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日的第一餐,常是兩餐合併的早午餐。
有時開車去外縣市「踩點、挖寶(飽)、嘗鮮」,
有時就只是在家門附近的早餐店坐坐,殺殺時間。
日本觀光客的早餐後
聽說日本觀光客很喜歡體驗台灣的早餐店文化,
今天大叔旁邊坐的正是一桌日本家人。
一位日本老奶奶,嘗試著說中文點煎餃,
和點餐櫃檯有說有笑的互動著;
坐在對面、旁邊的,不是兒子媳婦,就是女兒女婿。
老奶奶的斜對面,應該就是孫子。
人口組成是目前日本典型的人口結構,
高齡、少子。
台灣近年來在人口組成上,也是快速步入後塵。

日本觀光客早餐用畢後
可以看到用餐後的餐具擺放整齊,
桌面還用紙巾擦拭過一遍。
這讓大叔聯想到去年我們棒球12強奪冠後。

摘自網路
不灑香檳的冠軍球隊
「這是屬於日本職棒的場地,希望能把這份喜悅帶回台灣去慶祝。」
總教練曾豪駒當時就向大會表示不會在現場灑香檳慶祝。
其實,
真的要灑香檳是完全合乎國際慣例的;
大會準備這麼多香檳就是要讓冠軍隊的選手們大肆慶祝,
只是,
他們應該沒想到慶祝的不是他們自己地主隊的選手們。

其中的一瓶被拿回台灣展覽;圖片摘自網路
記得當時聽到身為冠軍隊的我們不灑香檳理由的當下,
真的是感動到眼眶泛紅還起「雞皮疙瘩」。😂😂😂😂😂
教練及選手們不僅在世人面前展現台灣的球技與棒球能量,
更展現台灣運動員的素養。
台灣棒球員尊重日本的球場,
日本觀光客尊重台灣早餐店的餐桌;
事不分大小,
同樣令人感動與深自警惕。
載入史冊
囿於人口數量及社會風氣,台灣從來不是體育強國;
國際賽事上的中華隊也常輸多贏少。
但是,
「勝不驕,敗不餒」
不僅是參與運動賽事該有的態度與風範,
也是做人處事的精神與素養。
素養(literacy / competence)是指一個人因教育、學習、生活經驗而養成的知識、能力、態度與品格的綜合表現。
它不僅是「知道」與「能做」,更包含「怎麼做」與「為什麼這樣做」。
真心覺得12強奪冠及後續的事蹟應該載入教科書中;
讓台灣的下一代也具備我們這一代人的素養。
這應該要比看小魚逆流而上更讓人動容吧! (p.s. 現在應該已經沒有這一課了吧。)😊😊
出國就代表台灣
大叔在台灣的美食街,
也常常看到國人用餐後會將餐桌也順便擦抹乾淨。
台灣人喜歡去日本,也常常去,
耳濡目染下,可能也就成了自身的素養。
列舉一些出國旅遊時該注意事項:
- 保持環境整潔: 不亂丟垃圾,這應該是最基本該做到的。
- 公共場合保持音量適中,不大聲喧嘩。
講到這個,有時「不小心」和「強國大媽」出現在同一公共場合,
大叔還得故意「烙」兩句英文或是帶上墨鏡、口罩,😎😎
免得被當作「XX同路人」。😅😅😅 - 不隨意拍攝,尤其是宗教場合或當地居民。
不能拍攝的寺廟、建築物或室內,
應該都會有告示,基本上也都會有人在場監督、勸導。
進入一個景點前,可以先留意一下。 - 衣著得體
有些國家在衣著上不宜太暴露,就要特別注意。
大叔在日本搭電車時,特別注意到穿短褲及涼鞋的幾乎都是觀光客,
日本成年男人好像不大這樣穿著。
天氣太熱,大叔實在沒法兒穿長褲旅遊,(p.s. 最主要是沒帶,又不想買🤪)
但買了包腳的涼鞋,並穿上襪子,(BTW,UNIQLO的襪子又好又便宜 🤗🤗)
讓自己的衣著至少不要差到太多。 - 入境前盡量了解及尊重在地文化
禮儀,飲食文化,宗教、禁忌,小費文化...等等。
尤其是小費文化,
到了該給小費的國家,千萬不要忍痛不給,
雖然在台灣我們沒有這種習慣。
也不要充大爺給太多,
這讓我們以後去的台灣觀光客要怎麼給。
要為後人著想;
服務費該給幾趴就是幾趴,
可以多,但是不要多太多。
出國就代表台灣,
讓出國的我們自己
和台灣的棒球隊一樣,
受人尊敬、令人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