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幾部自己覺得非常棒的電影。當然,其中包括 Tom Cruise 的《Mission Impossible》最終章,還有 Brad Pitt 主演的 F1 電影。我也很喜歡 Denzel Washington 與 Spike Lee 合作的最新作品,同樣已經看完了。
接下來,就是 Leonardo DiCaprio 的全新電影,預計在 9 月 25 日上映。光是看預告片,我就已經覺得非常精彩,也十分期待。
我一直覺得,從電影當中其實可以獲得很多不同的靈感與啟發,有時候甚至會帶來深深的感動。有些電影在觀看的時候,會讓人熱血沸騰;有些則會觸動心弦,當下甚至會不自覺地流下眼淚。我一直覺得,電影其實就像是一本好書。透過一部電影,我們能夠獲得許多不同的知識、能量與經驗。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途徑。
至於一些優秀的動漫、劇集或紀錄片,我同樣覺得很不錯。對我來說,這類影像作品都是非常值得欣賞的創作。多看一些好作品,不僅能帶來不同的能量,也能帶來療癒的感受,這無疑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除了優秀的影像作品本身,它們其實還能帶來許多不同的靈感。比方說,一部電影可能會給你某種啟發,而這些啟發其實可以被轉化為文字。如果你持續把這些文字記錄下來,隨著內容逐漸累積,就有機會集結成一本書。
因此,我後來也產生了一種深刻的感覺:每個人都可以寫書,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作者。只要你能夠表達、能夠說出來,就一定能夠把它寫下來。
我的感想是,其實很多事情並沒有那麼困難。有時候只要一個觀點被打通,就會發現事情其實很簡單。因為當你開始學習、開始實踐,並且持續大量去做,就會更容易突破一些原本覺得棘手的難題。這個過程,本身就相當有意思。
最近我還有另一個體會,與健康相關。那就是「第一性原理」。在我的理解裡,第一性原理就是回歸到事物的本質。舉例來說,你每天喝下去或吃下去的東西,若要真正理解它,就必須回歸到本質,而不只是看外表。
例如,一瓶鋁箔包裝的蘋果汁,我們不能只看它的封面,而是應該打開來看看成分表。當你越了解這些成分,就會發現:有些飲料還是少碰為妙。
喝水,始終是最健康的方式。就像足球明星 C羅 曾公開表示:「喝水就好。」我記得有一次在記者會上,他把桌上的飲料移到一旁,應該是可口可樂,然後自己選擇喝水。當時媒體報導這個舉動甚至影響了可口可樂的股價,出現了下跌。
不過,我個人並不認為這之間有直接關聯。股價的波動,本質上來自市場的買方與賣方力量,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而不可能單純因為一位球員在記者會上的動作就出現明顯變化。
談到股票或美股,我後來的體會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它當作一門生意來看待。如此一來,思考起來會更清楚,也不容易被短期的漲跌所干擾。
回歸到生意的本質,其實也就是第一性原理的概念。以可口可樂為例,本質上它就是一個飲料的生意。那麼要理解它,就應該從本質去看,例如財務報表、EPS、營收表現,以及其他相關細節。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我發現,很多事情只要回歸到本質,就能更快找到關鍵點,更清楚地理解它的真實樣貌,也能知道該如何去做、如何去解決。這過程其實非常有趣。因為我們對於某些事情的觀點與想法,往往會隨著一些事件或某些人的影響而改變,但最終還是要回到本質,才會看得更清楚。
同時,我對這樣的歷程心懷感恩。因為自己有一些時間可以發揮,不管是做創作,像是部落格寫作、Podcast 錄製,甚至是正在籌備中的寫書計畫。能夠朝著目標持續進展,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值得感恩的事。
也因為持續的創作,我發現生活中有許多有意思的事物。而在創作的過程裡,我能不斷進行自我檢視與探索,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能夠做什麼,以及下一步該往哪裡走。
隨著過程推進,我對「什麼是我真正想要的」也越來越清楚。這些啟發與靈感,對我來說都是透過創作而得到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鍛鍊了許多不同的能力與技能。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體驗。
我一直強調一個觀點:獲得智慧最直接的捷徑,就是與他人交流。
舉例來說,假設有一個人年收入兩百萬,需要繳稅二十多萬。那麼,他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成果,一定具備某些條件或方法。如果你能理解他的方法,並且做好相應的準備,你也有機會獲得類似的結果。
當然,我認為「能力」與「能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人可能具備能力,但如果缺乏自信與能量,他也不敢去挑戰超越舒適圈的事情。相反地,當一個人能量很強時,他就能更快速地培養與展現自己的能力。
因此,相信自己、對自己有自信 是非常重要的。而這往往來自於不斷地與自己對話,並且在過程中持續建立信心。
尤其是在一些關鍵時刻,你如何與自己對話,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舉例來說:
- 在關鍵時刻,你敢不敢向心儀的對象告白?
