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見聞|中國九三閱兵與台灣社會的深層困境

李建崑-avatar-img
發佈於浮生漫錄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事件與矛盾 最近看到香港紅媒《大公報》報導,這兩天,有台灣企業界人士公開表示參加中國的閱兵,並在一些場合高喊「我們就是中國人」。此舉雖屬個人自由,但由於中國九三閱兵本質上是軍力展示,而中國近年持續以軍機、艦艇對台灣施壓,甚至不排除以「武統」手段侵佔台灣,這樣的參與行為,便難以被單純視為文化情感表達。

對外,它可能被北京解讀為台灣內部對「統一」的某種認同信號;對內,則勢必引發社會對認同、立場與忠誠的激烈爭議。這種張力,正凸顯出台灣社會在國族認同上的深層矛盾。 幻象與誤判 在台灣社會中,迄今仍有人受到中國政治宣傳影響,將「和平統一」誤認為是善意的保證,甚至幻想在統一後仍能維持現有的生活方式與民主制度。然而,香港的急遽變化已經證明,威權體制對於高度自治與自由缺乏容忍度,「一國兩制」的承諾最終被架空。

若繼續將「文化血脈」視為保障,卻忽視政治制度的差異與現實之威脅,這樣的自我安慰,只會在真正的危機中加劇台灣的被動性。 自由與責任的界線 雖然民主社會尊重個人自由,但自由並不意味可以無視公共責任。參與中國閱兵這類充滿軍事威嚇意味的活動,不僅是個人選擇,更是具有國際政治效果的公共行動。在此脈絡之下,強調「我們就是中國人」的言行,容易被外界視為對威權政權的附和,進而弱化台灣在國際上的民主形象,並削弱全民的防衛意識。 學界言論與荒謬之處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學界與公共知識分子也曾公開發表過帶有高度爭議的言論,例某哲學系退休教授將「大陸就是祖國」視為理所當然,或以情緒化言辭批評異議者,甚至主張台灣社會需要「思想上的改造」。

這類言論若僅停留在「文化血脈」的層次,而忽略兩岸制度本質上的對立,便是一種邏輯上的自相矛盾、政治上極度單薄的說法。當知識份子以學術或哲學之名為威權論述提供背書,不僅失去學術公正嚴謹性,更可能在社會輿論場域中製造誤導,讓本就脆弱的民主共識受到侵蝕。 國際視角:民主防衛的普世課題 台灣的處境並非孤例。冷戰時期,波羅的海三國在蘇聯壓力下努力維繫國族認同;近年來,烏克蘭面對俄羅斯侵略,更凸顯民主小國在強權夾縫中的艱難抉擇。

這些案例告訴我們:若僅以歷史文化的連結作為與強權共處的依據,終將失去自主。國際社會因而必須意識到,台灣問題並非單一地區糾紛,而是全球民主共同體面臨的戰略與價值挑戰。 政策建議 ▪︎強化民主同盟的支持。 民主國家應持續透過安全合作、經貿協議與國際參與,強化台灣的戰略韌性,避免其在強權壓力下孤立無援。 ▪︎深化資訊合作與反制宣傳。面對跨國虛假訊息與認知戰,國際社會應協作建立資訊分享與媒體識讀教育機制,防止威權敘事滲透。 ▪︎倡議制度價值優先於血脈敘事。民主國家可協助推廣制度優勢的國際論述,凸顯自由、人權與法治的重要性,避免將台灣問題簡化為「民族情感」或「文化同源」的議題。 結語:一盤錯置的棋局 這場閱兵爭議,以及部分知識份子發表的荒謬言論,揭示了台灣社會在文化認同與國家安全間的巨大拉扯。若對中國的威脅缺乏清醒認識,任憑「血脈」與「文化」的修辭凌駕於制度與自由之上,台灣將可能在大國博弈中失去自主地位。面對此一挑戰,唯有透過教育強化歷史意識、推動媒體識讀、凝聚民主共識,並結合國際社會的支持,台灣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守住自由的根基。

