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竟然會想讀博班?!
對我來說,在生物醫學領域為了鑽研一項專業領域,我認為碩士的經驗是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因此在大四上學期,也跟著同學們一起申請了台灣國內幾所大學的碩甄。
由於在台灣三類組的碩士甄試大約落在9月底~10月底的時間(含第一階段書面審查及面試)而日本則約是在10月底開始報名,當初我的打算其實是先將自己的碩甄備審資料做完後,再全部自己翻譯成英文或日文,以作為申請日本的研究所(大学院)的審查資料,這樣同時可以提出我的研究成果,也能證明我有這個成立的語言能力。
不過是其未如想像的那麼順利。碩甄期間我因為壓力太大,光是交出被審資料就已精疲力盡,身心狀況也非常糟糕。因此在我確定正取台灣學校的研究所後,我就放棄了原本計畫的後半段XD
也是有鑒於自己對於生物領域的研究滿有興趣,在碩一時偶爾跟老師們聊天會討論到未來想做比較偏向哪類型工作時,我提到了:有點想讀博班,不過目前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想法。
畢竟讀博班是一件重大的決定,不僅僅是讀書,它也是你的未來。
非常有幸的,在我提到這件事後,有老師非常認真的與我討論如果要讀博班的話想去哪裡讀?對於哪個領域比較有興趣?等等。最後算是順水推舟的決定了我要申請京都大學的這件事。
- 沒辦法也要有辦法:找出自己可以拿出來說最嘴的能力
必須說,我不是一個活成社會期望的學生。例如在學時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積極參與校外活動、假日去當志工......。這些通常會被要求放在備審資料的加分項目,我可以說是一項都沒有。說是對學習多有熱忱,我也無法拿出在系上前5%之類的成績單。兩項最大的因素是讓我一開始沒有很認真的決定要繼續「申請」任何學位的主因,即使我對研究再有興趣。
不過與此同時,從國中就開始當阿宅的我,唯一累計下來的能力就是:日文。
高中時我就清楚意識到,如果我拿不出課外活動的紀錄,那我能做的事就是想辦法證明現在的我有哪些能力。於是最常見的「看動畫學日文」變成我證明自己外語能力的方法之一。
———————————————————————————————
語言成績歷程:
高一:N5
高二:N3+TOIEC 785分
高三:N2
大四:N1+TOIEC 905分
碩一:TOEFL iBT 75分
以上只有英文是有在補習班刷題專門讀商用英文以及後來的托福,日文全部是自學。
———————————————————————————————
通常,當我與同學或是學弟妹分享時,最多人會忍不住發問的是:你花多久讀日文啊?!
只計算有看課本讀書的時間,其實只有要考日檢前一兩週上課偷讀日文的臨時抱佛腳的幾個小時。能夠讓我抱佛腳啃書一下就能考過的理由,全在於我很認真當阿宅XD
國中開始看動畫並且喜歡二次元,老實說對我的日文能力可以說是沒有幫助,只會說你好對不起而已。在高中前期,我喜歡上日本的偶像,開始追他們的綜藝節目、電視劇或是廣播節目,由於這些媒體的內容相較接近實際生活,也是當下的流行,節目看久了後默默的發現原來自己好像可以聽懂一些內容了......?
不過,至此為止仍然不夠。
- 興趣或許不能當飯吃,但興趣可以成為你的能力
會說是因為「很認真當阿宅」學起來的日文,是因為身為粉絲想要追到他們全部的節目和演出,可是看久了或是追到中文圈人氣相對低一些的團體後就會遇到很大的瓶頸:沒有人翻譯。
沒有人翻譯怎麼辦?!沒有怎麼辦!!!只能看!!!!!
這就是用愛發電的開始XD為了看懂偶像講的話,粉絲沒有極限⋯⋯。
在當時當然沒那麼多到:我要看偶像/動畫學日文考N1!這麼多,都是先看了之後、每天自習完回家就看、一天看兩三個小時全日文無字幕的節目或電視劇,到了某一天想要往上考日檢時,到了書局翻教科書時發現:⋯⋯為什麼我看得懂?
高中的時候時間有限,一天有兩個小時都算超多了。上大學後由於是全勤的歸宅部部員,每天回住處後就是玩日本遊戲~看日劇~看偶像或喜歡的二次元的東西有沒有新資訊(當然也是日文)。一天接觸日文6小時以上都不是難事。
想問的是:每天都接觸6小時以上的日文,要完全不會日文反而才是最難的?
不只有日文,喜歡歐美歌手的人或許就是這些時間都在聽英文,那當然語言能力會有所進步;喜歡K-POP的人也是同樣道理的一直在接觸韓文。這些都是能夠成為「證明你自己」的契機,結果是在於你有沒有想要去做(例如以考檢定的方法證明你會這個語言)。
我本人非常之討厭語言檢定考,認為為了考試而讀的語言並不是自己的東西,實際上也有很多只會考試但不會說的人存在。
但是在自己已經遇上需要「證明」自己的時候,有些事是非做不可的😔。
以上!在開設這個部落格時認為一定要寫的內容,希望不只是提供升學經驗,還能夠提供一些申請以外的資訊給有類似想法的人參考。
下一篇開始是EP. 1,會從先從獎學金申請(台灣京都大學獎學金)開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