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書十二探秘(十四)-益州孤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益州刺史郤儉

益州刺史郤儉


來到蜀書十二最後一篇,郤正傳。

要分的段落只怕不下於譙周,光看內文分量,都懷疑陳壽是以郤正為主體來做此傳的。

郤是隙的異體字,同音。

後漢書裡頭有兩個郤先生,都是陳郡那一帶的人。一者善春秋圖緯,另一個則師承樊英。

樊老師開的科目是:京氏易,五經,風角、星筭、河洛七緯,推步災異。

兩者雖然不盡相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附帶一提,陳群的阿公陳寔小時候也是跟著樊英求學的。

不過,郤正的祖籍,記在河南偃師。這在洛陽旁邊,算起來是天龍人,離陳郡所在的周口市已經相當遠囉。

是說兩郤也分別是太學博士跟侍中,就算搬家去洛陽也是合情合理的。

實際上我們是找不到關聯性,郤正的祖譜上溯只到阿公郤儉。

這可是個知名人士。

三國史料中,有兩個郤儉,一個是大神棍,另一個是益州刺史。郤正的阿公是後者,大神棍實際活躍的年代是建安年間以下而已。之前講華陀左慈的時候有聊到。

可別以為益州刺史就比較正經,郤儉的記錄就是個十分不正經的刺史。

清人說,天下未亂蜀先亂。在劉焉入蜀之前,引爆蜀亂的就是這位郤刺史。

「益州刺史郤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

這邊提一下,《後漢書》不記「郤儉」,而是寫郗儉。

大家都說讀吃,不過有邊讀邊成希儉會比較能把這兩個名字連結在一起。

郤是罕見姓氏,郗同樣也是。三國最出名就是郗慮,這是專門給曹操跑腿的。

建安六年,郗慮跟孔融吵了一架,此後他就堅定支持曹操了。

曹操跟司徒趙溫政爭時,郗慮負責去頒布罷免趙溫的詔命。當然,郗慮也沒忘了收拾孔融:這都是發生在同一年的事情。

我們常常注意孔融多麼得罪曹操,倒是很少人注意郗慮的部分。

後來曹操任魏公,也是郗慮來頒布詔命。最大一齣戲則是郗慮拿著詔命去抓伏皇后。

說到這裡應該很明白了吧?郗慮應該是專門偽造漢獻帝詔命的人物。更是曹操在外征戰,朝廷中足以跟荀彧抗衡的主角。


回說劉焉進入益州,拯救了黎民百姓,郤儉卻死在盜賊手中。

局勢是這樣的:益州當時有一個叫馬相的人,以黃巾之名起義「合聚疲役之民數千人」。

先殺綿竹令,那表示他們從那邊造反。接下來攻打雒縣,殺了郤儉。這兩個地方在附近而已,有看過劉備打劉璋多少會有概念,都是成都北方。

馬相的勢力瞬間膨脹,繼續進討蜀郡犍為巴郡等地。繼而成為益州之亂第一強。

而郤儉留下的一個從事賈龍,聚眾在犍為抵抗。入蜀的劉焉就是跟賈龍聯絡上,開始反擊。

《三國志》說,賈龍聚集了千多人,幾天就打跑馬相,迎接劉焉開始統治益州,撫納離叛,務行寬惠。

很好笑,那表示陳壽甚至譙周的資料都指向:賈龍聯合了某些人殺死郤儉,接應劉焉,所謂郤儉大惡只是掩人耳目的說法。

《後漢書》卻有個妙處:寫撫納離叛,務行寬惠的人,其實是賈龍。

而劉焉「立威刑以自尊大,乃託以佗事,殺州中豪彊十餘人,士民皆怨」。佗事我猜是秦末南越趙佗的事,那個做法是東漢初割據群雄的教科書。

重要的是,事實上賈龍後來確實跟劉焉打起來了。

這個脈絡就會比較單純顯示,郤儉就是個地獄倒楣鬼而已。但同樣的,若從事官愛民體恤,你說他的刺史大惡?好像也是哪裡怪怪的。

就算賈龍沒有陰郤儉,他也不會是真心幫郤儉做事的。

郤儉的兒子郤揖因為父親橫死,也就留在了蜀地。後來,「揖為大將軍孟達營都督,隨達降魏,為中書令史」。

妙了。

「大將軍孟達」。誰家的大將軍?

大將軍就算作為敬稱尊稱,也只會在對話中出現。

描述時寫上大將軍,基本就是官職:不過進入三國後,大將軍不再是國家最高指揮官的專有名稱。

曹丕就幫很多將軍職加大,蜀漢從魏延身上也開始出現。

劉備稱帝時,蜀漢大將軍其實是空缺的。沒有記錄的。前左後右加趙雲的五虎之說,是漢中王所封。稱帝時是張飛車騎,馬超驃騎。

我們很容易直覺,大將軍應該要封給關羽,但可能詔命未至,你知道關羽就陷入重圍了。

不過兩漢大將軍,基本上都是「外戚之主」。

如果按照這規矩,當封吳懿而不是關羽。

可季漢連史官都廢了,還講甚麼規矩咧。後面更是由蔣琬費禕正式擔任大將軍呢。

孟達的出身,功績,在哪家有辦法當到大將軍?