相關資料

香港-《大公報》2025/09/03報導

<無懼台當局恐嚇 台胞赴大陸出席閱兵>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10/2025/0903/1118506.html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8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9/03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頒布《終戰詔書》,宣告無條件投降;9月2日,盟軍在東京灣「密蘇里號」上舉行降書簽署儀式。這才是戰爭結束的國際事實。然而,中國大陸卻以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藉此將勝利與自身「正統性」掛鉤。
Thumbnail
2025/09/03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頒布《終戰詔書》,宣告無條件投降;9月2日,盟軍在東京灣「密蘇里號」上舉行降書簽署儀式。這才是戰爭結束的國際事實。然而,中國大陸卻以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藉此將勝利與自身「正統性」掛鉤。
Thumbnail
2025/08/31
我出生在台北,幼年處於全民反共的年代。當時的冷戰格局方興未艾,國共對立清晰而尖銳。孩童時期的我,日日耳濡目染這種氛圍:校園的牆壁上貼滿「毋忘在莒」「反攻大陸」的標語;廣播電台晨昏播放著「反共抗俄」的歌曲與新聞;課本裡詳述共產政權的暴行,教師們則以嚴肅的口吻提醒我們「自由世界」與「鐵幕世界」的差異。
Thumbnail
2025/08/31
我出生在台北,幼年處於全民反共的年代。當時的冷戰格局方興未艾,國共對立清晰而尖銳。孩童時期的我,日日耳濡目染這種氛圍:校園的牆壁上貼滿「毋忘在莒」「反攻大陸」的標語;廣播電台晨昏播放著「反共抗俄」的歌曲與新聞;課本裡詳述共產政權的暴行,教師們則以嚴肅的口吻提醒我們「自由世界」與「鐵幕世界」的差異。
Thumbnail
2025/08/30
當台灣正為著核能電廠存廢和安全問題吵鬧不休之際,友人傳來一張中國沿海核能電廠分佈圖,密密麻麻,顯示出中國早已是全球核能發電最大的國家。 友人丟出一句話:「台灣的核安問題在中國。」試想,中國沿海衹能夠百分百維護好安全,任何一座出現核安問題,台灣都無法倖免。
Thumbnail
2025/08/30
當台灣正為著核能電廠存廢和安全問題吵鬧不休之際,友人傳來一張中國沿海核能電廠分佈圖,密密麻麻,顯示出中國早已是全球核能發電最大的國家。 友人丟出一句話:「台灣的核安問題在中國。」試想,中國沿海衹能夠百分百維護好安全,任何一座出現核安問題,台灣都無法倖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如果哪天在台北街頭看到大陸軍隊演習,或許也不要太訝異...
Thumbnail
如果哪天在台北街頭看到大陸軍隊演習,或許也不要太訝異...
Thumbnail
前兩天和幾位中國的軍官在一起吃飯,我們是從小到大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所以也不存在政治上的避諱。他們的態度是打台灣+美國+日本隨便打,儘管這看起來近乎愚蠢和瘋狂,但是從側面説明中國的軍隊的宣傳相當成功。我希望台灣社會對大陸要有深刻的認識,不是簡單片面的。 新聞原文:https://cn.nytimes
Thumbnail
前兩天和幾位中國的軍官在一起吃飯,我們是從小到大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所以也不存在政治上的避諱。他們的態度是打台灣+美國+日本隨便打,儘管這看起來近乎愚蠢和瘋狂,但是從側面説明中國的軍隊的宣傳相當成功。我希望台灣社會對大陸要有深刻的認識,不是簡單片面的。 新聞原文:https://cn.nytimes
Thumbnail
中國解放軍宣布在5月23、24日進行大規模對台軍演,國防部表示遺憾,認為這是對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國軍已按規定調動海、空和陸軍,以捍衛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主權。
Thumbnail
中國解放軍宣布在5月23、24日進行大規模對台軍演,國防部表示遺憾,認為這是對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國軍已按規定調動海、空和陸軍,以捍衛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主權。
Thumbnail
AI Gemini: 台灣文化面臨的挑戰 台灣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深厚,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然而,近百年來,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兩岸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文化逐漸走向融合。許多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
Thumbnail
AI Gemini: 台灣文化面臨的挑戰 台灣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深厚,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然而,近百年來,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兩岸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文化逐漸走向融合。許多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