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才寫完一篇:👉 [停損後連續漲停的痛:市場操弄人性的陷阱]
今天,類似的情節,就發生在我自己身上。
賣掉以後,她又飛上去了

當下其實我沒有再看,轉身去忙別的事情。
後來是親友的Line提醒我:「她又飛上去了!」

就是那種標準的劇情——
分手後,還要看著她過得更好。
我也只是在便利商店看到後,笑一笑打字回應:
「哈哈,今天又有股市故事可以寫,主題都想好了 XD」
說真的,這種心境現在算習慣了。
當然會有那幾秒鐘的小小扼腕, 但很快注意力就會被別的事情帶走。
就像打籃球,球在手上投出去了沒進,
會喊一句「幹!」,然後立刻切回防守狀態。
在股市裡也是,分手後她過得更好很正常,
重點是心態調整好, 因為還會有下一次「投球」的機會。
夢想成為律師的律師們
前天,我難得開了一部新劇:
Netflix《夢想成為律師的律師們》。
前 10 分鐘就被吸住。
劇裡有個律師事務所集體面試的場景,大家被問到:
一列火車載著數百人,如果不轉向就會失速脫軌、乘客危險,
若轉向,卻會撞死鐵軌旁的一名技師。
駕駛該怎麼選?
應試者們幾乎都回答「只能轉向救乘客」。
只有女主冷靜地接著說:駕駛依然有過失致死罪。
在眾人質疑下,她解釋:
法律與情理本來就會矛盾。 法律上駕駛確實有責任, 但情理上會成為判決從寬的依據。
我喜歡她的表達方式——
先用理性切割,再補上人性的溫度。
股市與法律的交集
回頭看這兩天的操作,其實就像劇中的情境。
在股市裡,賣掉那一刻,
要像法律一樣,先做情感的切割:
不管之後她漲停還是跌停, 那一筆交易都已經結案, 責任到此為止。
等情緒慢慢退去,再回頭看,
才能在「情理」上找到新的理解——
有時候是扼腕,有時候是可笑, 但不會影響下一次的出手。
這種「像法律般結案,像人生般前行」的心態,
正是我在股市中永遠覺得自己像新手的原因。
透過自剖與告白, 讓投資變得有趣,也讓自己更能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