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失敗的恐懼正在阻礙你。你一直拖延想做的新事業,你還沒寄出你的工作申請,你找了一百萬個理由來避免發布影片。無論那件你想做的事是什麼,你知道你必須採取行動,你知道如何採取行動,但你就是不去做,因為你害怕失敗。我懂,我也曾經如此。
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教會我如何重塑自己的思維,讓失敗不再侷限我,反而成為我的動力。因為如果我屈於服恐懼,我現在就不會擁有年營收上億美元的事業。所以,我將與你分享我學到的東西,這樣你就能擺脫對失敗的恐懼。 首先,從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最大重點開始:
你並不是害怕失敗,而是害怕別人看到你失敗。
大多數人都忙著擔心自己的問題,根本沒空關注你有什麼問題,而你卻把每件事都看得太嚴重了。實際上,他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那個世界叫做「只有我」。那是他們的故事,他們的世界,他們自己是主角。而你卻以為他們都在關注你。最好是,但相信我,他們沒有。那些真正在乎你的人不會評判你,而那些評判你的人,你根本不用在乎他們。
在此提供一個重要的思維轉變:成為啦啦隊,而不是批評者。 當你看到有人鼓起勇氣做了讓他們感到害怕的事情時,讚美他們。主動分享他們的作品,主動支持他們的工作。當你越來越習慣成為啦啦隊,身上批評的那一面就會越來越少,同時你也會更有勇氣展示自己的作品,因為你將有一種正面的預期,認為別人也會為你喝采。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世界級的藝術家,技藝超群,但他卻害怕發表自己的作品。他最喜歡的日常活動是:當天去過什麼店家,就到那個店家的 Google 評論留言。他對此津津樂道。這種「對別人打分數」的習慣,在他心裡埋下一顆懷疑的種子。讓他對公開自己的藝術感到恐懼,害怕有人批評或拒絕,因為他自己就常常在評斷別人。
相信我,每個人都在面對「害怕失敗」這件事,每個人都在面對「害怕被評價」這件事,但你只需要專注在自己身上。 關於失敗,你可能不明白的是:贏家失敗的次數,比輸家還要多。 回顧我的人生,我失敗過不只兩三次,我指的是真正的失敗。不是那種「註冊一個網域,試著創業結果沒搞成」的小挫折。那種叫「專案」,我們有幾十個這樣的專案。
幾乎所有我認識的百萬富翁都有一次以上的創業失敗: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失敗;第三次還是不行。
但在那個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如何真正地成功。華特·迪士尼、亨利·福特,還有許多偉人,都曾破產、發生財務危機,才迎來最後的巨大成功。這其實是常態。儘管我的前兩個事業徹底失敗了,但那些過程教會我學習,教會我該注意什麼,教會我,即使所有跡象都顯示我不會成功,我仍然能夠站起來並繼續前進。當你這樣做時,你就是在教導自己,你可以做到。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唯一會「輸掉」的時刻,就是你選擇退出、不再玩的那個時刻。 我花了將近十年時間吃盡苦頭,直到最終迎來勝利。當那天到來,每個人都吹噓自己是我的朋友。每個人都說我有多麼聰明,多麼有韌性,多麼激勵人心。在那之前,沒人這麼說過。一旦你成功了,每個人會忘記你失敗了幾次。 這就是現實。所以如果你決定繼續玩這個遊戲,那麼理論上來說,你就不會輸。
失敗就像一塊肌肉,你訓練得越多,它就越強壯。你不可能透過「逃避失敗」來培養抗壓性,就像你不可能靠「不去健身房」來長肌肉一樣。唯一的方式,就是一次次去體驗過程。 有很多年輕人來向我尋求建議,問我:「我該如何開始?我該怎麼做?」
我總是回答:你越快地從「有一個想法」,到嘗試「向陌生人推銷東西」,然後他們拒絕了;或者你投入一些錢到某個專案,但它沒有成功。你越快這麼做,但沒有成功,你就越快得到成長。這是一種「暴露療法」。一次次失敗,然後再站起來,才能鍛鍊出面對失敗的肌肉。
從一開始就假設自己是錯的,實際上是一種更健康的成功方式。如今每當我開始一個新事業時,我都假設自己某些地方一定錯了。這才是真正的企業家心態——不是等到完美才開始,而是邊做邊修正,邊學邊改進。
如果你仍然困在過度思考一切的泥沼中,你必須明白,擔憂只是在浪費你的想像力。 太多人花太多時間在想像災難,而不是夢想成功。這就像騎摩托車或滑雪板一樣,你應該看著想要前往的方向,而不是你害怕撞上的障礙物。 我的朋友麥克第一次和我去滑雪旅行時,導遊對大家說:「不要盯著樹看。」
他問:「為什麼?」
導遊說:「因為你盯著樹,就會撞上樹,然後掉進雪坑,我們還得冒險救你。」
結果麥克一直盯著樹看,最後真的撞上去了。他嚇壞了,差點不敢再滑雪。
可是後來他學會了:只要尋找陽光就好,尋找光線之間的空隙,將視線專注在那些有機會穿越樹林的地方。
十年過去了,如今他已完全不會擔心撞到樹,反而專注於大跳台,做最酷的動作,每次都拿到「最佳照片」殊榮。
你的現實生活,與你內心最頻繁、最主要的思考、行為和情感等息息相關,如果你想改變你的現實生活,你需要改變你最主要的思想、行動和感受。 所以當我想到恐懼時,我必須告訴自己,恐懼代表著「看似真實的虛假證據」。它可能感覺很真實,但它並非事實上的真實。如果我做出這個決定,我真的會失去一切嗎?不會的。
我喜歡鼓勵人們問這個問題:與其問「如果我失敗了怎麼辦?」,不如問「如果我成功了呢?」如果有一枚「成功」的徽章,那枚徽章上寫著一個名字。為什麼不能是你的名字?為什麼不能是你?
為什麼不能是你去寫那本書?
為什麼不能是你去創作那些內容?
為什麼不能是你成為雜誌封面上的人物?
為什麼不能是你?
如果你現在正看著這段話,那代表你心裡早就有渴望。
我要告訴你:對你來說,那是可能的。
內容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vkQkW0nPmI
(It took me 45+ years to realize what I’ll tell you in 7 minutes…)
創作者:Dan Martell
《把時間買回來:讓你一本驚醒、一本初衷的經管奇書》的作者,是 SaaS(軟體即服務)行業的創業家、天使投資人、思想領袖和備受歡迎的教練。他在十年內創立、擴展並成功離開了三家科技公司。2012 年,他被評為加拿大頂級天使投資人,投資了 50 多家新創公司,例如 Intercom、Udemy 和 Unbounce。2016 年,Martell 創立了 SaaS 學院,並將其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教練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