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中,蕭遘、陸扆、李磎、詹鸞、顧紹孫、陸希聲、楊鉅、崔遠、張顗、鄭賨、戎昱、趙模等十二人,屬於「唐代正書人物」的次要層級。他們多為朝臣、詩人、文士,書法並非開宗立派之巨匠,但因北宋徽宗內府藏跡而得以編入。綜合 典範人物敘述、源流考證、品評與代表作品
典範人物敘述
1.蕭遘:唐德宗朝宰相,文章名重,書法端整清勁,體勢近中唐官箴書風。
2.陸扆:中唐宰相,為人方正,其書體亦平正無華,見於碑碣與奏牘。
3.李磎:太常少卿,書跡見於內府,多清勁簡潔。
4.詹鸞、顧紹孫、陸希聲、楊鉅、崔遠、張顗、鄭賨:皆唐代中層文臣,書跡偶存,風格多為端莊雅正,未必有獨樹一幟,但各具文士氣息。
5.戎昱:著名詩人,詩有清峭之氣,其書法亦傳為俊朗清峻,帶有文人氣度。
6.趙模:仕唐之臣,書跡流傳極少,但因內府藏跡得錄。
源流考證
時代背景:唐代楷書自初唐歐、虞、褚定規範,到盛唐顏、柳雄強峻拔,成為最高峰。中晚唐雖不再出絕代巨匠,但書法已普及於士大夫,呈現「雅習成風」的景象。
這一群體的地位:多屬中晚唐文臣,書藝並非宗師級,但正是這些「文士書家」維繫了唐代正書的傳播,使楷法從碑版大作走向日常書札、奏章。
傳承路徑:可見他們受盛唐法度影響(歐、虞、顏、柳之規),作品多在「端莊而不失文氣」之間,延續了唐楷的正統性。
品評
書中對這些人的評語普遍較為簡短,語氣溫和,不若對大師之讚譽鋪張。大體評價如下:
· 「筆力清勁」:有筋骨,但不甚雄強。
· 「體勢端整」:結構中規,適合作法度之參考。
· 「雖不極工,然有韻致」:肯定其文人氣息,雖非巨匠,仍有可觀之處。
· 「得士林雅趣」:書風更多反映文人風度,而非碑刻雄渾。
代表作品(依《書譜》所載或傳世情況)
多數作品已佚,僅知徽宗內府曾有他們的書帖或文書。
部分如 戎昱 的手札曾見於傳世帖本;蕭遘、陸扆等人可能存於法帖輯錄。
整體而言,這一群人物的「代表作」並非如《九成宮》、《顏勤禮碑》般的經典,而多屬零散書札、表章、碑刻殘片。
書法的社會普及化: 這批人物的收錄說明唐代書法已成「士大夫基本修養」。不必是書壇巨擘,只要為朝臣名士,書跡亦足以被收藏。正書的延續性 他們雖不開宗立派,但作品承襲盛唐法度,維持了正書的規範,使唐楷精神能一脈相承到宋。文人之氣重於技巧 評語常見「清」「雅」「勁」等字,顯示北宋人在書法中重視「氣韻與人品」而非純技。這也體現宋人審美:不以「工拙」論高下,而以「士氣」定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