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開放】2025/07/28 - 2025/09/30位於屏東枋寮與臺東達仁之間的浸水營古道,是一條擁有五百多年歷史的傳奇步道。這條全長約15.4公里的古道,穿越中央山脈最低的越嶺點,承載了原住民、清朝屯軍、外國傳教士與日治時期警察的足跡。如今,被林務局規劃為「浸水營國家步道」,它不僅是一條健行之路,更是一場跨越時空與自然的冒險,適合熱愛歷史與生態的你來探索。
近期豪雨造成山區多處土石崩落,考量民眾安全暫時封閉步道,待清理及整備工作完成後開放。
這條步道穿梭於熱帶霧林,沿途生態豐富,台灣穗花杉與冬季聚集的紫斑蝶令人驚嘆。從西入口出發,沿途可眺望南北大武山,緩緩步行至東端的姑仔崙吊橋,約需6至8小時。雖然坡度平緩,但水源稀少,需做好準備。準備好踏上這段充滿故事的旅程了嗎?
🗺️ 基本資訊
地理與步道概況
- 所在縣市:屏東縣枋寮鄉、臺東縣達仁鄉
- 全長里程:15.4公里
- 難易度:低至中,適合中低強度健行
- 附近步道:浸水營步道(前段)
- 海拔範圍:200至1450公尺
- 高度落差:1250公尺
- 路面狀況:林道、土石山徑、木階、木橋、吊橋
- 所需時間:約6小時
- 最適季節:全年,乾季(10月至翌年4月)尤佳
- 入山申請:需於警政署網站或歸崇派出所辦理入山證
- 基點:出水坡山(655公尺,二等三角點,No.1196)
步道特色
浸水營古道以其歷史遺跡與自然生態聞名。沿途可見清代營盤、日治時期的警察駐在所遺址與木炭窯,訴說著古道的悠遠故事。步道穿越熱帶霧林,台灣穗花杉高聳入雲,冬季紫斑蝶群聚的景象更是生態愛好者的焦點。從西入口出發,沿途可遠眺南北大武山的壯麗景觀,抵達東端的姑仔崙吊橋,結束這段穿越時空的旅程。
🚗 交通方式
自駕前往
- 西入口(大漢林道23.5K):從臺1線或臺17線抵達枋寮鄉水底寮,左轉185縣道行約1公里,右轉屏198鄉道,續行至大漢林道23.5公里處的古道西入口。
- 東入口(姑仔崙吊橋):沿臺9線南行,經太麻里、金崙至大武,過大武橋後右轉東198鄉道,抵達加羅板部落附近的古道東入口。
大眾運輸
兩端入口均無直達公車。建議搭乘臺鐵至枋寮站或大武站,抵達後聯繫當地接駁車前往西入口(大漢林道23.5K)或東入口(姑仔崙吊橋)。行前務必確認接駁車的預約與時間安排,以確保行程順利。
🛤️ 路線地圖
步道行程
- 起點:西入口(大漢林道23.5K)或東入口(姑仔崙吊橋)
- 路線詳情:
西入口 →(3.5公里,約80分鐘)→ 浸水營遺址
浸水營遺址 →(6公里,約130分鐘)→ 出水坡遺址(涼亭)
出水坡遺址 →(1.7公里,約40分鐘)→ 出水坡山登山口
出水坡山登山口 →(1.2公里,約30分鐘)→ 木炭窯
木炭窯 →(1.2公里,約30分鐘)→ 新姑仔崙駐在所遺址
新姑仔崙駐在所遺址 →(1.8公里,約50分鐘)→ 東入口(姑仔崙吊橋)
注意事項
步道路線平緩,無困難地形,適合中低強度的健行者。若從西入口走到東入口後無接駁車,需額外步行約5公里高繞路段至加羅板部落,建議提前安排接駁車輛以節省體力。
⚠️ 行前準備與注意事項
入山證申請
進入浸水營古道需提前於警政署網站或歸崇派出所申請入山證,確保合法進入山區。
交通規劃
大漢林道狹窄多彎,建議使用高底盤車輛,禁止大型客車與自行車通行。若計畫走完全程,務必安排東端的接駁車輛,否則需原路折返,增加體力負擔。
水源與裝備
步道全程水源匱乏,建議每人攜帶至少2至3公升的飲水。山區潮濕,可能有螞蝗、蛇類或蜂類出沒,建議穿著長袖長褲並攜帶防蟲用品。
生態保育
步道穿越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及野生動物棲息地,冬季可觀賞紫斑蝶,但請勿干擾生態。遵循無痕山林原則,不採集植物或驚擾動物,共同保護這片珍貴的自然環境。
天氣與安全
古道所在的中央山脈降雨量高,多雨多霧,乾季(10月至4月)是最佳健行時機。請提早出發,避免夜間行進,並注意大武溪暴漲或道路沖刷的風險。
🌿 踏上時空與自然的冒險
浸水營古道不僅是一條健行步道,更是一段穿越五百多年歷史與自然生態的旅程。從清代屯軍的營盤遺跡到日治時期的駐在所,從台灣穗花杉的蔥鬱林蔭到紫斑蝶的翩翩起舞,這裡的每一步都充滿故事與驚奇。不論你是熱愛歷史的探險家,還是追求自然的登山者,這條古道都將帶給你難忘的體驗。
準備好背上行囊,踏上這段清幽的旅程了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健行計畫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