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師的眼中無眾生,皆是佛。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禪師的眼中無眾生,皆是佛。為何如此?因為當你認識自己之後,宇宙一切的眾生也成佛了。

當圓曉禪師舉起拳頭示眾,問你:「看得見嗎?」

你應該會回答:「看得見。」

既然你看得見,那你就應該要瞭解「什麼是自己(佛)」了。


當圓曉禪師「喝!」一聲,問你:「聽得見嗎?」

你應該會回答:「聽得見。」

既然你聽得見,那你就應該要瞭解「什麼是自己(佛)」了。


當圓曉禪師問你「嘴巴長在臉上,對嗎?」

你應該會回答:「對呀!嘴巴長在臉上。」

既然你知道嘴巴長在臉上,那你就應該要瞭解「什麼是自己(佛)」了。


你就是佛、眾生都是佛,當然是因為還沒究竟認識自己,但在禪師眼中,你一直展現著佛性。


學人問惠忠禪師:「如何才能直見佛性?」

惠忠禪師舉起茶杯喝茶。


學人問惠忠禪師:「佛在何處?」

惠忠禪師答:「喝你的茶。」


這幾則公案,如果參透,立即就認識自己這尊佛!有答案,請email給圓曉禪師:zenyuansiao@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圓曉小參室
1會員
92內容數
鏡虛圓曉禪師的沙龍,旨在分享韓國臨濟宗祖師禪的學習歷程,歡迎支持。
圓曉小參室的其他內容
2025/09/06
如果你可以打坐好幾炷香,是很厲害的!如果你佛經倒背如流,亦值得讚嘆!不過,除非你能道出一句證明你瞭解自己(佛)的話語,否則很難印可你已經開悟見性。開悟,無關行住坐臥、無關打坐、無關背誦佛經、無關沐浴齋戒、無關身分地位。就算你完全不認識佛教、這輩子沒有聽過佛教,你還是可以開悟見性。
2025/09/06
如果你可以打坐好幾炷香,是很厲害的!如果你佛經倒背如流,亦值得讚嘆!不過,除非你能道出一句證明你瞭解自己(佛)的話語,否則很難印可你已經開悟見性。開悟,無關行住坐臥、無關打坐、無關背誦佛經、無關沐浴齋戒、無關身分地位。就算你完全不認識佛教、這輩子沒有聽過佛教,你還是可以開悟見性。
2025/09/05
佛陀說的話,我們要去驗證,不能隨意照單全收。禪師所說的也是如此,到底有沒有「開悟」,什麼是「解脫生死」,這些是要自己去驗證的,禪師會希望學人去參究、自己去證明,而不是盲信,或覺得禪師就是救世主。說實話,如果到最後發現,根本不是佛陀與禪師說的那樣,也很好;發現其實真的如同佛陀與禪師說的那樣,也很好。
2025/09/05
佛陀說的話,我們要去驗證,不能隨意照單全收。禪師所說的也是如此,到底有沒有「開悟」,什麼是「解脫生死」,這些是要自己去驗證的,禪師會希望學人去參究、自己去證明,而不是盲信,或覺得禪師就是救世主。說實話,如果到最後發現,根本不是佛陀與禪師說的那樣,也很好;發現其實真的如同佛陀與禪師說的那樣,也很好。
2025/09/04
圓曉禪師的生活與其他人無異,起床、吃飯、工作、睡覺。
2025/09/04
圓曉禪師的生活與其他人無異,起床、吃飯、工作、睡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