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該為熱浪負責?以科學追蹤企業責任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圖片作者:ChatGPT

圖片作者:ChatGPT

愈來愈頻繁的熱浪只是天災嗎?


近二十年來,世界各地的熱浪愈來愈常見,強度也愈來愈高。許多人會以為這只是「自然變化」,但科學家指出:這些極端事件背後,確實有人為因素的影子。


不過,當科學家們說:這是因為那些大企業(尤其是能源產業)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與甲烷)造成的,很多大企業立刻跳出來說:「不是我!我只是提供產品!我沒有排放那麼多啦!」


說真的,每次我看到這些研究,我覺得很好奇的是:二氧化碳與甲烷又沒有標記,他們怎麼確定誰要負責呢?


最近(2025 年)發表在 Nature 的研究,首次系統性地分析了 2000–2023 年間的 213 起重大熱浪事件,發現所有事件都因為氣候變遷而變得更嚴重、更常見。而且,研究還進一步把責任追溯到 180 家主要碳排放企業(俗稱 carbon majors),包括國營石油公司、跨國能源巨頭與大型煤炭公司。


所以,他們的研究怎麼做?


研究團隊當然不可能在空氣中「抓到帶著公司 Logo 的二氧化碳分子」(事實上,如果真的可以有Logo,難道這些公司們不會想辦法去掉嗎?)。那麼,他們是怎麼可以做到「從熱浪追到企業」的呢?


首先,研究團隊使用「Carbon Majors 資料庫」,這個資料庫蒐集各企業自 1850 年以來的產量:煤炭、石油、天然氣、水泥。資料庫的數據來自這些公司的年報、政府能源統計、歷史檔案。


也就是說,是他們自己在年報上承認自己有生產那麼多(當然也排放了那麼多的二氧化碳與甲烷),就不能再說「我沒有排放那麼多」啦!


因為不同種類的燃料燃燒會釋放固定比例的 CO₂ 與 CH₄(稱為「排放係數」。所以,研究團隊只要用「產量 × 排放係數」,就可以估算每家公司每年的排放量。


雖然很多能源公司會說,我只負責賣,我又沒有用,為什麼要算在我的帳上?但是研究團隊還是認為:不可以只算企業自己燃燒的排放,還要包括它們販售的燃料最終被使用者燃燒所產生的排放。


為什麼?因為公司從這些產品獲利,所以責任不能只停在「我只是賣油」。


然後,他們使用地球系統模型(如 OSCAR),模擬如果沒有這些排放,全球升溫會少多少。再結合「極端事件歸因」方法,計算:少了這些升溫,熱浪的強度與機率會有什麼不同。


他們看到了什麼?先說結果:這 180 家碳大戶的排放,解釋了自工業革命以來大約一半熱浪強度上升的原因。


他們發現,所有 213 起熱浪都因氣候變遷而更嚴重、更常見。從2010–2019 年間的熱浪,平均比工業革命前更可能發生的機率是200 倍。

而且,有四分之一的熱浪(55 起),在沒有氣候變遷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出現。光是最大的排放者(如前蘇聯的能源業)自己,就讓53 起熱浪成為可能。


就算是較小的公司(例如蒙古的 Elgaugol),也足以讓 16 起熱浪從本來不可能發生轉為發生。


換句話說,連「小公司」都推了一把,沒有誰能說自己完全無辜。


不意外的,企業一定會喊冤。


常見的抗辯包括:

「我只是供應,真正燃燒的是消費者。」

「責任應該算在國家或個人,不是公司。」

「當年不知道 CO₂ 會造成暖化。」


但歷史研究顯示,像 Exxon 這類公司早在 1970 年代就有內部報告警告全球暖化風險。


當然,這樣說也並不代表消費者沒有責任。不過,雖然需求端也有責任(例如臺灣常見的「車子不熄火就下車買東西」、「開燈就不知道關」),但企業在政策遊說、能源結構塑造上有巨大影響力。


所以,責任該如何分攤呢?


這篇研究強調的是企業責任,因為在法律訴訟中,公司是明確的行為主體,可以被追究。


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消費者責任:


如果大家習慣不改(隨手浪費能源、依賴汽車出行),需求端仍然會推動化石燃料市場。老話一句:沒有需求就沒有生產。


另外,我們還需要好的政策工具(碳稅、禁售燃油車、公共交通投資)才能同時迫使企業轉型、引導消費者改變。


這篇研究最重要的意義,是把「氣候變遷加劇熱浪」這個抽象說法,轉化為可以具體追溯的責任鏈:從公司排放 → 全球升溫 → 熱浪增加。


它提供了科學依據,讓未來的氣候政策與訴訟更有憑據。但同時,它也提醒我們:


即便企業不能推卸責任,

消費者也必須反思自己的需求與習慣。


也就是說:氣候變遷不是「天災」,而是人類共同製造的「人禍」。


參考文獻:

