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上,一般外科醫師很常面對的一種疾病就是「腹股溝疝氣」,也就是台語中俗稱的「墜腸( tuī-tiông)」,也有人會說是「脫腸」。
誰比較容易得到疝氣?
腹股溝疝氣有一些明確的危險因子,其中又可以區分為兩大類型:
1. 原發型腹股溝疝氣
- A. 性別:男性的發生率比女生來得高,機率大概是八到十倍。
- B. 年紀:一輩子裡有兩個時期特別容易產生腹股溝疝氣,分別是0到5歲的幼兒時期和75歲到80歲的老年期。
- C. 家族史:統計上來說,尤其是一等親的家人有腹股溝疝氣的疾病史的話,發生率也會較高。
- D. 先天性疾病:膠原蛋白或是纖維蛋白的代謝異常可能會導致腹壁的結構天生就比較脆弱,發生疝氣的機會也會上升。
- E. 曾有腹腔手術史:尤其是傳統開腹型的攝護腺手術,對於腹股溝疝氣的發生率會是一般人的四倍。
2. 復發型腹股溝疝氣
- A. 性別:女性在復發型腹股溝疝氣的佔比比男性高。
- B. 特定疝氣類型:統計上而言,直接型疝氣再發的機會也較高。
另外,有一些共同生活性的危險因子也需多加注意,例如:慢性咳嗽、便秘、抽煙、解尿不順,對側曾經發生過腹股溝疝氣……等等。這些因素對腹股溝疝氣的成因推理上是有貢獻的,不過比較缺乏大型明確的證據支持。
為什麼我們會發生腹股溝疝氣?
0到5歲的幼兒期容易發生的原因,是來自腹股溝中有一個「鞘狀凸」的構造,原本嬰兒出生之後就應該要關閉,不過有些小朋友尚未關閉的很完全,因此用力哭鬧時就會產生腹股溝疝氣。年紀漸長後,後天型易發的腹股溝疝氣是來自腹壁在使用過度造成的慢性結構傷害與肌肉力量的下降,所以導致腹股溝環的地方強度變弱並擴張。在肚子用力,腹壓上升的時候,肚子裡面的器官它就會溜到腹股溝管裡面,形成下腹突出一包的典型疝氣症狀。
腹股溝疝氣還會發生什麼症狀呢:腫塊、疼痛、卡住
除了在下腹股溝會有一包腫塊凸出來,有時肚子裡面的疝氣囊袋如果過大,有可能會順著這個腹股溝環裡面的腹股溝管一路延伸到陰囊,所以有些嚴重的疝氣的患者的陰囊也會跟著腫大。這樣的腫塊,平時不一定會維持凸起的樣子。經過長久站立、慢性咳嗽、用力打噴嚏、長時間劇烈的運動或者是做粗重的工作之後會比較容易凸出來。有時躺平之後或者是用手把它推一下,它可能就會溜回去。
下腹部的位置,有時因為疝氣囊袋的拉扯,也有可能會產生一些疼痛感,多數是以悶痛來表現,有時會併發「重物的下墜感」,是偏向拉扯的感受。
因疝氣而股出的腫塊,如果突然推壓不回去腹腔,而且隨著時間的進展還產生了嚴重疼痛、局部明顯的腫脹與發紅,那很可能是掉入這個腹股溝疝氣裡面的器官已經卡住了,隨時可能會進一步缺血壞死。像這樣器官被卡在這個疝氣囊袋裡面導致缺血壞死的狀況,我們稱為「嵌頓型疝氣」。這種狀況屬於一種腹部急症,建議儘速就醫並可能會需要緊急的處置手術以避免其更進一步惡化。
我這一定是疝氣!……蛤?等等,不一定嗎?
腹股溝出現腫塊並不一定就是產生了腹股溝疝氣。統計上比較常見的其他症狀相似的狀況也還不少:
1. 脂肪瘤:脂肪瘤是一種脂肪增生造成的良性腫瘤,大小不會有明顯改變,不過有時候少部分的脂肪瘤會慢慢變大,觸感不會很硬。
2. 淋巴腺發炎:腹股溝區域的淋巴組織相當豐富,壓痛會比腹股溝疝氣曜明憲許多,有時可能會合併依些全身性感染的症狀,例如發燒、白血球或發炎指數上升等等。
3. 陰囊水腫:一般的陰囊水腫單純只是積水而已,並非因為疝氣掉入的器官導致膨大。因為陰囊水腫而腫起來的陰囊觸感會比較有彈性,如果拿手電筒照光的話,會透出紅光。
4. 大隱靜脈曲張:大隱靜脈是位置上很靠近腹股溝的一條重要靜脈,自大腿像上回流,因此其所產生的靜脈曲張有時也會造成腹股溝的腫塊。靜脈曲張通常外觀會偏青藍色,摸起來比較軟Q,不過它也會因為咳嗽或是腹壓上升而比較容易凸起。
5. 腫瘤:少見,以淋巴腺腫瘤或者是軟組織腫瘤為主,也有可能是轉移性癌症造成的腫塊。質地通常偏硬且實心。
腹股溝疝氣可以怎麼處理
基本上,由於腹股溝疝氣的發生是解剖結構上的問題,所以沒辦法靠著服用藥物或復健等非手術的方式完全根治。通常一旦有出現症狀,醫師會建議病人至少要密切的追縱,甚至儘早開刀做根本治療,因為任何再輕微的普通腹股溝疝氣都有機會進展成嚴重度較高的嵌頓型疝氣。
疝氣手術的類型
目前疝氣手術的主流是微創手術,主因是在醫學實證上面確實有一些大型的證據顯示,微創的腹股溝疝氣手術在手術後早期的一些疼痛感的下降效果比較好,手術後早期回到工作崗位或者是正常生活的恢復期也比傳統手術來的時間還要短。
傳統的疝氣手術雖然現在已經比較不常被執行,但其最大的優勢之一是可以讓病人在半身麻醉的情況底下執行,適用於有一些像全身麻醉風險太高或困難插管的病人,能避開一些呼吸道的併發症的產生。
在微創手術中還有根據使用器材的不同分為腹腔鏡手術與機器人手臂手術(也就是俗稱的達文西手術),在這邊幫大家做了表格的初步參考比較。

微創疝氣手術根據每一家醫院能提供的醫療器材或者是醫師所善於執行的手術都不一樣,這部分有賴各位自行就診詢問。原則上,合法立案的醫療院所提供的手術服務類型大致上都是安全的,對於價格也請衡量自身的經濟狀況,理性消費,不需要太過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