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我決定轉職前端工程師,結果不得不面對原始內心恐懼的故事。
我七月初的時候,剛上完四個月的網頁開發前端培訓營,是勞動部「產業新尖兵計劃」跟商研院合作開的課,每個月還有學習獎勵金,主要是鼓勵 15-29 歲失業青年學習新技能,轉職前端工程師。(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看看產業新尖兵有哪些課程!)
會上這個培訓營,是因為對前一份產品管理師的工作不太滿意,身兼多職、臨時事項跟各種人際溝通,讓我難以專注於我真正有興趣、感到意義的事情:網頁產品本身。我決定去上實體課,想著如果有了技術能力,就能直接把網站做出來,不用像以前上班的時候一樣,要一直催工程師做這做那,但我自己卻沒有實質的產出,當然產品管理絕對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是我個人不喜歡這種工作方式。
最重要的是,我跟我男友有個長期的夢幻目標:去日本生活。他本身就是工程師,也建議我身為一個外國人,當技術人員可能是最佳選項,寫程式比其他工作更有可能獲得遠端機會,也不會被太要求日語溝通能力,薪水也相對好,加班還比其他職位少。我完全被說服了,這聽起來超棒的啊!我確實很想去日本生活,但一直不知道要靠什麼途徑怎麼達成,現在,我只要會寫程式就可以突破這個困境,這條路在眼前變得很清晰可行,非常誘人。
結果,我就真的乖乖地上了四個月的課,從 HTML、CSS、JavaScript 學起,最後一個月組隊做了一個經典的電商平台團體專案。這個專案讓我感受到什麼叫「出社會」,為什麼做對的事還是會被人討厭、為什麼要跟這麼難溝通的人合作 ...,但這不是今天想要思考的事情,下次有機會再說說心得。
我在培訓前期非常認真,老師教得很仔細,會耐心引導我們思考,我也很幸運的遇到兩位也超級認真又聰明的同桌,正向能量彼此互相影響,感覺好像照這個步調下去,一定會學得很好。然而後期的情況可說是急轉直下,因為是免費課程,許多學員並非專注在轉職工程師的目標,僅是來「上個課看看」,班上的學習氣氛越來越糟,老師似乎被學員的消極影響,開始轉用激將法,但或許是力道過猛,許多學員被打擊後反而更沒信心,隨著時間越接近結訓日,那種正向希望的感覺,漸漸轉變成了「生存恐懼導向」的培訓營,「什麼樣的作品才能讓我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要在多短的時間內熟練什麼能力,才不會被 AI 取代」、「轉職菜鳥要投一百份履歷才算是有認真」。
自認內心強大的我,也漸漸失去動力,最後的專案只用最低程度的努力應付過去(雖然結果還是全組貢獻度最高)。結訓後,原以為脫離了培訓營的環境,可以重新振作,但卻還是每天都意興闌珊,打個一兩行就想把電腦關起來。但我不想承認這種狀態,我不可能花四個月換來這種結果!於是我決定就算沒動力,告訴自己至少完成一件事就好,今天就切一個頁面、或是投幾封履歷、或是完成一個超小功能也沒關係,這樣應該可以從小小的成就感慢慢累積,有時候先做下去就會有動力了!
其實這個做法很棒吧?我也沒有很強硬的逼自己一定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很多事情,沒有過度施壓給自己,但我還是失敗了,我只要一天有寫程式、有努力,我隔天就會整天躺著,然後到晚上夜黑風高的時候邊哭邊說服自己:「這只是暫時的,這是因為你都把工作想得太可怕,一直擔心自己沒辦法很快做好對吧?所以就算每天只寫一點點功能還是會很不安,但其實沒有那麼可怕的!還是有職缺、還是有人願意帶菜鳥的,而且你那麼聰明,慢慢來沒關係,一定會有好結果的!!」然後隔天就能再振作一點,再隔天又重複一樣的內耗。
就這樣過了兩個禮拜,我的專案幾乎毫無進度,每天都在懷疑中度過。我不得不開始思考,我到底為什麼不想寫?
--
不小心就寫太多了,因為故事真的很長!這篇先分享嘗試轉職的過程,下篇文章繼續說說後來放棄的原因和思考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