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難想像1984年ASML從飛利浦和ASM分拆出來時,曾被視為注定失敗。儘管當時缺乏商業化產品,員工團隊也被認為前途渺茫,但ASML卻在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設備 :"EUV 極紫外光微影技術"中建立了技術壟斷地位。這就是ASML的故事,這位地球上最複雜機器背後的締造者。
在 1980 年代初期,荷蘭小鎮維荷芬靜靜地享受著鄰近的工業中心恩荷芬所帶來的發展成果。維荷芬之所以能蓬勃發展,主要歸功於荷蘭電子巨擘飛利浦的存在。隨著飛利浦公司推動區域內的技術創新,其影響力也擴展到恩荷芬以外的地區,在威爾頓形成一股工業活動和技術專業知識的漣漪效應。這種地理上的鄰近性,使得維荷芬成為高科技發展的沃土,也為它日後轉型為全球科技版圖上一個出乎意料的重要角色奠定了基礎。
儘管開頭並不順利,ASML 仍握有幾項關鍵資產。它從飛利浦公司繼承了兩項業界領先的技術、擁有一支由堅毅工程師組成的小團隊,以及在微影產業中迎來了一個獨特的契機,這個產業正處於一場重大技術變革的風口浪頭。
ASML 的早期經營十分艱困,幾乎難以維生,主要仰賴其出資者飛利浦和 ASM 提供的財務支持才能勉強維持營運。ASML從飛利浦繼承的第一個系統——PAS 2000,最初是以其舊名 ASM Lithography 銷售,但這款產品離成功相去甚遠。由於它使用油壓系統,可能產生的油氣會汙染晶片製造所必需的嚴格無塵室,因此根本無法銷售。ASML只得再次回到原點,從頭開始。
ASML的發展歷程充滿了機緣巧合,其中之一與全球最大半導體代工廠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有關。 1987年,台積電剛起步,張忠謀就向ASML下了一筆大訂單,訂購曝光機。然而,交貨後不久,台積電工廠發生火災,設備被摧毀。這場原本可能是災難性的挫折,卻對ASML來說變成了一場好運。台積電的保險承擔了損失,ASML被迫重新訂購相同的機器,這使得ASML的訂單量增加了一倍。不過,這起事件不僅對鞏固台積電與ASML之間重要的關係,而且在ASML財務最困難的時期為其帶來了一筆意外之財。
《造光者》的作者Marc Hijink追蹤報導ASML及其技術發展長達十餘年,同時關注歐洲在美中科技競爭中的角色定位。經ASML授權,他深入公司內部進行了三年的調查研究,以第一手視角全面記錄了ASML的成長歷程。對於想了解ASML這家公司的讀者來說,這本企業傳記無疑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佳作。
回饋顧客抽書活動!
這次要送出《造光者》一書給幸運的方格子顧客!只要在你看到這篇底下投票點選「我要參加」、或是「我就是要參加」,就有機會參加抽獎。如果上次中獎的人可以先跳過這一次,我想把機會讓給其他人,歡迎下次再來。
另外,因為方格子系統的關係,我無法直接與各位直接聯繫。拜託參加抽獎,如果抽中被Que到名字的人,記得找我來領哦!!不然獎項就白白溜走囉。
抽獎結果我會發文公佈中獎者,並且詢問中獎者的email。透過emai詢問聯絡方式:
- 姓名
- 寄件地址
- 聯絡電話
最後把資訊交給出版社處理,這次活動截止日期至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