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都是假象?還是我真的跟不上別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Hilary單身,33歲,收入6萬美元,沒有負債,只有14 萬美元房貸,是個健康教育工作者。她看到很多跟她同齡甚至更年輕的人,不停地炫耀他們的名車、豪宅和度假行程,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落後了。她過著樸實的生活,但仍不禁覺得:我有做錯什麼嗎?要怎麼做才能負擔得起那些奢華生活?

Dave:這其實是你們這一代,也就是千禧世代所遇到的困境,社群媒體的影響力過去我們會說「別和鄰居比較」,妳聽過這句老話吧?

聽眾Hilary:有的。

主持人Dave:但問題是,在以前的年代要「和鄰居比較」,心理壓力沒有那麼大,因為他們就住在隔壁。你看到他們開新車,但你也看到他們會常常吵架,也知道他們的孩子有狀況,了解他們有一些問題。所以當他們換車時,對你來說衝擊沒那麼大,因為你也看見他們生活中的瑕疵。

可是在社群媒體上,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最光鮮亮麗的片段。沒有人會PO 一張「老公剛買給我一台 1992 年的二手Honda」然後標註 #感恩的照片,沒有人會 PO 那種內容。

主持人John:也不會有人PO在海灘度假三週後,因為信用卡帳單而引發夫妻吵架、買不起尿布和食物的畫面。你看不到那些真相。

主持人Dave:其實整個文化都受到影響,不只是年輕人,像我這種年紀大的人有可能也會被這些假象所矇騙,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事情的全部樣貌。

妳有沒有看過這種照片:幾個 4-6 歲的小孩,穿著白色小西裝,坐在公園的野餐墊上,笑得很開心?我當年帶三個小孩去公園,現場混亂得像馬戲團──一個掉進泥巴,另外兩個在互扯頭髮。這種照片我一百萬年都拍不出來。那些小孩該不會是假人模特兒吧?到底是怎麼讓他們乖乖坐在那裡,擺出那些姿勢的?

主持人John:現在的相機一按就能連拍一千張,總有一張好看的。

主持人Dave:而且還可以修圖。

主持人John:妳平常是在哪裡看到這些內容的?是在社群媒體嗎?還是朋友傳給你的?

聽眾Hilary:幾乎到處都有,大部分是社群媒體,像 TikTok、Instagram、Facebook,但在工作場合也會有,比如有人會說「我要去巴哈馬玩幾週」或是「看看我新買的豪華休旅車」。

主持人Dave:妳去過巴哈馬嗎?

聽眾Hilary:沒有。但我會覺得好像大家都可以負擔......

主持人Dave:我跟妳說,巴哈馬有些地方很不錯,但也有一堆破舊的地方,只是網站上的照片看起來很漂亮而已,有時候看起來就像 1960 年代的假日旅館。我還是喜歡巴哈馬啦,只是提醒妳別被表象騙了,甚至連有名的亞特蘭提斯度假村也都很老舊了。

主持人John:我的想法是,豪華休旅車的確是很棒的車,但有 99% 的機率那不是用真金白銀買的。妳今天打電話來說:我 33 歲,單身,年薪 6 萬,房貸只剩 14萬,我們在這裡直接幫妳喝采,覺得妳是一個典範。如果我女兒 33 歲、單身、不是住在大城市,年薪 6 萬,我希望她能有妳現在的財務狀況,妳很棒。

妳現在的狀況比較像是,你是獨立電影的導演,只拿著一台相機在拍自己的真實故事;和那種動輒幾億預算的《哥吉拉》高成本影片是不同的。

聽眾Hilary:聽你們這麼說,我覺得心情好多了。我最近剛用現金付清讀完碩士學位的費用,所以之前存下來的錢都沒了,有時候我會想:那些錢本來可以去度假或買車的,我是不是不該這麼做?

主持人John:拜託,妳是把錢投資在自己接下來 50 年的人生!

主持人Dave:妳用碩士學位去換巴哈馬度假,這交易太值得了!

