性參賽者在體能上處於絕對劣勢,導致她們早早被淘汰。這引發了大量觀眾的批評,也成為了探討節目公平性爭議的焦點 。
第三章:重塑人生的規則—不只是體力,更是心戰
《最後復活戰》的競賽機制,巧妙地在體能考驗中植入了心理槓桿,逼迫參賽者在極限狀態下做出最能體現人性的抉擇。
從突如其來的雪山攀登,到考驗核心肌群與意志力的仰臥起坐按鈕,再到迫使個人項目選手團隊合作的巨大雲梯,每一項「試煉之路」都旨在將運動員們推向極限。然而,真正讓節目昇華的,是其極具爭議的特殊規則。
- 殘酷的「選秀」淘汰制
在某個團隊挑戰後,獲勝隊伍的隊長竟像小時候玩遊戲一樣,輪流挑選新隊員。最後兩名未被選中的選手,將直接淘汰。這項規則在西方觀眾中引發了「不公平」、「違背運動家精神」的強烈批評 。然而,這正是製作方的高明之處。它將一場純粹的體能競賽,瞬間轉化為一場社交生存遊戲。選手們被迫思考的,不再僅僅是自己的實力,還有在團隊中的聲譽、受歡迎程度與被認可的價值。這殘酷地呼應了「第二職涯」的主題——在現實的求職市場中,人際網絡與個人形象,往往與你的專業技能同等重要。 - 動搖靈魂的「退賽」選項
在特定階段,參賽者會獲得一個機會:領取 300 萬日圓並自願退出比賽。這個選項直接拷問著運動員的靈魂:「我是為了錢而來,還是為了競爭的榮譽?」這是一個具體的兩難困境,迫使他們在開創第二職涯的實際需求(一筆有保障的資金)與永不放棄的運動員身份認同之間做出抉擇。參賽者的每一個選擇,都揭示了他們最真實的動機,為節目增添了無與倫比的戲劇張力。
第四章:螢幕彼端的溫柔—家人視訊中的真實告白
在極度殘酷的肉體與精神雙重壓榨之下,《最後復活戰》刻意安排了一個讓選手們暫時卸下盔甲的時刻——與家人或摯友的視訊通話。這些片段不僅僅是為了緩和緊張的比賽節奏,更是揭示選手們內心最柔軟、最真實一面的關鍵所在。對許多選手而言,這通短暫的電話,是在極限競爭中的「救贖」 。
節目巧妙地透過這些對話,將 3,000 萬日圓的獎金從一個冰冷的數字,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充滿情感的目標 。當選手們在鏡頭前與家人互動時,觀眾才真正理解他們為何而戰。大久保嘉人奮鬥的背後,是希望讓四個兒子為他感到驕傲的父親之心 ;前職棒選手正隨優彌,他的每一次堅持,都是為了給妻子和未來的家庭一個更穩固的開始 。
這些通話內容或許平凡,卻充滿力量。一句來自孩子的「加油」,或是一句來自伴侶的「注意安全」,都足以讓這些身經百戰的硬漢們眼眶濕潤。這些為家人奮鬥而陷入掙扎的場景,也讓許多同樣身為家庭支柱的觀眾產生了深刻的共鳴 。正是這些溫柔的時刻,讓《最後復活戰》超越了一般的生存遊戲。它揭示了英雄們的脆弱,也突顯了他們之所以強大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他們過去的榮耀,而是因為他們心中有想要守護的人。這份情感的重量,遠比任何體能挑戰都來得更加沉重,也更加動人。
第五章:體能競技的傳承—一場對《體能之巔》的文化回應
《最後復活戰》承襲了日本體能挑戰節目的悠久傳統,如 90 年代的《筋肉番付》及其後繼者《極限體能王SASUKE》。但它更重要的文化座標,是與《體能之巔》的對話。
兩者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參賽者方面,《體能之巔》集結了處於巔峰狀態的現役運動員與網紅;《最後復活戰》則聚焦於黃金期已過、為身份認同而戰的退役選手 。哲學層面,《體能之巔》是對「完美肉體」的頌揚;《最後復活戰》則是對「靈魂狀態」的探索,將肉體視為承載情感的媒介。調性上,《體能之巔》是精緻的視覺盛宴;《最後復活戰》則更為粗獷、私密,且情感上更為「濕潤」(ウェット)——一個用來形容作品注重人性情感的日式詞彙。
因此,《最後復活戰》並非《體能之巔》的拙劣模仿者,而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回應」。它吸收了全球體能競賽的潮流,卻注入了在日本文化中能產生強烈共鳴的主題:落魄英雄的悲情、對生存意義 (ikigai) 的追尋,以及職業身份帶來的巨大社會壓力。
第六章:榮耀的重量—當遊戲反映現實
節目最引人深思之處,在於它將一場競賽昇華為一部引人入勝的社會評論。
- 運動員的第二幕:一場全國性的對話
節目將日本真實且緊迫的「運動員第二職涯問題」戲劇化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運動員將整個青春奉獻給單一的追求,這往往導致他們在退役後遭遇身份認同的失落、缺乏可轉移的技能,以及與社會的脫節 。尤其在疫情衝擊與職業聯盟化的趨勢下,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嚴峻 。《最後復活戰》為這個抽象的社會議題賦予了一張張真實而痛苦的面孔,讓觀眾看到,即便是傳奇人物,也同樣面臨著職業轉換的焦慮。 - 遊戲的無情本質:公平性與性別動態的爭議
節目最受詬病的一點,是其規則設計上的「不公」。除了前述的選秀制,在絕大多數偏向純粹力量與體型的競賽中,納入女性運動員的作法受到了嚴厲批評,她們的淘汰幾乎是必然的 。這讓節目陷入一種有趣的張力:它究竟想成為一場「公平」的體育賽事,還是一檔旨在反映現實生活中種種不公與殘酷的「實境」秀?節目並未迴避原始體能競賽中生理差異帶來的巨大鴻溝,這種毫不妥協的描繪,雖然令人不安,卻也為討論提供了豐富的空間。
最終章:全球的判決—文化濾鏡下的多元解讀
《最後復活戰》的全球反應,完美展示了一個媒體文本如何被不同的文化期望所解讀。
以 Reddit 為主的西方觀眾,在《體能之巔》的影響下,普遍將其視為一場體育競賽,並批評其製作不夠精良、規則不公且基調過於「令人沮喪」。中國豆瓣的用戶則欣賞其參賽者的真實性,但認為節目節奏倉促,且未能妥善處理性別動態問題。
然而,日本國內觀眾卻直觀地理解了節目的文化內核。他們並非將其視為純粹的體育競賽,而是一部「人性紀錄片」。他們看重的是情感的脆弱性(「濕潤感」)以及第二職涯危機這一沉重主題。他人眼中的缺陷——過多的戲劇性、不公平的規則——在日本觀眾看來,恰恰是節目的核心魅力所在。
總結而言,《最後復活戰》是一部需要特定文化語境才能完全欣賞的作品。它或許沒有《體能之巔》那樣震撼的視覺奇觀,但它擁有更深沉、更觸動人心的力量。它提醒著我們,在耀眼的聚光燈熄滅後,真正殘酷的戰場,才剛剛開始。這不是一場關於誰最強壯的比賽,而是一場關於如何在人生的下半場,重新找到自己位置的戰鬥。
最後復活戰 | 評價 7/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zh-tw/netflix/817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