就算是套餐加大的也很屌了。

他是故涼州刺史之子,《三國志》說:「建安初,天下饑荒,(法)正與同郡孟達俱入蜀依劉璋,乆之為新都令,後召署軍議校尉。」

注意囉,當這兩個人跟劉備初次見面時,則是「劉璋遣扶風孟達副法正,各將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達并領其衆,留屯江陵」。

很容易漏掉對吧?因為先主傳故意省去孟達,只寫法正帶四千兵。

事實卻是孟達在劉璋手下,比法正大:法正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軍議校尉。而劉備立刻讓孟達自領四千人,鎮守江陵。

後又守宜都。

前者是關羽的原防區,後者是張飛的。轉駐就是因為張飛入蜀了。孟達一來就能替關張大任,在劉備軍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由此可見,孟達在益州牧劉璋底下,是一個太守等級的將軍。

反推回去,入蜀時的情況,很可能是孟達帶了一票人馬,法正僅是其中一流民。

孟達,應該是標準的東州兵首領之一。

「先是,南陽、三輔人流入益州數萬家,收以為兵,名曰東州兵。」

我們看著都是挺自然,其實沒那麼自然。

建安初,張魯已經跟劉璋各自一方,扶風流民入蜀而不入漢中?

精算的話,劉璋是建安五年正式跟張魯撕破臉。加上《魏略》這句:「達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餘家歸魏。

我會推測,孟達他們這一支,原本應該是在漢中落腳的。

劉璋跟張魯破臉,孟達這些人才開始再次移動,或入蜀,或往上庸,往巴郡也是有可能啦。

正因如此,劉備才會在拿下南鄭(漢中郡治)後,讓孟達去「收復漢中東部」。

孟達是從荊州那邊上去的,劉封則是從南鄭出發,來個包夾。如果加上房陵、上庸有內應的話,還真是輕鬆拿下。

相對來說,若孟達本是此地地頭蛇,劉封奪鼓吹怕已經是極限,真是拿他沒辦法的。

理論上,郤儉當年在雒城被害,兒子郤揖卻活下來,那麼家屬不在治所的機會也是挺高。(郤揖不可能在河南老家跟上孟達的)

漢中南鄭,向來也是關中洛陽跟蜀中最佳的中途站。

「正本名纂。少以父死母嫁,單煢隻立。」

這真的很棒,棒在「母嫁」。

蜀漢我沒有看到過,只知道曹魏確實有「寡婦分配令」。

據杜畿說,一般地方官員,只管男主人死了,寡婦就要分配出去,根本不顧及實際情況。郤正成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很可能就是這條律令的緣故,而不是他媽薄情寡義拋棄他。

