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無關乎瀟灑
赤足,無關乎詩意
至於揮汗吟哦自己的吟哦
詠嘆自己的詠嘆
無關乎閒愁逸致,更無關乎
走進不走進歷史
一行一行笨拙的足印
沿著寬厚的田畝,也沿著祖先
滴不盡的汗漬
寫上誠誠懇懇的土地
不爭、不吵,沉默的等待
如果開一些花,結一些果
那是獻上怎樣的感激
如果冷冷漠莫的病蟲害
或是狂暴的風雨
蝕盡所有辛辛苦苦寫上去的足印
不悲、不怨,繼續走下去
不掛刀、不佩劍
也不談經論道說聖賢話
安安分分握鋤荷犁的行程
有一天,被迫停下來
也願躺成一大片
寬厚的土地
──吳晟〈土〉
本詩的作者吳晟擁有多元的身分,既是國中生物老師,是農夫,也是一名詩人、作家。
在〈土〉一詩中,我們看見作者結合自己「農夫」與「詩人」的身分,既寫下自己對土地的熱愛與關懷,也呈現一種不同於刻板印象的樸實「文人」形象。一般人對作家的印象,常常是能言善道,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每天競競業業、勤勤懇懇握筆寫下的文字,能獲得青睞,甚至名留青史,應該是所有作家共同的夢想。
但農夫卻十分不一樣,每日握鋤誠誠懇懇、安分地耕作,並不為受到喜愛或走入歷史,他們並不高談闊論,只是希望受到老天爺的眷顧,讓辛勤耕作的成果可以順利開花結果。
本詩的重點雖是在農耕生活中,融入與附庸風雅文人的對比,呈現出土地與農耕的關懷,但也呈現另種文學寫作的題材、風格與角度。
你對文學印象是什麼?
是一堆優美而難解的詞藻抑或是國文課上的聖賢經書?
是否曾覺得文學離你太遙遠,自己沒有那種欣賞或寫作的「天賦」?
但文學存在的最初原因,並不是為了成為暢銷作品或得獎,或是在考試中獲得高分,而是給人們為了抒發情緒、傳遞想法的載體,而那些能說出眾人心聲或成一家之言的作品,則成為優秀的文學代表作。
文學其實應當是一種貼近生活的存在,任何人都能書寫與欣賞。
正如本詩,農耕語文學,看似對比,但同時農耕也能成為文學的題材,而其質樸的風格,也能成為獨樹一格的寫作方式。
同時正如影劇的題材多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文學作品也存在不同的體裁與主題。前者包含新詩、散文、小說、劇本等,後者更是變化萬千,例如:自然與農耕、哲學與心理、歷史與文化、愛情與親情、旅行與見聞等等。只要和人有關的都可以是寫作的主題。
在這各式各樣的主題中,一定也有你喜歡會有興趣的內容,甚至不乏優秀的作品,下次閱讀時,不妨先別急指著排斥或打呵欠,先從挑自己有興趣的主題開始吧!
感謝每一個路過的你!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有想了解的主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有機會我也會持續整理相關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