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世代的文化政策盲點:從一則網路回應看出臺灣教育與制度的缺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5 年 1 月,文化部預算首次被立法委員刪凍減;昨日,第二次追加預算也被全數刪除。短短七個月,文化部究竟做了什麼?制度檢討與政策盤點是否真正落實?這不只是個別政策操作的問題,而是凸顯制度設計、資源運用,以及整體文化治理的失靈。

正因如此,昨日我在社群媒體第二次提出制度檢討與盤點。然而,剛看到一位年輕網友對文化政策發表意見,內容包括「文化部成立不久」、「臺灣缺乏中介組織」、「法律補得快」、「公務員也是人、官員不懂是合理的」、「談制度是藝文產業」、「應由民間專業發起,政府再合作」等說法。這些說法看似合理,實則暴露出對文化治理基礎脈絡的無知。更嚴重的是,這並非單一個案,而是教育與公共討論環境失能的結果。

我選擇使用美國後概念藝術家Mark Lombardi(1951–2000) 的作品,是因為他專注於將政治、金融與制度之間的複雜網絡可視化。Lombardi 的手繪圖表揭示了權力結構與資訊流動的隱性關聯,正好象徵這些思考的荒謬,以及制度與資訊脫節的現實。

一、歷史基礎的斷裂

文化部的歷史並不短。1981年文建會成立,2012年5月20日升格為文化部,至今已有十三年。若說「成立不久」,就是對制度演進完全沒有掌握。這反映了教育體系裡缺乏「文化政策史」的知識傳授。年輕人被教育去背殖民史、藝術史等,卻不知道臺灣自身文化治理機制的發展,這是公共知識教育的重大缺口。

二、數據與事實的失真

臺灣並不缺乏中介組織。實際上,內政部立案的人民團體五萬個(不包括地方政府申請立案),其中光「學術文化團體」就有約一萬個。問題不是「沒有」,而是制度缺乏整合與運用。學生會誤以為「中介組織不足」,其實是因為教育和媒體都沒有提供完整數據,導致公共討論長期停留在想像。

三、法律速度的迷思

2015年制定的《博物館法》至今仍在適用,未能回應博物館生態與當代需求。這顯示臺灣並非「法律補得快」,而是「法律制定與現實嚴重脫節」。學生卻誤以為「補得快」是優勢,正好說明了教育未能教會社會大眾分辨「制度存在」與「制度有效」之間的差別。

四、責任感與專業的錯置

「公務員業務繁雜、官員不懂是合理的」這種說法,本質上是推卸責任。文化部既然是文化治理的主管機關,就應該比任何部門更專注於文化發展。選擇在文化部工作,就意味著必須承擔更高的專業責任。「進廚房就不要怕熱」是一種最基本的要求(態度)。年輕人若認為「不懂是合理的」,其實反映了教育與社會環境對責任感的弱化。這種「推卸責任」放在私人企業,恐怕就捲鋪蓋走路了。

五、民間與政府的錯誤定位

「民間先發起,政府再合作」聽來民主,實則危險。因為沒有制度保障,民間倡議常被消耗、被忽視。政府若沒有承認專業、轉譯實務的制度設計,民間努力再多也只能流於零散。學生會提出這樣的想法,正好揭示了臺灣長期缺乏「制度化民間經驗」的教育與訓練。

六、公務員「也是人」的荒謬推卸

更奇怪的是,這位學生還說「公務員也是人」,試圖以此合理化專業不足。問題在於,正因公務員是人,而不是機器,所以才必須透過教育、訓練、制度去提升專業水準。若凡事都能以「也是人」為藉口,那麼公務倫理就不復存在,公共治理更無從談起。「公共倫理的基礎就在於要求人必須超越私人的藉口。」

七、制度與藝文產業混淆

最荒謬的一點,是把「制度問題」視為「藝文產業」議題。制度是治理框架,藝文產業只是制度下的結果。當制度不健全,再多藝文產業努力都會受限。將兩者混為一談,只會模糊問題根源,誤導公共討論。

這些錯誤說法,揭示的不只是個人知識不足,而是臺灣教育與公共知識體系的缺口:「缺乏歷史感」、「缺乏數據意識」、「缺乏法治思維」、「缺乏責任倫理」,「缺乏區分制度與產業的能力」。臺灣的教育沒有建立文化政策史的知識基礎,沒有培養批判查證的能力,結果是公共討論建立在錯誤基礎上,年輕人在公共討論中只能憑直覺與想像發言,「看到影子就開槍」,缺乏對現實的把握。換言之,這是教育與公共討論的危機。是故,這樣的政策如何走向成熟。

