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心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懺心

這幾天法鼓山ㄧ年ㄧ度的梁皇寶懺正在進行著,無論親臨法會,還是視訊参與都能感受到拜懺的莊嚴殊勝。若言之此懺法是梁武帝之后郗氏因瞋心重,業障突斃後墮為蟒蛇,身受其苦,懇求梁武帝幫她脫離苦趣,梁武帝ㄧ心向佛有大慈悲心,遂請寶誌禪師製懺文十卷,舉懺禮讓郗氏得以虔敬懺悔,滌除罪障,脫離畜生道,早日往生淨土。

如今信眾参加懺禮,亦是深感身有業障,欲藉参加懺禮,虔誠懺悔,消業除障,砥礪心志,圓滿菩提,了生脫死。但其實梁皇寶懺的懺儀就是繫心念佛。所以要行懺法得從念佛說起。


而從大乘佛法時代,念佛的法門從「常行念佛三昧」由支婁迦讖 譯

的《般舟三昧經》步行念誦阿彌陀佛的「唯心念佛」證入三昧。

分出「法界一相,繫緣法界」的「一行三昧」(一行三昧的本義,是實相觀)。

見於《文殊說般若經》 卷下:

「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大乘起信論》則云:「是三昧故,則知法界一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衆生身,平等無二,即名一行三昧。當知眞如是三昧根本。」

簡要的說「ㄧ行三昧」是稱念一佛名、見佛為方便,法界ㄧ相,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可說是「般舟三昧」的般若化。


而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位,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於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而若說「稱名念佛」的方法可淺可深,淺的是散心念,深的是定心念。念佛得入深定。這樣佛會出現於自己心中,諸菩薩得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

如此修習念佛法門,得從佛在前立,進展到佛入自己身心之中。

故有《觀佛三昧海經》云:「欲觀像者,先入佛塔」,《法華經》進一層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這裏是說佛像供在塔裏,要念佛色身相好,需先進塔裡,審細觀察佛像,然後憶持在心裏,口中持名念佛進入深定,則可早成佛道。


而消除災障,懺悔罪障,「稱佛名號」是重要的行法。所謂「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而梁皇寶懺的懺法,即是採用這種「稱名禮拜」念佛法。是故於懺儀中懺者要口誦清楚,耳聽明白,更了然於心。齊全了口、耳、心的拜懺,自然就能感應到佛菩薩大慈大悲,寬宥罪業,故拜懺得以身心自在福慧增長。所以懺心緣繫念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浩秦的沙龍
5會員
169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浩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24
出去走走 為什麼人要常常出去走走。 這是因為人具有主體性,身體與靈魂應不被禁錮,當人走入自然這一浪漫的客體就會揭示出思辨主體(自我),隨後思辯的主體再返回客體自然,自然的浪漫與詩性就與身體、靈魂交織 。人與自然的美、善 合一。這樣的邏輯思辯讓“出去走走”成了實用的心靈癒療。
2025/08/24
出去走走 為什麼人要常常出去走走。 這是因為人具有主體性,身體與靈魂應不被禁錮,當人走入自然這一浪漫的客體就會揭示出思辨主體(自我),隨後思辯的主體再返回客體自然,自然的浪漫與詩性就與身體、靈魂交織 。人與自然的美、善 合一。這樣的邏輯思辯讓“出去走走”成了實用的心靈癒療。
2025/08/21
語言 自從總統提出暫時性關稅的說詞後,未來的對美的關稅,似仍有轉圜的餘地,也讓人心生期待。 但事實沒有改變,有工廠無薪假的消息,也有做四休三的傳聞,對就業市場的衝擊正在進行著。 執政者善用語言的力量,「暫時」二字柔化了人們應對與思考問題的態度,且驅散人們對談判挫敗的疑慮,關稅與匯率的疊加本
2025/08/21
語言 自從總統提出暫時性關稅的說詞後,未來的對美的關稅,似仍有轉圜的餘地,也讓人心生期待。 但事實沒有改變,有工廠無薪假的消息,也有做四休三的傳聞,對就業市場的衝擊正在進行著。 執政者善用語言的力量,「暫時」二字柔化了人們應對與思考問題的態度,且驅散人們對談判挫敗的疑慮,關稅與匯率的疊加本
2025/08/17
禪坐 今天參加禪坐共修,法師提到初入禪坐之門,需以關注呼吸“數息”來調心,使之攝於ㄧ處,對治散亂使心安定。 這樣就能使妄念減少,增長覺照。但數息在本質上與情緒及身體狀態緊密相關。而站在佛法裏萬法唯識的立場,是無法認同身體地位的。且認為身體是痛苦的根源,具有無常的本質,是隨時可能毀壞的臭皮囊,還要
2025/08/17
禪坐 今天參加禪坐共修,法師提到初入禪坐之門,需以關注呼吸“數息”來調心,使之攝於ㄧ處,對治散亂使心安定。 這樣就能使妄念減少,增長覺照。但數息在本質上與情緒及身體狀態緊密相關。而站在佛法裏萬法唯識的立場,是無法認同身體地位的。且認為身體是痛苦的根源,具有無常的本質,是隨時可能毀壞的臭皮囊,還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五斗米教祖師爺張道陵的成仙記錄。
Thumbnail
五斗米教祖師爺張道陵的成仙記錄。
Thumbnail
敗莠今除明萌露 山崩林毀世紀復 道德喪萬劫輪迴 小室哲齋心適如
Thumbnail
敗莠今除明萌露 山崩林毀世紀復 道德喪萬劫輪迴 小室哲齋心適如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歷世間紅塵萬劫 勘破婆娑浮生相 阿難拈花藏禪意 佛陀含笑不作語   學庸93.11.26
Thumbnail
歷世間紅塵萬劫 勘破婆娑浮生相 阿難拈花藏禪意 佛陀含笑不作語   學庸93.11.26
Thumbnail
懺悔,是清洗心靈汙穢以獲得淨化的過程,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佛陀正法是改變命運的靈丹妙藥,修一天的福,得一天的善果;起一念的真誠懺悔,消近身的災劫惡報,福禍從來由心境所生。從自心著手,時時反省、慚愧懺悔,自身能消災免難,大則至家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Thumbnail
懺悔,是清洗心靈汙穢以獲得淨化的過程,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佛陀正法是改變命運的靈丹妙藥,修一天的福,得一天的善果;起一念的真誠懺悔,消近身的災劫惡報,福禍從來由心境所生。從自心著手,時時反省、慚愧懺悔,自身能消災免難,大則至家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Thumbnail
這就是「顛倒」!再大的恨意,受過再大的傷害、屈辱,應該用佛法來善加思惟它的業因果報,應該去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五道輪轉罪福報應經》、《三世因果經》、《玉曆寶鈔》.....這些書。《玉曆寶鈔》可以看五十遍、一百遍,看了有一個定見,再看自己人生的際遇。不單指這一件事,會明白很多事情。
Thumbnail
這就是「顛倒」!再大的恨意,受過再大的傷害、屈辱,應該用佛法來善加思惟它的業因果報,應該去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五道輪轉罪福報應經》、《三世因果經》、《玉曆寶鈔》.....這些書。《玉曆寶鈔》可以看五十遍、一百遍,看了有一個定見,再看自己人生的際遇。不單指這一件事,會明白很多事情。
Thumbnail
因果生生報不停 惡緣孽債兩相尋 從今解脫千年結 善道頻開福德門 無上解冤結菩薩摩訶薩
Thumbnail
因果生生報不停 惡緣孽債兩相尋 從今解脫千年結 善道頻開福德門 無上解冤結菩薩摩訶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