Quilcaille, Y., Gudmundsson, L., Schumacher, D.L. et al. Systematic attribution of heatwaves to the emissions of carbon majors. Nature 645, 392–398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450-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300會員
1.0K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最近中央研究院發表了一篇論文,透過置入六個外來的基因,在植物中建立了一條新的代謝途徑。在他們的新聞稿中提到「C2 植物」,想必引起許多人的好奇吧! 我們在學習生物學與植物生理學的時候,通常都會學到C3、C4與CAM植物,但是從沒聽過C2植物,所以到底什麼是C2植物?
Thumbnail
2025/09/22
最近中央研究院發表了一篇論文,透過置入六個外來的基因,在植物中建立了一條新的代謝途徑。在他們的新聞稿中提到「C2 植物」,想必引起許多人的好奇吧! 我們在學習生物學與植物生理學的時候,通常都會學到C3、C4與CAM植物,但是從沒聽過C2植物,所以到底什麼是C2植物?
Thumbnail
2025/09/21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在昨天(9/19)頒獎了,很可惜不像去年有植物類的獎項,不過有一個獎也算根植物扯上關係,就是媽媽吃大蒜,寶寶會喝到「蒜味乳汁」...結果寶寶更愛喝!
Thumbnail
2025/09/21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在昨天(9/19)頒獎了,很可惜不像去年有植物類的獎項,不過有一個獎也算根植物扯上關係,就是媽媽吃大蒜,寶寶會喝到「蒜味乳汁」...結果寶寶更愛喝!
Thumbnail
2025/09/20
在適當的時機發芽,對植物來說是關乎生死的重要課題;但是,正在發育的種子有媽媽保護,無法準確得知外界的氣候是否適合。也就是說,種子需要媽媽提供環境資訊,讓它知道現在是不是發芽的好時機。 植物如何做到這件事呢?最近的研究,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基因:LHP1!
Thumbnail
2025/09/20
在適當的時機發芽,對植物來說是關乎生死的重要課題;但是,正在發育的種子有媽媽保護,無法準確得知外界的氣候是否適合。也就是說,種子需要媽媽提供環境資訊,讓它知道現在是不是發芽的好時機。 植物如何做到這件事呢?最近的研究,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基因:LHP1!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電影《 哥吉拉-1.0 》觀賞的感想,討論了 地球升溫 和 海平面上升 的問題,提出了一些 解決辦法。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電影《 哥吉拉-1.0 》觀賞的感想,討論了 地球升溫 和 海平面上升 的問題,提出了一些 解決辦法。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上禮拜因為太陽黑子異常活躍的關係,導致原本無法看見極光的地區也紛紛出現極光,主流媒體也相繼報導有關太陽黑子、太陽閃焰、地球磁及相關資訊,其實看到覺得鰻奇妙的,因為這些原本只有身心靈圈在關注的東西,現在卻能透過主流媒體傳播讓更多人得知地球目前正在轉變的事情。
Thumbnail
上禮拜因為太陽黑子異常活躍的關係,導致原本無法看見極光的地區也紛紛出現極光,主流媒體也相繼報導有關太陽黑子、太陽閃焰、地球磁及相關資訊,其實看到覺得鰻奇妙的,因為這些原本只有身心靈圈在關注的東西,現在卻能透過主流媒體傳播讓更多人得知地球目前正在轉變的事情。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氣候變遷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本文分享了氣候變遷狀態、衝擊和環境風險,以及影響氣候穩定的變因。透過深入瞭解這些議題,能更好地意識到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Thumbnail
氣候變遷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本文分享了氣候變遷狀態、衝擊和環境風險,以及影響氣候穩定的變因。透過深入瞭解這些議題,能更好地意識到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Thumbnail
今日,不管相信全球暖化是人為的或是太陽黑子造成的,全球暖化已成為一個事實。而暖化所衍伸的相關議題便油然而生,例如永續。能源在談永續、建築在談永續、糧食也在談永續。但是永續被非真實的「永」遠存「續」, 永續只是一個「想像」的概念,因為當今距離智人出現在地球上不過20萬年的時間、宇宙大爆炸
Thumbnail
今日,不管相信全球暖化是人為的或是太陽黑子造成的,全球暖化已成為一個事實。而暖化所衍伸的相關議題便油然而生,例如永續。能源在談永續、建築在談永續、糧食也在談永續。但是永續被非真實的「永」遠存「續」, 永續只是一個「想像」的概念,因為當今距離智人出現在地球上不過20萬年的時間、宇宙大爆炸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
Thumbnail
這兩個字的威力果然不容小覷 世界趨勢財經風起雲湧政治勢力更迭 地球暖化永續議題持續不斷更新中 20年後出生的世代 自始即與3C和AI息息相關 原來的稻田溝壑整變為成排的小資公寓 高速公路快速道路一條兩條三條數條的開通 橫的直的彎的都有辦法讓你到達目的地
Thumbnail
這兩個字的威力果然不容小覷 世界趨勢財經風起雲湧政治勢力更迭 地球暖化永續議題持續不斷更新中 20年後出生的世代 自始即與3C和AI息息相關 原來的稻田溝壑整變為成排的小資公寓 高速公路快速道路一條兩條三條數條的開通 橫的直的彎的都有辦法讓你到達目的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