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熟悉的距離改變了,我學會這樣愛自己
我們都曾經遇過這樣的時刻:
一段你很在乎的關係,忽然變得有點遠、有點不一樣了那是一位認識多年的朋友,我曾經很自然地對他傾訴、分享、在意他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也曾經,在我需要時,他給過我溫暖與支持。但最近,他開始對我的關心顯得冷淡,回應也少了過往的熱情。
我一開始沒有辦法適應,會問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是不是我太黏人了?
於是,我試著更熱情、更用力地聯繫、更關心他的情緒,想拉近彼此的距離。
但得到的,卻是更深的失落感。
那種「熱臉貼冷屁股」的感受,不只是刺痛,還讓人開始質疑自己。
我們都在變,彼此的頻率也可能悄悄不同了
後來我慢慢理解,有些落差並不是誰做錯了什麼,而是——我們都在成長,也都在變。
我經歷的轉變、他的改變,可能已經讓我們的頻率不再一致。
那種「他怎麼不像以前那樣對我了?」的遺憾,其實是提醒我:
當一段關係的相處開始出現不對等的能量時,我該回頭看看自己,是不是付出得太多了?是不是也在不自覺中,期待了什麼回報?
這時我才明白,原來我對他的關心,其實也摻雜了一些「希望被回應」的渴望。
當我沒有得到時,我感到落差與失衡,那正是我的得失心在提醒我
「不是你不值得愛,而是你太用力想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溫暖,是天性;平衡,是修煉
我是一個有熱情、同理心也豐沛的人,這樣的我沒有不好。
只是,我需要學會的,是**「怎麼樣展現我的溫暖,而不讓自己受傷」**。
我開始學著辨認:
- 什麼時候,我的給予是出於愛,而非害怕失去?
- 什麼時候,我的關心,是舒服的互動,而不是試圖挽回過去的連結?
我漸漸懂了,
給予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忘了留下一點空間照顧自己。
我們可以是一個溫暖的人,但不必每次都捧著熱臉貼別人的冷漠;
我們可以關心別人,但也要記得,不要過度消耗自己來換取連結。
當我穩住了,世界也會跟著鬆動
關係的距離有時不只是物理的遠近,而是能量的對頻。
有些人來,是為了陪你一段;有些人離開,是讓你更認識自己。
而當我學會穩住自己的能量,
即使對方回應淡了,我也能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待,告訴自己——
「這不是我做錯了什麼,也不是我不值得被愛;只是他現在的狀態,剛好與我不同而已。」
我可以祝福他,同時也繼續愛著自己。
不是為了成為更好的人才值得被愛,而是,因為我就是這樣愛著別人、也愛著自己的那個人。
✦ 陪你一起想一想:
- 最近是否有一段關係,讓你感到失落或不安?
- 你是否有過「過度付出」後感到疲憊的經驗?
- 若你也正在面對關係中的轉變,會想怎麼樣更溫柔地陪自己走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