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槓桿力》一書深刻闡述了我們在追求目標時,為何時常感覺努力與成果不成正比,甚至與初衷背道而馳。書中提出了一套極具洞察力的工具,引導我們重新校準方向,找到能夠帶來巨大影響的「槓桿點」。這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當我們試圖改變現狀時,不可能一次性改變所有事情,因此必須學會辨識那些只需投入少量努力,便能產生不成比例回報的關鍵領域。這是一場關於重新審視目標本質,並確保我們的行動真正服務於其潛在使命的旅程。
當衡量標準成為枷鎖
第二章以一個令人不安的真實故事開始:雷恩購買新卡車後的遭遇,生動地揭示了目標設定偏離初衷所導致的荒謬結果。雷恩買車後,經銷商不斷以電話、簡訊和電子郵件狂轟濫炸,只為確保他能在客戶滿意度調查中給予高分。
這正是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s Law)的絕佳例證:「衡量標準一旦成為目標,就不再是好的衡量標準」。經銷商追求的客戶滿意度分數,原本是衡量優質購車體驗的指標,卻因成為目標本身,而扭曲了員工的行為,使其偏離了創造出色體驗的真正使命,甚至在雷恩的卡車車窗被砸後,銷售人員仍不忘催促他填寫調查。這種「追求卓越」不僅讓客戶感受不到真正的關懷,更使整個組織的行為與其既定使命背道而馳。面對這樣失焦的局面,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才能辨識並修正這些看似努力卻實則無效的目標?
目標的目標
2007年,歐洲之星斥資60億英鎊升級鐵路線,將倫敦到巴黎的旅行時間縮短了20分鐘。從表面上看,投資目標是實現了,但廣告大師 Rory Sutherland 幽默的質疑:如果最終目標是為了改善乘客體驗,那麼這筆巨額投資是否物有所值?Sutherland認為,或許只需花費極小一部分的錢,為火車提供Wi-Fi,或是支付頂級超模在車廂內派發美酒,就能大幅提升乘客的愉悅感,甚至讓他們希望火車開慢一點。這個例子清晰地指出,過於專注於單一目標,可能會讓我們錯失更廣闊的願景。
書中提出了其中一個核心方式:「目標的目標」。這個問題旨在幫助我們拓寬視野,跳脫出表面的目標,深入探究其背後的真正意圖和更高層次的目的。它迫使我們思考「為什麼這個目標很重要?」或「這個目標最終希望達成什麼?」,從而避免盲目地追求那些可能與我們真實願景不符的目標。企業通常會設定無數短期目標,但有可能在達成所有短期目標的情況下,卻忽略了長期的目標。
奇蹟式問句
除了「目標的目標」提示我們要開拓視角的方式,書中還介紹了第二個方式:「奇蹟式問句」。這個問句目的是幫助我們收窄對成功的想像,使其變得具體、可觀察,並識別出通往目標的步驟。
一對婚姻陷入困境的夫妻,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丈夫 Felix 的回答是:「如果奇蹟發生,我們會坐下來,一起規劃改變。」百蹟式問句則能幫我們找到朝目標前進的第一步。
「目標的目標」與「奇蹟式問句」這兩個方式:
- 「目標的目標」 幫助我們拓寬視野,確保我們所追尋的「槓桿點」在哪裡。
- 「奇蹟式問句」 幫助我們收窄視角,確保這些「槓桿點」是可行的邁出第一步。
找到改變的支點
《高效槓桿力》的精華在於其對目標本質的深刻反思,以及提供了一套實用且富有啟發性的方式。當我們感到困惑或努力被誤導時,透過反思來釐清最終願景,有效識別與真正使命脫節的目標,將重心放在真正能產生影響的關鍵點上。
回饋顧客抽書活動!
這次要送出《高效槓桿力》一書給幸運的方格子顧客!只要在你看到這篇底下投票點選「我要參加」、或是「我就是要參加」,就有機會參加抽獎。如果上次中獎的人可以先跳過這一次,我想把機會讓給其他人,歡迎下次再來。不過隔一次可以再來參加!!
抽獎結果會在底下留言區公佈中獎者並詢問中獎者的email,透過emai詢問聯絡方式:姓名、寄件地址、聯絡電話,最後交給出版社處理。截止日期至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