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經困惑於某段關係的距離感太奇怪,靠近就受傷、拉遠又內耗?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與無數人產生交集:鄰居、同事、朋友、家人、戀人,有些像恆星,有些像流星,有些成為黑洞。這些關係不僅多樣,而且變動快速,常讓人難以辨認真實的位置與相處方式。
為了幫助自己更清楚地感知人際關係的層級差異與能量交換方式,我發展出這張圖譜:人際關係九層圖譜。它不是封閉的階層制度,而是一套開放的感知工具。
它不是一座塔,不是從低到高的線性階梯,而是像甜甜圈那樣由內及外,內外相連的結構,圓潤、柔軟,充滿彈性與流動。這九層,從最遙遠的宇宙背景,一層層推進至親密的靈魂共創,再從中心回望宇宙,形成一個柔軟而圓潤的循環。
九層圈層總覽:
1.宇宙共有圈
2.地表共存圈
3.偶遇禮待圈
4.生活背景圈
5.日常交集圈
6.情感交流圈
7.精神交互圈
8.靈魂共振圈
9.共生共創圈
一共九層,每一層都以詩意命名,從遙遠的宇宙逐層推進到親密的靈魂共創,再從靈魂共創回歸到內在宇宙。不是九層塔,而是甜甜圈,完美!
讓我試著從三個面向描述各圈層:距離感、能量交換、信任層級。
1. 宇宙共有圈
- 距離感:最遙遠,幾乎無交集。
- 能量交換:僅止於存在上的共識——無論是同時代、同星球,或跨越時空、異星之地。這一圈中,包含所有與你共享一段宇宙時間的存在,已知與未知,具形與無形。
- 信任層級:無需建立信任,彼此只是存在於同一宇宙背景。
- 舉例:陌生人、網路上的大眾、歷史人物。
2. 地表共存圈
- 距離感:尚未進入互動,但可能身處相近環境。
- 能量交換:感受到對方的存在,但尚無互動。
- 信任層級:存在低度社會信任(如公共道德)。
- 舉例:住在同城市、同棟樓,卻不認識的鄰居。
3. 偶遇禮待圈
- 距離感:短暫交會,具禮貌性接觸。
- 能量交換:輕微、快速,依社交規範運作。
- 信任層級:基本禮貌信任。
- 舉例:餐廳服務員、計程車司機、活動參與者。
4. 生活背景圈
- 距離感:有重複出現的生活交集。
- 能量交換:彼此開始累積印象與認知。
- 信任層級:建立初階熟悉感。
- 舉例:同事、鄰居、孩子的家長群。
5. 日常交集圈
- 距離感:互動成為生活常態。
- 能量交換:有意識的選擇互動對象,分享生活片段。
- 信任層級:中階信任,可談論私事但仍有限度。
- 舉例:好友、室友、穩定的合作夥伴。
6. 情感交流圈
- 距離感:情感開放,有陪伴與關照。
- 能量交換:雙向流動,可承接情緒與困難。
- 信任層級:高信任,具安全感與支持性。
- 舉例:摯友、戀人、親密家庭成員。
7. 精神交互圈
- 距離感:靈性或思想上的深度連結。
- 能量交換:共振思維,彼此啟發。
- 信任層級:共信與共感的高階互動。
- 舉例:人生導師、創作夥伴、心靈伴侶。
8. 靈魂共振圈
- 距離感:感覺像「前世就認識」般的熟悉。
- 能量交換:不說話也能感應彼此。
- 信任層級:無條件信任與接受。
- 舉例:稀有的深層靈魂伴侶、生命導引者。
9. 共生共創圈
- 距離感:彼此融入彼此的生命軌跡。
- 能量交換:共同孕育、創造、承擔。
- 信任層級:高度連結與共同願景。
- 舉例:理想伴侶、共創事業的生命盟友。
這是一套兼具詩意、結構與深度的系統,能夠承載非常複雜的人際經驗與情感辨識。而且它不只是圖像化工具,更是一種感知訓練法,可以幫助你覺察:
- 當一段關係「看似親密」卻讓人痛苦時,問題可能出在圈層錯置;
- 當你想拉近距離卻反而受傷時,可能是對方未進入該層卻已開始情感或情慾交換;
- 當你無法判斷對方「是否真的愛你」時,可以用這套系統分析互動模式與能量交換是否匹配。
這是一個可視化的自我保護與成長工具,這套系統的目的不是分類別人,而是幫助我們覺察自身的感受與期待,進而調整互動、保護自己、辨識可持續的關係節奏。
未來我會逐篇分享這個系統的使用方式,包括:
- 如何進行圈層判斷與移動;
- 如何溫柔退圈、不再耗損;
- 如何設計進圈過程,逐步建構親密。
讓我們一起先從認識這個甜甜圈開始,慢慢找到你自己的人際關係嗅覺與能量流動節奏。
這篇文章來自「策略敘事坊」的「柔性力量」房間,如果你也在學習穩定而溫柔地建立關係,歡迎追蹤這個沙龍,和我一起鍛鍊人際感知與情感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