然而,這個無依的孤兒,一躍上歷史舞台,就是蜀漢中央祕書郎的身分。

他如何由魏入蜀,勤學上進?完全沒有畫面的。

不過,或許我們也有跡可循。

avatar-img
258會員
909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蜀漢降魏之後,譙周並沒有跟著劉禪北上入洛。 他走到漢中就不去了。 然而,晉武帝司馬炎卻是心心念念要邀請譙周來他身邊當官,為著是什麼? 當譙周抵達洛陽,仍不願為晉服務,促使司馬炎頒布了一條禁令。同時,這個勸劉禪投降的老學者,其真面目也隨之揭曉。 那也是串起整篇《蜀書十二》的關鍵。
譙周傳裏頭,他說過兩次光武傳奇的故事。都是給劉禪的上書。第一次是劉禪改年號,立太子,忙活了大半輩子想要來點小愛好又怎麼了的時刻。 你各位不要老記著光武劉秀的大絕招是放隕石,晉宣司馬懿同樣都是略懂略懂。劉秀真正的歷史定位,就是「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可以勸王者爭霸,也可以勸王者,投降。
景耀六年冬,魏國將軍鄧艾行陰平古道,奇襲江由城。 蜀軍守將馬邈無備,選擇了投降。 譙周傳說:「蜀本謂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度,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當曹魏大軍突破了姜維的防守,百姓們紛紛逃進山裡,政府,已經失去了管制的能力……
上次介紹了一下譙周的基本人設,接著來看他涉入政壇的部分。 諸葛亮任命譙周為勸學從事,蔣琬接班後則改為典學從事。 從事是州牧刺史副官的名稱,也就是這邊,兩人都不是以中央朝廷官員的部分在「使用」譙周。 原則上看起來也是很單純的興學教學,譙周幹得也不錯:典學的典就是總管的意思。 然後出現了變化。
蜀書十二再開,來到其中最有名的一位,譙周。 有名在兩點:勸降劉禪,還有他就是作者陳壽的老師。 以前也寫過譙周,所以這次比較流水的故事我可能就不說了。用這樣的格式隨意點,想到什麼就研究什麼。 譙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人。蜀漢有三巴郡,但東漢其實只有一個巴郡。 劉璋政權對巴郡的處置,將開展一條新的路線。
人倫禮法的基礎,在於婚姻關係。 這樣講你一定不信。 《三國志》裡頭這麼寫:「易稱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夫人倫之始,恩紀之隆,莫尚於此矣。是故紀錄,以究一國之體焉。」 記錄了甚麼呢?這一篇記錄了劉備的皇后與皇子,還有劉禪的皇后與太子。
蜀漢降魏之後,譙周並沒有跟著劉禪北上入洛。 他走到漢中就不去了。 然而,晉武帝司馬炎卻是心心念念要邀請譙周來他身邊當官,為著是什麼? 當譙周抵達洛陽,仍不願為晉服務,促使司馬炎頒布了一條禁令。同時,這個勸劉禪投降的老學者,其真面目也隨之揭曉。 那也是串起整篇《蜀書十二》的關鍵。
譙周傳裏頭,他說過兩次光武傳奇的故事。都是給劉禪的上書。第一次是劉禪改年號,立太子,忙活了大半輩子想要來點小愛好又怎麼了的時刻。 你各位不要老記著光武劉秀的大絕招是放隕石,晉宣司馬懿同樣都是略懂略懂。劉秀真正的歷史定位,就是「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可以勸王者爭霸,也可以勸王者,投降。
景耀六年冬,魏國將軍鄧艾行陰平古道,奇襲江由城。 蜀軍守將馬邈無備,選擇了投降。 譙周傳說:「蜀本謂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度,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當曹魏大軍突破了姜維的防守,百姓們紛紛逃進山裡,政府,已經失去了管制的能力……
上次介紹了一下譙周的基本人設,接著來看他涉入政壇的部分。 諸葛亮任命譙周為勸學從事,蔣琬接班後則改為典學從事。 從事是州牧刺史副官的名稱,也就是這邊,兩人都不是以中央朝廷官員的部分在「使用」譙周。 原則上看起來也是很單純的興學教學,譙周幹得也不錯:典學的典就是總管的意思。 然後出現了變化。
蜀書十二再開,來到其中最有名的一位,譙周。 有名在兩點:勸降劉禪,還有他就是作者陳壽的老師。 以前也寫過譙周,所以這次比較流水的故事我可能就不說了。用這樣的格式隨意點,想到什麼就研究什麼。 譙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人。蜀漢有三巴郡,但東漢其實只有一個巴郡。 劉璋政權對巴郡的處置,將開展一條新的路線。
人倫禮法的基礎,在於婚姻關係。 這樣講你一定不信。 《三國志》裡頭這麼寫:「易稱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夫人倫之始,恩紀之隆,莫尚於此矣。是故紀錄,以究一國之體焉。」 記錄了甚麼呢?這一篇記錄了劉備的皇后與皇子,還有劉禪的皇后與太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北宋時期邵雍的學識淵博和旅行的故事,講述他從書生到睿智的過程,傳達了走出世界,改變自己觀念和思想的重要性。
Thumbnail
城南,豐年客棧。先回了客棧的是夏芒,接著是衡無書。
Thumbnail
第十二集: 西苗歹徒要取恨世生性命,史艷文從清聖橋下來,發動純陽掌,霎時天搖地動,歹徒落荒而逃⋯⋯
Thumbnail
鄭厲公回歸鄭國,首先把傅瑕處死,接下來向原繁傳話,並似乎話中帶刺⋯⋯
Thumbnail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上一回,郤正吹捧了一下蜀漢的安定繁榮,同時也綿裡藏針,暗諷朝政敗壞的原因。 他不直接挑明罵黃皓,接著卻說,你們都那麼棒,我卻是個廢物,在朝廷數年,寄託在天子腳下…… 心,卻不在這裡。 郤正的心在哪呢?
Thumbnail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北宋時期邵雍的學識淵博和旅行的故事,講述他從書生到睿智的過程,傳達了走出世界,改變自己觀念和思想的重要性。
Thumbnail
城南,豐年客棧。先回了客棧的是夏芒,接著是衡無書。
Thumbnail
第十二集: 西苗歹徒要取恨世生性命,史艷文從清聖橋下來,發動純陽掌,霎時天搖地動,歹徒落荒而逃⋯⋯
Thumbnail
鄭厲公回歸鄭國,首先把傅瑕處死,接下來向原繁傳話,並似乎話中帶刺⋯⋯
Thumbnail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上一回,郤正吹捧了一下蜀漢的安定繁榮,同時也綿裡藏針,暗諷朝政敗壞的原因。 他不直接挑明罵黃皓,接著卻說,你們都那麼棒,我卻是個廢物,在朝廷數年,寄託在天子腳下…… 心,卻不在這裡。 郤正的心在哪呢?
Thumbnail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