聽眾Hilary:希望如此啦…聽你們這麼說,我覺得安心多了。

主持人Dave:我自己也有過這種經歷。我28 歲那年破產時,我本來開 Jaguar,後來只好開破舊的老車。那時候我才徹底明白以前的自己和那些炫耀的人沒兩樣,我買東西只是為了讓別人看,是為別人而活。破產後,我不再有這種想法和虛榮心,現在我買東西只為了我自己和我太太。我現在開一台很好的車,是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輛車,我很開心開著它來上班,而不是為了讓別人羨慕。

我曾經開過一台借來的爛車,車身有九成都修補過,仿皮革的車頂會被風吹得鼓起來,像車頂上掛著降落傘一樣。我開著那輛破車停在紅燈口,車頂慢慢消氣、塌下來,旁邊停著一些剛從巴哈馬度假回來的人,他們的車看起來很棒。我看著他們,心裡想:「我到底哪裡做錯了?」 現在我知道,紅燈時停在你旁邊的那輛車,平均每月貸款是 750 美元。

主持人John:Hilary,我最後想問一下,妳看到那些度假和奢侈生活的影片,會不會加深妳孤單的感覺?

聽眾Hilary:會,因為我覺得那些人可以想去哪就去哪。

主持人John:我希望妳把重心放在建立人際關係的連結,而不是在想該去度假還是讀碩士,當然是讀碩士。而且我希望妳主動在妳的生活圈附近結交朋友、有自己的社群,和大家一起互動歡笑。開始培養這些生活上的人際關係,那些所謂的「光鮮亮麗的東西」,自然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QJxBaJ7_U

(This Is the Problem With Your Generation)

主持人

Dave Ramsey

美國知名的個人理財專家、作家、廣播與Podcast節目主持人,也是 Ramsey Solutions 公司的創辦人與執行長。他自1992年起致力於幫助大眾掌握金錢、建立財富、改善人生,以直接、實用且充滿激勵性的理財建議聞名。Dave Ramsey 主持的The Ramsey Show每週吸引超過2,000萬名聽眾,是全美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廣播節目之一。

John Delony

John Delony 是諮詢師、教育家和廣播名人。他是全國性聯播電台節目《The Ramsey Show》的共同主持人,在節目中協助剖析財務背後的心理學,他同時也主持自己的 podcast 節目《The Dr. John Delony Show》,內容聚焦於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議題。