- 你敢不敢承擔某個責任?
- 你敢不敢追求更高的職位?
- 你敢不敢做出決定,跳脫原有的舒適圈?
這些都是「當下你與自己對話的結果」。回歸到這個當下的 moment,與自己進行什麼樣的對話,是非常關鍵的。
至於故事輔助,我想到自己過去的餐飲工作經驗。初期進入這個領域時,我常覺得非常困難,不太知道該怎麼做,也擔心做不好會被嫌棄,或別人覺得我的工作品質不夠好。
在那個關鍵時刻,如果我的對話是負面的,像是「我很差,我不適合」,結果自然可能就是離職、不做、不開心甚至抑鬱。
相反地,如果我的對話是正向的,鼓勵自己「加油,我可以的,我一定行」,然後先了解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去請教有經驗的人,那麼結果就會完全不同。這就是當下與自己做出的對話所帶來的力量。
簡單說,正向的自我對話會幫助我們成長,而負向的自我對話則會消耗我們的能量,甚至剝削自己的潛力。
我自己認為,你如何與自己對話,其實非常重要。同時,很多事情都需要時間與經驗去累積,而經驗本身是非常珍貴的資源。回顧你的職涯或事業,哪些經驗能幫助你更快速地獲得想要的結果,這個過程本身就非常有趣,也很值得探索。
接下來,我想談談目標設定。我個人認為,如果每一年都能設立一個目標,並且這個目標與你的核心目標相關聯,整個過程會非常有價值。舉例來說,無論是大目標還是小目標,重點在於 我們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引領自己前進、行動、提升與成長。沒有目標,很多事情就無從談起。
今年我自己也設定了一些目標。其中有些目標不直接與事業相關,但同樣帶給我很多能量與智慧。比如說,我設定了目標:把美國律師影集《無照律師》的 134 集全部看完。完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我逐漸對美國的法律、司法等議題有了更深的理解,感受到自己的學習與成長。這個過程對我來說非常特別,也讓我覺得設立目標並努力達成,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舉例來說,今年 2025 年,我給自己設定的一個目標是把書出版——《搞砸了沒關係再來》。如果我能達成,完成成本與目標,那將帶來另一種成就感。設立目標本身,就像為自己引領方向,讓你在過程中面對各種問題與挑戰,跨越它們、熟悉它們、累積經驗,最終收穫新的成就感與突破感。
所以,每一年如果你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無論是一個、三個還是五個,只要清楚知道該做什麼,列出時間軸並付諸行動,過程其實非常有趣。我的心態是:「沒有,是正常;有,是額外。」 一切都是額外的收穫。這也是我常對自己與他人說的話。
當你心態調整好,明確知道自己要去哪裡、要做什麼,你就成為一個有能量、有目標的人。無論是透過文字創作、Podcast 的聲音創作,或未來想嘗試的短視頻、YouTube,甚至學習更多剪輯方法,整個過程都非常有趣。
持續去做、去調整、去改變自己,你就有機會一步步變得更好——無論是財富、收入、生活品質、能力,還是其他領域。透過一點一滴的努力,你將持續成長與蛻變。