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原寫於 2024/03
孩子的未來,不該只有一條跑道。
我支持孩子追求自己的熱愛羽球,但更希望他們有機會探索更大的世界。
體育班的隱憂
最近孩子要升國中,我開始思考:
現在的體育班教育,幾乎是以「運動員為唯一出路」在培養。
結果就是,孩子除了專注在運動上,其他技能幾乎沒有接觸,也少了探索興趣的機會。
這真的是我要的嗎?是孩子想要的嗎?
如果只會讀書或打球
如果只會讀書或打球,
把所有的精力投注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當然很棒!
但我常在想,如果孩子在這段成長過程中,少了去體驗、去探索其他世界的機會,
那會不會也失去了發現新可能的契機?
以前在我父母的教育氛圍下,總存在一種期待:
只要專心讀書,就能出人頭地。
於是我,拼了命努力讀書:
- 把社團活動放在次要,甚至不參加
- 放棄課後的探索機會
那~如果最後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成績或學校呢?
那樣的挫折,孩子要怎麼面對?
我還記得自己國三那年,因為聯考沒有考好,
落空的不只是成績,而是心裡對未來的全部想像。
那時候,我整整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拒絕和同學聯繫, 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
後來才慢慢走出來........
同樣地,我也會擔心一個羽球小選手,
羽球小選手的專注很是令人感動。
但如果整個青春都投注在球場,卻很少發展第二專長,
或接觸不同圈子的朋友,
一旦沒能成為理想中的國手,他又要怎麼看待自己的人生呢?
體育專業的就業機會
其實「體育專業」的未來出路並不侷限。
根據研究調查,體育相關科系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並不差: 📌 有研究顯示,約 81% 的學生能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第一份工作。
📌 也有學校調查指出,體育系畢業生中六到七成已經就業,多半進入教育相關領域。
📌 甚至在舞蹈相關系所,有七成以上的校友持續從事專業相關工作。
這些數字都在提醒我們:
👉 體育專業並不是「沒有未來」,而是未來選擇其實很多。
除了大家最直覺想到的國家代表隊選手,
還有各式各樣的職涯可能,例如:
💪 各類運動教練、健身指導員、運動訓練師
💪 銷售、品牌創立、運動產業行政
💪 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運動心理諮商師
💪 行銷、公關、大型賽會籌備、場館管理
💪 裁判、經紀人、體育記者、實況主播、運動攝影師
這麼多的路,其實說明了體育專業的價值。
但矛盾的是,體育班教育往往卻把焦點放在 那 3% 能成為國手的人。
結果就是,孩子在最該探索的年紀,被放在單一路徑裡訓練,
減少了讀書跟社團活動,少了發展第二專長的機會。
如果孩子只被允許走一條路,風險也會變得很高。
因為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 就算再努力,也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
所以我繼續支持你打球,但同時也更希望你看見更大的世界。
所以社團課業都不要隨便放棄~
我相信,最好的禮物,不是成績,而是陪伴你找到自己的路。
我的生命經歷:從資訊到設計,再到教育
其實,這和許多技職學生的狀況很像:
設計系畢業的不一定最後去做設計; 企管系畢業的,也不一定就能直接進入管理階層。
我自己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不是設計科班出身,卻一路走進設計領域。
過程比別人辛苦,但也因為嘗試過不同專業, 才有機會看見更多連結,走到今天。
我的歷程是這樣:
📌 高職念的是「資料處理」
📌 專科讀的是「資訊管理」,因為選修課,意外發現自己對設計充滿興趣
📌 18 歲毅然投入設計圈,累積作品與經驗確認好方向後,邊工作邊深造
📌 後來發現自己熱愛分享與教學,才轉向教育領域
如果沒有那些繞路與嘗試,就不會有現在的我。
這也是我在大學教書時,常提醒學生的——
探索本身就是一種養分,沒有白走的路。
有一次,老大對我說:
「我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他很羨慕弟弟,因為弟弟很早就確立「想當選手」的目標。
但我反而覺得,太早有目標不一定是好事。
因為當一個人太早把自己綁死,就會避開那些看似慢、
看似沒用、甚至一開始看不出價值的東西。 長久下來,反而容易欠下所謂的「技術債」。
所以我告訴老大:
「你才國中,不知道未來要什麼很正常。 媽媽支持你打球,只是希望你青春期有地方發洩體力。」
我不希望你現在就被放進體育班或音樂班的單一跑道,
而是能探索更多可能。
不要害怕探索,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我跟老大說:
「你以為媽媽從小就是拿著畫筆,沒事就愛畫畫的人嗎?其實完全不是。」
高職時,我念的是「資料處理」;
專科時,讀的是「資訊管理」。 直到一門選修課,才意外發現自己對設計充滿熱情。
18 歲,我毅然投入設計圈。
一邊工作、一邊進修,靠著累積作品與經驗,才慢慢找到方向。
從最基層的美工開始,做過平面設計師、鞋樣設計師、產品設計師,
也參與過許多公司與品牌形象識別系統的規劃與設計。
後來更有機會投入品牌專案,例如 Asics、Victor、Puma 的跑鞋與羽球鞋設計。
但我始終覺得自己還不夠,
於是繼續進修碩士班,累積更多專業視野, 最後才轉向教育領域,走進大學的教室。
如果你在我國中時問我:
「40 歲的自己會做什麼?」 我大概只會一臉問號,絕對想不到會是現在的模樣。
所以,我支持弟弟打球,
但也不希望他被鎖死在體育班~
更希望他在國中以後,能多看看不同的世界。
不是只有體育,還有社團、不壹樣的朋友圈、不同的興趣娛樂等等。
賈伯斯曾說:
「往前看時,你無法把所有的點連起來; 只有往後看時,你才會發現這些點如何串聯。
你必須相信,這些看似無關的經歷,終會在未來連成線。」
這句話,我真的非常有感。
回頭看,24 歲以前的我,念過不同科系,打過各種工,
累積不同的工作經驗。
這些經驗當時看起來零零碎碎, 卻在日後一點一滴串連起來,成就了現在的我。
結語
我一直相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如果太年輕就把自己封閉在單一跑道,而錯過了其他可能,不是很可惜嗎?
🔒 不是同溫層的不要看XD
這只是我的觀點與記錄,沒有絕對的對錯,
只有每個家庭、每個孩子不同的選擇。
體育班與非體育班的家長,本來就會有不同立場,
這裡單純只是我身為媽媽的一些思考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