真正需要檢討的,不是單一學生的發言,而是整個社會對文化政策的教育與知識傳遞。若這些根本問題不被正視,臺灣文化治理只會繼續在錯誤認知裡兜圈,無法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rene Yi-Ling Yu的沙龍
7會員
37內容數
2025/08/27
查找博物館、美術館終身教育相關研究時,發現國家教育研究院(國教院)幾乎沒有這方面的研究,這真令人意外。 檢視國教院的歷史是由三個單位整併而成: • 編譯館 → 課程與教材中心 • 教育研究所 → 教育學術研究,偏重學校教育與政策 • 教育資料館 → 教育文獻與史料整理 在三峽的國教院,自然
Thumbnail
2025/08/27
查找博物館、美術館終身教育相關研究時,發現國家教育研究院(國教院)幾乎沒有這方面的研究,這真令人意外。 檢視國教院的歷史是由三個單位整併而成: • 編譯館 → 課程與教材中心 • 教育研究所 → 教育學術研究,偏重學校教育與政策 • 教育資料館 → 教育文獻與史料整理 在三峽的國教院,自然
Thumbnail
2025/08/22
#超圖解sdgs #五南文化出版 在當代社會,ESG(環境、社會、治理)已成為全球企業評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然而,當這套架構被延伸到文化藝術組織/機構,卻顯現出一項根本性的不足:它無法完整涵蓋文化藝術組織/機構最核心的使命——「文化」本身。 美術館與博物館作為文化藝術組織/機構的典型範例,其
Thumbnail
2025/08/22
#超圖解sdgs #五南文化出版 在當代社會,ESG(環境、社會、治理)已成為全球企業評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然而,當這套架構被延伸到文化藝術組織/機構,卻顯現出一項根本性的不足:它無法完整涵蓋文化藝術組織/機構最核心的使命——「文化」本身。 美術館與博物館作為文化藝術組織/機構的典型範例,其
Thumbnail
2025/08/20
臺灣已進入「第二次美術館時代」,各地紛紛興建美術館與博物館,不論公立或私立,文化硬體可說遍地開花。然而,這股浪潮卻暴露出一個矛盾:高等教育體系未能同步跟上。 目前,臺灣並沒有完整的大學部「博物館學系」,相關課程多半集中於研究所,如北藝大、南藝大、輔仁大學等。這意味著學生必須到碩士班才接受博物館專業
2025/08/20
臺灣已進入「第二次美術館時代」,各地紛紛興建美術館與博物館,不論公立或私立,文化硬體可說遍地開花。然而,這股浪潮卻暴露出一個矛盾:高等教育體系未能同步跟上。 目前,臺灣並沒有完整的大學部「博物館學系」,相關課程多半集中於研究所,如北藝大、南藝大、輔仁大學等。這意味著學生必須到碩士班才接受博物館專業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改革是近年來政治的重要議題之一。希望透過改善立法效率、降低政治角力、提升民意代表素質、強化監督力量、建立透明公開機制和公司化治理等方面,讓立法院能夠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能。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改革是近年來政治的重要議題之一。希望透過改善立法效率、降低政治角力、提升民意代表素質、強化監督力量、建立透明公開機制和公司化治理等方面,讓立法院能夠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能。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臺灣國會內的風波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但這些話語背後其實都是精心設計的框架,想要讓大眾降低法案的關注度。而我們該如何掙脫這樣的框架,以及如何利用論述框架來引起更多關注,也是當前的議題之一。
Thumbnail
臺灣國會內的風波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但這些話語背後其實都是精心設計的框架,想要讓大眾降低法案的關注度。而我們該如何掙脫這樣的框架,以及如何利用論述框架來引起更多關注,也是當前的議題之一。
Thumbnail
本文討論臺灣國家考試制度不合理的錄取和分發任用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本文討論臺灣國家考試制度不合理的錄取和分發任用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16年,行政院設置行政院文化會報,目標為統籌國家文化發展政策、整合國家文化資源、協調跨部會文化發展事務、促進民間參與國家文化政策等相關工作。實施內容為每6個月召開會議一次為原則,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2017年,時任文化部鄭麗君部長亦提出「部部是文化部」的理念,並希望下一步推廣至地方
Thumbnail
  2016年,行政院設置行政院文化會報,目標為統籌國家文化發展政策、整合國家文化資源、協調跨部會文化發展事務、促進民間參與國家文化政策等相關工作。實施內容為每6個月召開會議一次為原則,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2017年,時任文化部鄭麗君部長亦提出「部部是文化部」的理念,並希望下一步推廣至地方
Thumbnail
文化部長鄭麗君在接任文化部長時說:「文化部政策絕對不是文化部自己的事,應如同法國文化政策核心概念是「44個文化部」,部部都是文化部。」日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則說:「文化工作需要看得很遠,我做的工作,是讓我的孩子未來長大成人,或是50年後的台灣,能夠以文化立國,能夠真正建立文化主體性,以文化來
Thumbnail
文化部長鄭麗君在接任文化部長時說:「文化部政策絕對不是文化部自己的事,應如同法國文化政策核心概念是「44個文化部」,部部都是文化部。」日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則說:「文化工作需要看得很遠,我做的工作,是讓我的孩子未來長大成人,或是50年後的台灣,能夠以文化立國,能夠真正建立文化主體性,以文化來
Thumbnail
限制行為能力(被政府機關公告停止適用)的電子簽章法修法,需要立法委員、政務委員的協助。我曾經的狗吠火車,早在20201116就在自由廣場向衮袞諸公提出。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12952 https://www.chinatimes.co
Thumbnail
限制行為能力(被政府機關公告停止適用)的電子簽章法修法,需要立法委員、政務委員的協助。我曾經的狗吠火車,早在20201116就在自由廣場向衮袞諸公提出。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12952 https://www.chinatimes.co
Thumbnail
這起社會事件引發各種輿論,反映了臺灣社會問題的複雜性。文章中提出了改善生命教育、提高危機意識、以及加強社工師薪資福利等建議,藉此呼籲社會正視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Thumbnail
這起社會事件引發各種輿論,反映了臺灣社會問題的複雜性。文章中提出了改善生命教育、提高危機意識、以及加強社工師薪資福利等建議,藉此呼籲社會正視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Thumbnail
小孩的SoR英文,國家買單,國家教。不用再花補習費
Thumbnail
小孩的SoR英文,國家買單,國家教。不用再花補習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