Delony 在諮詢、危機應變和高等教育領域擁有超過 20 年的經驗,並且擁有兩個博士學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珍的金錢和自我成長筆記
1會員
20內容數
自由譯者。關於金錢知識和人生想法,很晚才啟蒙,在此分享個人覺得不錯的Youtube內容,共同學習,並作為持續下去的動力。
2025/08/20
我會對此保持低調,不是要刻意隱暪什麼,而是我不會高調炫富。但隨著你們的關係越來越認真,你可以開始慢慢透露。我會先從一些其他有關金錢的對話開始,像是可以開始談論職業道德、儲蓄、對方對金錢的看法等,確認這些對話進行得很順利,並且關係持續發展後,我才會深入談論這些事情。
Thumbnail
2025/08/20
我會對此保持低調,不是要刻意隱暪什麼,而是我不會高調炫富。但隨著你們的關係越來越認真,你可以開始慢慢透露。我會先從一些其他有關金錢的對話開始,像是可以開始談論職業道德、儲蓄、對方對金錢的看法等,確認這些對話進行得很順利,並且關係持續發展後,我才會深入談論這些事情。
Thumbnail
2025/08/13
是的,妳不需要他們的許可。這是妳的生活,也是妳的錢。所以,只要微笑著對他們說:「爸媽,我決定這麼做,但還是謝謝你們提供的意見。對了,我可能不會和你們去同一間教堂,我買的洋裝樣式你們可能不會喜歡,因為我已經是個成年人了。」
Thumbnail
2025/08/13
是的,妳不需要他們的許可。這是妳的生活,也是妳的錢。所以,只要微笑著對他們說:「爸媽,我決定這麼做,但還是謝謝你們提供的意見。對了,我可能不會和你們去同一間教堂,我買的洋裝樣式你們可能不會喜歡,因為我已經是個成年人了。」
Thumbnail
2025/08/06
其實,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當你在一間公司上班,你只有一個客戶。當你是自僱者為自己工作時,你有很多客戶。在公司上班並不是件壞事,但我們要有「你是為自己工作」的想法。說到底,自己的人生自己責任。像個自僱者一樣行動吧!負起責任,像個自僱者一樣行動,即使你實際上不是,但擁有這種心態,你永遠都會成功。
Thumbnail
2025/08/06
其實,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當你在一間公司上班,你只有一個客戶。當你是自僱者為自己工作時,你有很多客戶。在公司上班並不是件壞事,但我們要有「你是為自己工作」的想法。說到底,自己的人生自己責任。像個自僱者一樣行動吧!負起責任,像個自僱者一樣行動,即使你實際上不是,但擁有這種心態,你永遠都會成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原來過去的20年,我根本沒在認真生活。
Thumbnail
原來過去的20年,我根本沒在認真生活。
Thumbnail
相信在這個流量爆炸的世代,大家每一天滑手機或多或少都會接觸一些所謂「成功語錄」的短影音,彷彿每接觸一次,自己就離成功、富有更近一步。而這樣的想法,直到我接觸到《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才開始意識到自己離成功、富裕還有遙遠的一大差距需要努力。 老實說,首次翻閱此書時,我總認為是心靈雞湯,所以不以
Thumbnail
相信在這個流量爆炸的世代,大家每一天滑手機或多或少都會接觸一些所謂「成功語錄」的短影音,彷彿每接觸一次,自己就離成功、富有更近一步。而這樣的想法,直到我接觸到《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才開始意識到自己離成功、富裕還有遙遠的一大差距需要努力。 老實說,首次翻閱此書時,我總認為是心靈雞湯,所以不以
Thumbnail
迎接4字頭的人生,總是會回頭看一下這幾年完成了什麼事情,很難避免的會和世俗的觀念比較,買房、結婚、升官、存款...各種40歲該有的成就,我都沒有!
Thumbnail
迎接4字頭的人生,總是會回頭看一下這幾年完成了什麼事情,很難避免的會和世俗的觀念比較,買房、結婚、升官、存款...各種40歲該有的成就,我都沒有!
Thumbnail
看到很多人在提誰白手起家,想一想,我還真的是 我並非來自富裕家庭,而且我是窮養長大的 再加上年少不懂事,只懂得花未來的錢 我國小畢業12歲就出外打工(當童工) 在錄影帶店的工廠組裝錄影帶 一個月領22000,留三千塊自己用 其他全部都上繳給父母
Thumbnail
看到很多人在提誰白手起家,想一想,我還真的是 我並非來自富裕家庭,而且我是窮養長大的 再加上年少不懂事,只懂得花未來的錢 我國小畢業12歲就出外打工(當童工) 在錄影帶店的工廠組裝錄影帶 一個月領22000,留三千塊自己用 其他全部都上繳給父母
Thumbnail
人生有很多的目標,我們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是獨立的,證明自己是成功的,創造自己的成就與地位。這是人們最在意關心的議題,自我實現避免不了是否成功,結婚也避免不了對象身分地位與自己是否相配,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收入是多少,頭銜是什麼。
Thumbnail
人生有很多的目標,我們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是獨立的,證明自己是成功的,創造自己的成就與地位。這是人們最在意關心的議題,自我實現避免不了是否成功,結婚也避免不了對象身分地位與自己是否相配,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收入是多少,頭銜是什麼。
Thumbnail
年紀越長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心理狀態、狀態,整體上可不可以接受現在的生活步調,我在不斷的去探索自己的「想要」跟「不想要」,釐清後再慢慢放開這社會對這「工作的定義」、「女人得職則」、「應該不應該」的枷鎖,其實不少人,包括我發現我有個問題,就是會因為別人看似成功、符合社會期待的樣子,給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
Thumbnail
年紀越長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心理狀態、狀態,整體上可不可以接受現在的生活步調,我在不斷的去探索自己的「想要」跟「不想要」,釐清後再慢慢放開這社會對這「工作的定義」、「女人得職則」、「應該不應該」的枷鎖,其實不少人,包括我發現我有個問題,就是會因為別人看似成功、符合社會期待的樣子,給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
Thumbnail
當我們看著別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取得進展時,往往會感到困惑和挫折。然而,嘗試和學習新事物,即使最終失敗回到原點,也是思想成長的過程。這些經驗和思想的改變將幫助我們未來做出更好的決定。
Thumbnail
當我們看著別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取得進展時,往往會感到困惑和挫折。然而,嘗試和學習新事物,即使最終失敗回到原點,也是思想成長的過程。這些經驗和思想的改變將幫助我們未來做出更好的決定。
Thumbnail
人才不應該是標準化產物,人才沒有固定的成長路線,高級人才是自由發展的產物。這一生就是一天天努力變聰明,卻同時要持續知道自己其實始終蠢笨的過程。
Thumbnail
人才不應該是標準化產物,人才沒有固定的成長路線,高級人才是自由發展的產物。這一生就是一天天努力變聰明,卻同時要持續知道自己其實始終蠢笨的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